老太太是极疼爱卫蘅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并不因为卫萱出色,就偏疼卫萱的人。所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卫蘅她爹卫峻是张母的小儿子,张母生卫骏之前,接连两胎都没站住,怀上卫峻时,本以为肯定也留不住,结果偏偏生下来了,还是个健康白胖的小子,如何能叫张母不疼爱。
爱屋及乌,老太太对卫蘅难免就偏爱了些,何况,卫蘅也生得艰难,刚出生时,弱得跟小猫儿似的。老太太特地为她重金请了法华寺的高僧连诵了七日经文替她祈福禳灾。又有那游方道士,说卫蘅命轻,邪晦易侵,得在命重之人身边养一年。
算来算去,府中就老太太命最重,所以卫蘅小时候还在老太太身边养了一年。但何氏思女切切,老太太又不是那离散人家母女的狠心婆母,所以卫蘅最后还是回了何氏身边,可这样老太太对卫蘅的感情就格外的不一般了。
不过这两年,因为何氏将卫蘅拘得紧了,动不动就拿淑女之仪训她,因是到了老太太身边她也不怎么再撒娇耍痴,而要拿出挪步不动裙的淑女架势了。
今日是卫蘅重生后第一次见老太太,没见之前也没什么,因为在她心里老太太那是已经去了几十年的人了,她自己的心思都还没厘清,浑浑噩噩不肯接受重生的现实,可这会儿一听老太太唤她“珠珠儿”,又见着老太太的人,心里如何能不激动,当下就挣开了何氏的手,扑入了老太太的怀里,伤伤心心地哭了起来。
“哎哟,我的乖孙,怎么哭得这样伤心,谁欺负我们珠珠儿了,告诉祖母,祖母替你出气。”老太太搂着卫蘅心肝宝贝地叫着。
卫蘅抹着泪地抬起头,抽泣地道:“没人欺负我,我就是想老祖宗了,老祖宗怎么也不去看珠珠儿?”
听听,这就是小孩子话了,反而说起了老太太的不是。
不过老太太心疼得厉害,哪里又会责备卫蘅。
老太太身边伺候的大丫头桂云赶紧开口道:“三姑娘可是怨错老祖宗了,病在你身上,可痛在老祖宗的心里,她哪里是不去看你,那是咱们大家怕老祖宗见你病着伤心,好说歹说才劝了她老人家。”
其实卫蘅病得糊涂时,老太太是去瞧过她的,只是当时大夫说叫预备后事冲喜,老太太听了当即就险些晕了过去,吓得大家忙得扶了她离开,再不许她去看卫蘅。
卫蘅揉着眼睛道:“桂云姐姐,是珠珠儿不懂事了,可是,我只是太想老祖宗了。”卫蘅搂着老太太的腰,将头全埋入了她怀里。
这样惹人疼的小可怜,老太太如何能不喜欢,搂着她也忍不住抹泪道:“好了就好,好了就好,菩萨保佑,你这一病可是把祖母的心都碾碎了。”
众人忙地劝老太太将息身子,好容易才将祖孙两个的泪止住了。
这头老太太捧了卫蘅的脸道:“瘦了,太瘦了,这回可得好好把身子骨养好了,不要小小年纪就落了症候。”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么。”大少奶奶蒋氏也上前拉了卫蘅的手叹道,“以前白白胖胖的就像观音大士座下的玉女一样,如今可要好好养回元气来才行。”
转头蒋氏又对何氏道:“二婶,我家里刚送了两支老山参来,拿给三妹妹补补身子吧。”
如今靖宁侯府的内务就是这位大少奶奶管着,她是个惯会做人的,家里上上下下没一个不喜欢她的。
何氏自己嫁妆丰厚得让人瞠目,且年年还有何家的红利,自然不差那两支山参,但贵在蒋氏的一片心意。
蒋氏的话一出口,大房的二少奶奶也赶紧说,她那里有上等的鹿茸,何氏都笑着答了谢。其实,卫蘅年纪这么小,人参、鹿茸之类的大补,哪里受得住,这都是只管贵不管对的心意而已。
只有卫蘅嫡亲的嫂子,三少奶奶,面色羞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却原来大房的两个少奶奶,蒋氏和古氏,都出身勋贵之家,嫁妆颇为丰厚,娘家也得力,送点儿山参、鹿茸什么的,对她们来说那是九牛一毛,不值当什么。
但二房这位长子媳妇葛氏,却是何氏自己看中的,出身女学,家中世代都是读书人,只可惜没什么造化,最大的官也就是一县的教谕。
按说葛氏是嫁不进靖宁侯府这等人家的,但咱们前面也说过,女子一旦进入了女学,就身价百倍,一点儿不愁嫁。何氏秉行的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高门嫁女,低门娶媳”。何家沦为商贾,门第不兴,若是娶了世家女儿,何氏的腰有时候就难免硬不起来,所以干脆选了才貌双全,出身清白的穷女学生葛氏。
这葛氏在女学中虽是佼佼者,可嫁为人妇后,就得洗手作羹汤,谈诗做赋虽然也不能丢,但毕竟不是主业了。一家妯娌难免有个攀比,就好比何氏和大夫人木氏不也比了一辈子么。
这葛氏自然难免被用来同蒋、古二人作比,她自己也难免在心底同她二人相较。这会儿两个隔房的嫂嫂都拿出东西来送卫蘅,葛氏这个嫡亲嫂子却是囊中羞涩,她那点儿嫁妆就跟没嫁妆一样。至于三少爷卫栎的那点儿俸禄,还不够他自己应酬,哪里有闲钱给葛氏使唤。葛氏也想拿东西给卫蘅进补,可她哪里有呢?
卫蘅偶然瞥到葛氏涨红的脸,不由有些同情这位嫂嫂了。前辈子她可也是瞧不起葛氏,只觉得她小门小户出声,一点儿也不大方,通常只会给她丢脸,这个通常就譬如眼下这种情形。
☆、不甘心
不过如今卫蘅经了一世,也是做过人媳妇的人,知道了女儿家的艰难,就难免同情起葛氏了。
何氏将葛氏的尴尬也看入了眼底,心里多有不豫,穷家小户出身的媳妇就是有这点儿不好——小气,进了女学,也改不了根子上的习性。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媳妇,何氏护短,赶紧转了话题,“珠珠儿,别猴在你祖母怀里了,瞧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多难看。怎么不多向你二姐姐学,那等仪态便是宫里的娘娘看了都赞叹。等明儿你去了学里,可好生跟着先生和你二姐姐学。”
卫蘅的心结刚因为老太太打开一点儿,这儿又被一连串的“二姐姐”给打击了,她满脸的不愉快都写在了脸上。
“怎么,明日就要上学去?”老太太闻言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何氏点了点头。
“怎么能明日就去,这身子还没养好呢。老二媳妇,你难道就忘了珠珠儿是怎么病了的,你这是要把她逼死,把我老太婆逼死吗?”老太太搂了卫蘅不肯松,仿佛何氏是后妈一般。
何氏被气了个倒仰,这老人家就是溺爱孩子,根本不是教孩子,压根儿就是在养坏孩子,可是何氏却不能这样对老太太明说,只得平心静气地道:“老祖宗,我这不也是急的吗,珠珠儿都九岁了,十二岁就要考女学,我,我这不是着急嘛。”
“怎么,还要叫珠珠儿头悬梁、锥刺股,半夜三更不睡觉地背书?有你这样当母亲的吗,女学就那样了不起吗,我们家的珠珠儿不去女学,难道就嫁不出去?”老太太爱护孙女犯起了执拗劲儿。
其实老太太这样护着卫蘅,那也是因为卫蘅一个劲儿地往她怀里钻,她就知道这孩子是怕读书了。以前多活泼可爱的孩子,被何氏硬是逼成了个木头。老太太虽然也喜欢卫萱——那个为她赚了好名声的孙女儿,可私心里却更偏疼卫蘅这种会撒娇爱活泼的女娃娃。
何氏哪里敢跟老太太顶项,但卫蘅的学业却着实不能丢,只得苦笑道:“老祖宗,珠珠儿自然是不愁嫁的,我这不是盼着她能更好么?”
瞧这何氏真是不会说话,难道说老太太就不盼着卫蘅好了?不过这么多年的婆媳下来,老太太也了解何氏为人,知道她不是那个意思,不过她旁观者清,觉得卫蘅这场病还是何氏将她逼得太紧了。
老太太语重心长地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珠珠儿要是身子骨不好,这能学得好吗?你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寒冬腊月,女孩子读书更辛苦,听我的,开了春再让珠珠儿去学堂。”
卫蘅从老太太怀里抬起头,亮汪汪地望着何氏,一脸的期盼。那些儒家经典,当年填鸭似的堆入卫蘅的脑子,一辈子里还得时不时拉出来溜达一圈,比如见到小辈时,开口三句话,“你几岁啦?”“都读了什么书啊?”“那我考考你。”
有时候还得应酬一下夫君红袖添香的爱好,可不是一辈子都在用么,想忘也忘不掉。但是读书这个事儿,真是讲天分,不是说死记硬背就能成,还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卫蘅自问这等能力,她就是拍马也追不上卫萱。她现在虽然两世为人,有经历在胸,或许短时间可以胜过卫萱,但她清楚的知道,要不了多久卫萱就能反超,最后出丑的还是她卫蘅。何况,这般总有作弊的嫌疑,卫蘅也是心高气傲之辈,哪里肯胜之不武,所以干脆就不想去上学,反正这些个先生教的,她上辈子都学过一遍了,捡起来也快。
何氏看见卫蘅眼里的期盼,心里恨她狡猾和不懂事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借势逼人了,可这当口何氏也没法子,怯怯地开口道:“娘,这才十月里呢。”意思就是卫蘅若是开年再去学堂,荒废的时间就太久了些。
老太太见何氏服了软,想着也不能让卫蘅玩耍太久,否则散漫了心就不好了。
卫蘅见老太太脸色有松动,浑身的力气顿时就像被人抽去了一般软塌塌地倒在了老太太怀里,还“哎——”地长叹一声。
可是小女娃子做出大人的样子来,格外的天真可爱,叫一旁看着的大夫人等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屋里只要长眼睛的,谁能看不出卫蘅不想念书啊。
“罢了罢了,你就宽了珠珠儿这一回吧。你摸摸,她这身上还有几两肉?”老太太爱怜地摸了摸卫蘅。
卫蘅适时地冲着何氏可怜巴巴地唤了一声,“娘。”
“弟妹,你就安心让珠珠儿养身子吧,萱姐儿每日都会把先生讲课的笔记给她抄回来的,耽误不了课业。”大夫人木氏也开口劝道。
在木氏心里,只觉得何氏是拔苗助长,珠珠儿瞧着天生就不是读书料,非要死磕着让她考女学,也太要强了些。当然,反过来,木氏心底又难免多了几分优越感。
何氏听木氏这样一说,心里简直气得挠墙,可脸上却不能不装出感激的样子。
请了安,老太太也不用木氏和何氏伺候用饭,打发了她们自回去,她倒是想留下珠珠儿,可是看何氏的脸色就知道她要训珠珠儿,若是这会儿留下珠珠儿来,何氏的怒气越积越多,反而怕吓坏了珠珠儿。
因而老太太拍了拍卫蘅的手道:“你跟你娘回去吧,这上学的事儿自有祖母给你做主。”
卫蘅点了点头,踮着脚搂住老太太的脖子,忍不住将脸蛋贴在老太太的脸上,真想念祖母身上的味道呢。
老太太被卫蘅这动作弄得心都软成了泥,搂着卫蘅道:“哎哟,我的小乖孙。”
待卫蘅跟着何氏出了瑞云堂院子的门儿,何氏脸上的微笑就再也端不住了,瞬间阴云密布。拉着卫蘅的手,也不管她小短腿能不能跟上,就扯回了兰义院。
坐定后,何氏的怒气在脑子里转了一周,又压了下去,对付卫蘅这般大的小孩儿,你若是强迫她,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可若是跟她说理,她又任性不懂,真是费脑子。
不过到底何氏还是心疼卫蘅,点了点她的脑门儿道:“你就会耍小聪明,这要是能用到学业上该多好?年纪小小,就知道搬出老太太来压我了。我告诉你,学堂你可以不去,但每日的功课你可逃不了,十篇大字、三篇小字,背诗三首,默一段论语。”
卫蘅的小脸儿瞬间就夸张地皱在了一起,“娘,这也太多了。”
奈何何氏压根儿不给卫蘅讨价还价的余地,“去去去,一边儿去,看见你个小没良心的我就心烦,让你读书,你当我是害你呢?那些劝你不读的,才是居心不良呢。”何氏话里指的这居心不良之人,自然是木氏。
卫蘅却不往心里去,上前搂住何氏的腰,在她怀里又蹭又扭,一声甜过一声地唤道:“娘,我的好娘亲。”
何氏拿这般撒娇的卫蘅毫无办法,终于被她亲得脸上有了笑意,“好了,你这个小冤家,女孩子就得有个女孩字的样,瞧你像什么,你是猴子变的么?”
卫蘅静了下来,用大人的样子,长叹一声,“娘,我就是三颗脑袋加在一起,也是比不过二姐姐的。”
何氏心里一惊,没想到卫蘅会这样说,她嘴硬道:“读书是为了你自己,怎么说是和你二姐姐比呢?”
卫蘅看了何氏一眼,意思是你我心知肚明。
何氏没好气地兼恼羞成怒地道:“我那是让你以你二姐姐为榜样,都是一家姐妹,今后走出去叫人说怎么差那么多,那样的名声很好听么?”
卫蘅嘟嘴道:“娘,大家不会这么说的,二姐姐读书就跟妖怪一样,这满京城,满天下的女子,有几个能赛过她啊。才九岁,作的诗词就广为流传了,都说她有‘咏絮之才’,学她,不过是徒然效颦而已。”
其实何氏心底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可是她就是不甘心,“可你也不差啊,在学堂里,夫子不也经常夸你,你比她不就差一点点么。”何氏的大拇指和食指合起来比划了一粒儿米大小的距离。
卫蘅又想叹息了,埋下头道,“那是你当面问夫子,夫子怎么好打击你啊?”
何氏又想挠墙了,“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劝呢?”
卫蘅也知道不读书是不现实的,“娘,我只是不想你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已。”当初何氏得知卫蘅没考入女学的时候,气得都想跳河了,那场面卫蘅可是记忆犹新,心中怕怕。
“你个没出息的,就那么不喜欢学么?”何氏问道。
反正这种被逼着学东西的滋味儿,卫蘅实在不喜欢,“我也不是不学啊,可是那么繁重的功课,我为了应付过去,就只能随便对付,娘叫我写字我不敢不写,叫我背书也不敢不背,可一段话二姐姐一次就记住了,我却要记十遍、百遍才能倒背如流。”
何氏清楚地看到了卫蘅眼底的自卑和自怨,心里也不是不惊讶的,加上卫蘅病的这一场,她也知道是自己逼得太紧了,可她就是不甘心呐。
从古至今,这“不甘心”三个字不知害了多少人。
☆、骄与纵
“你这狡猾的小鬼,又变着方儿让我给你减功课呢。”何氏骂道。
卫蘅转而一笑,“娘聪明,可是女儿说的句句都是真话,女儿不是不想学,也不是不想努力,只是天赋有限,娘若是要求低一点儿,女儿保准不让你失望。”
“鬼灵精怪的,也不知跟谁学的。”何氏刮了刮卫蘅的鼻子,“行了,大字五篇、小字一篇、诗一首、论语一段,可不能再少了。”
“我知道了,娘。”卫蘅高兴地笑道。脸蛋儿顿时就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耀眼璀璨,叫何氏如何能不爱这个玉雪可人的小不点儿。
“既然不去学堂,这下总吃得下饭了吧?女娃娃,多长点儿肉才好看。”何氏捏了捏卫蘅还有些婴儿肥的脸。
“哎呀,我这就肚子饿了呢。”卫蘅淘气地揉了揉肚子。
虽说肚子饿,但不是用饭时间,何氏怕卫蘅吃多了零嘴一会儿又吃不下午饭,只让她吃了一只菊花团子,就将她撵回屋里做功课去了。
何氏见卫蘅心满意足地离开,不由翘了翘嘴角,小丫头片子还在大人面前耍心眼。其实,何氏多年的心结如何是一时能解开的,这一次之所以轻易就退让了,说到底还是被卫蘅给吓的。
何氏在生了两个儿子后,香火有继,就盼着生个贴心小棉袄的女儿,别说她,就是二老爷卫峻也盼着可爱的女儿,到卫蘅出生时,虽然身子弱了些,但是生得粉团子一般可爱,连老侯爷都抱得不愿意松手。
这么个精贵的女儿,这回生病时,居然叫准备后事,吓得何氏当时腿就软了,从不红脸的夫妻俩,为着卫蘅,卫峻都同她大吵了一架,怨她将卫蘅逼得太紧,此后更是大有卫蘅若是不好了,他二人的夫妻之情也就好不了的架势。
这么一番折腾后,何氏再执拗的性子,也不得不妥协。当然,何氏也绝不会让卫蘅由着性子来。
且说,卫蘅回屋后,乖乖地练了字,只可惜她上辈子写了三十来年,笔下早已定型,也就那么回事了,比上不足,比下肯定有余,但这会儿还得藏拙,毕竟九岁的小孩子腕力不够,还写不出她上辈子那种字。
中午晌,卫蘅去何氏的屋里用饭,她的嫂子葛氏已经在何氏身边伺候了,因着她自己出身低,所以言行格外谨慎,就怕人说闲话。虽然何氏早说了不用她伺候,葛氏自己每日还是雷打不动地请安、侍膳。瞧她的孝顺样子,恐怕就是叫她给何氏辩屎尝尿,她的眉头也不会皱一下。
其实卫蘅也劝过葛氏坐下用饭,但葛氏说什么也不肯,这女子讲求出身、名声,前者她占不上,但后者却是葛氏立身的根本。便是出门交际,有孝顺的名声在,她的腰板儿也挺得直一些。女儿家,婚前讲才,婚后就看德了。
“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啊?”卫蘅问道。卫峻是文官,卫蘅病后几天,就被皇帝派了外差,去江南查赈灾案。
何氏没回答卫蘅,瞪了她一眼道:“食不言、寝不语。”
卫蘅愣了愣,她一时忘了这茬儿了,这一条她是最烦的,本来大家在一起说话的时间就不多,尤其是她去学堂的时候,这吃个饭还不许说话,什么都只能憋在心里,多难受。
卫蘅自从嫁到范家后,他们家里的规矩松,婆母在她跟前又拿不起架子,范馨和她又总有说不完的话,卫蘅已经很多年没守过“食不言”的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