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姑姑走到那女子的面前,屈了屈膝,道:“娘娘,徐姑娘和江姑娘带到。”
太子妃对她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面前的两位女子。
看起来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模样姣好,身段娉婷,一个出尘如芙蓉,意态天成,眸光秋波潋滟;另一个清丽如水仙,长眉连娟,皎如秋月。特别是左边的那一个,便是柳嫔都未必有她的好样貌。
太子妃心道,难怪殿下会舍不开手而将她们带回东宫里来,的确美得不可方物,连她见了都要心动几分。
宫女拿了锦垫在她们面前铺下,徐莺和江婉玉跪下来,磕头行礼道:“见过太子妃娘娘。”
那声音一个如珠玉落盘,一个空谷如黄莺,太子妃不由在心里又多赞了几分。
太子妃对她们笑了笑,道:“以后都是一家人,不用多礼。”说着让人扶了她们起来,又让人赐了坐。
徐莺和江婉玉道了谢,这才在椅子上坐下。
宫女用甜白瓷的圆盖碗端了两碗茶水上来,等放下后,徐莺才发现里面装着的是白色像是牛奶一样的东西,上面氤氲的还散发出热气。
太子妃笑道:“这是新做好的杏仁茶,你们喝喝看。”
徐莺和江婉玉一起道是,然后各端了一只茶碗喝起来。
那杏仁茶还烫得要命,徐莺刚喝了一口,舌头便被烫得发麻,徐莺连忙将喝到嘴里的杏仁茶咽了下去,然后合回盖子不想再喝。
江婉玉同样是感觉到被烫到了,只是太阳见看到太子妃正笑盈盈的看着她们,便又狠下心忍着烫将碗里的杏仁茶全都喝了下去,然后才放下茶碗。
太子妃见她们都放了碗,笑着开口问道:“这茶好喝吗?”
徐莺和江婉玉皆道:“好喝,谢娘娘的茶。”
太子妃转头看向徐莺,温和的笑问道:“既然好喝怎么不喝完。”
徐莺道:“等放凉了我再喝。”
太子妃笑了笑,道:“是我思虑不周,没想到这茶还烫着。”说着吩咐身边的宫女道:“去给两位姑娘换一碗凉些的杏仁茶来。”
宫女道是,接着很快又将两碗新的杏仁茶端了上来。徐莺这次端着茶碗慢慢的全部喝下。
江婉玉刚才喝下了一碗,其实肚子已经撑了,何况刚才烫了嘴,她并不是太想喝,只是见着徐莺喝了,自己不好不喝,便也端起来慢慢喝了。
喝过了杏仁茶,太子妃又笑着跟她们说了一会儿话。
基本上是太子妃问话她们答,问的大部分都是她们家中的情形,父母做什么的,家中几个兄弟姐妹,念过书没有等等,有点类似人口背景调查。
太子妃的态度很和善,问话也很温和不会令人觉得不舒服,令人感觉不到恶意,有时候听到她们某个方面的有点时,还会出言夸赞几句。比如说徐莺,她说到她自己从小照顾弟妹长大时,太子妃便会拉着她的手拍了拍,赞道:“是个好姐姐。”
做完了人口背景调查,太子妃便又道在江南辛苦她们伺候太子了,如今进了东宫,大家便是一家子的姐妹,要好好和睦相处,继续好好服侍太子,为东宫开枝散叶等等。
太子妃跟她们说了有一刻钟的话,以一句“我就不多留两位妹妹了,若是在府里缺了什么,你让人跟我身边的*说,等闲了可以来找我说说话。我让芳姑姑带你去拜见府里的其他姐妹”作为结束语,接着便让芳姑姑领着她们下去了。
徐莺和江婉玉刚刚走出去,太子妃便问身边的*道:“她们二人,你怎么看?”
*沉吟了一会,然后才道:“那位江姑娘看着容貌出众,倒不像是会恃宠而骄的人,对娘娘也十分恭敬。只是那位徐姑娘,看行止对娘娘少了几分敬畏,若是有宠,以后只怕会骄纵起来。”
便如刚才的杏仁茶,江姑娘惧怕太子妃会不高兴,一碗滚烫的杏仁茶能忍着烫一口喝下去,反观徐姑娘,一发现杏仁茶烫热便不愿意再喝了,且认为此举理所当然,没有半点害怕这样做会惹得太子妃不高兴的意思。上位者所赐,便是鸠水毒药,下位者也要心甘情愿的喝下去。便如若是皇上赏赐一碗滚烫的茶水给太子,太子便是被烫得嘴里起泡,也要将这碗茶水喝下去,才能表现对皇上的敬畏和臣服。
徐莺对太子妃无所敬畏,一朝得宠,很难说不会因此持宠而娇,甚或直接对上正院。
太子妃却是摇了摇头,道:“刚才她们的行为,只能说明江姑娘能忍而徐姑娘不愿意忍罢了,这世上会忍耐的人永远比直接表现自己喜恶的人更值得小心。便如这位江姑娘,面上对我这个太子妃恭敬臣服,谁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更会不会因为今日不得不受的委屈而记恨于我。反而那位徐姑娘,不愿意遮掩喜恶的人,便是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便是他日恃宠而骄,我们也并非收拾不了。”
太子妃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又接着道:“罢了罢了,总归这一次二次的也看不出她们的品性,这世上聪明人遍地都是,谁知道这位徐姑娘是不是比这位江姑娘更能演戏呢,再让人多看看吧。后院多了两个人便要复杂上十分,东宫如今正是重要的时候,万不能在此时家宅不宁起来拖了殿下的后腿。我如今怀着孕精力有限,姑姑多上点心看紧后院。”
*连忙道是,又保证道:“娘娘放心,奴婢必会将东宫的篱笆扎得紧紧的,更不会让人在府里生出是非。”
太子妃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过了会,又突然像闲聊般的问起道:“你说这两人中,谁才是更得殿下欢心的那一个?”
*想了想,没有犹豫多久,便回答道:“是江姑娘吧,江姑娘的姿容实在出挑,怕是连柳嫔娘娘都比不上。”
太子妃笑了笑,道:“那你可就错了,从随去江南的下人口中得来的消息,殿下召人服侍的五天里,有四天都是宿在那位徐姑娘的屋中。”
*多少有些不信,问道:“娘娘,您说这会不会是障眼法?”
太子妃自然知道*说的障眼法是什么意思,前朝里便有几位帝王,因怕对心爱的女子盛宠太过召来其他后宫女子对她的嫉恨,引来杀身之祸,便在后宫立了一个靶子,盛宠另外的妃子让其替她挡去嫉恨和杀身之祸。
太子妃摇了摇头,道:“你不了解我们殿下,他是喜欢便宠,不喜欢便不宠的性子,是不会在这上面弄这么多花样的。他就算要护着喜欢的女子,那也只会用另外的方式。”
#####
另一边的徐莺并不知道太子妃和*在背后怎样的评价她,而此时,她和江婉玉正被芳姑姑带着去给东宫的其他几位嫔妾请安。
她们最先去的是南院,但柳嫔却并未亲自接见她们。
她身边的宫女玉柳客客气气的对她们道:“娘娘要照顾小皇孙,不能亲自出来见两位姑娘,怠慢了两位姑娘,望两位姑娘不要见怪。娘娘给两位姑娘准备了见面礼,望两位姑娘不要嫌弃。娘娘说,进了东宫大家便是一家子姐妹,两位姑娘等闲了就过来坐坐。”说着便让人给她们每人捧上了一套首饰和两匹布料。
徐莺和江婉玉恭恭敬敬的谢了恩,又说了“等闲定过来叨扰娘娘”,然后便跟着芳姑姑去了出来又往北院去了。
北院里杨选侍对她们却要比柳嫔亲热得多了,一口一个“妹妹”的叫,左夸夸这个“妹妹”长得好看,右夸夸那个“妹妹”长得漂亮,又道:“一见两位妹妹我便觉得有眼缘,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似得,觉得十分亲近,说不好上辈子我们真是同出一家的姐妹。”说得徐莺差点连鸡皮疙瘩的都出来了。
然后又送了她和江婉玉一人一支一模一样的宝石簪子,笑着对她们道:“这簪子是我进府的时候我母亲给我打的,当时一共打了三支,我当时还说呢,不成双不成对的打了三支,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如今我终于是明白了,我一支,两位妹妹各一支,这可不就是缘分。两位妹妹若不嫌弃,不如我们就以这簪子为媒,结了金兰做姐妹。”说着就要吩咐身边的宫女摆香案认姐妹。
徐莺听得顿时“囧”了,江婉玉也被她的热情弄得有些不自在,最后还是江婉玉说了一句“我们如今本就是姐妹,何须再另外结做姐妹。”,这才让她打消了念头。
徐莺和江婉玉被杨选侍拉着整整说了两刻钟话,这才脱身出来。
等出来后,徐莺和江婉玉对望了一眼,倒是难得的生出了一种“逃命情谊”。
他们最后去见的是同住在北院的刘淑女。
刘淑女话很少,让宫女将两匹料子给她们每人送了一匹之后,接着便有些拘谨的道:“我没什么好东西,这两匹料子两位姑娘拿着吧,两位姑娘不要嫌礼薄。”
徐莺和江婉玉连道“料子很好看,我很喜欢”,然后给她道过了谢。
刘淑女好像确实有些嘴拙,说完这些后好像就不知该说什么了,坐在小榻上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徐莺和江婉玉见状,便连忙告辞出来。
见她们告辞,刘淑女好像也是松了一口气,连道:“那两位姑娘慢走。”
☆、第十一章
太子自被皇帝宣召进宫之后,接连几日都被留在了宫中。太子未回府中,但宫中却接连传出太子巡视江南有功,被皇上夸奖的消息。又因皇帝突然想起早逝的元妻,便又怜悯起早早失了母亲的太子,怜子情浓,便将太子留在了宫中。
这些消息传出,东宫门前的马蹄声都多了起来,东宫之内无论主子还是下人也都带上了喜色。
要知道当初太子去巡视江南,可都说是太子恼了皇上,才被皇上打发去了江南干巡抚干的事的。要不然,太子好好一个储君,东宫连个嫡子都还没有,只有一个庶出的小皇孙,江南大宅过后流民流寇众多,皇帝却不顾太子的安危,硬是将其派到了江南去巡视水利和复耕情况。
而如今传出这样的消息来,多少表明皇上对太子的态度破了冰,就连太子妃为此都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太子去江南的这几个月,京中关于太子的流言四出,她撑着东宫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无论是她怀孕还是晅儿生病,她连太医都不敢请,就怕做了什么让皇上不喜,再经过有心人的嘴,令皇上更加恼了太子。而现在好了,她总算可以送一口气。
只是太子妃到底比别人要清醒,下令东宫行事要继续保持低调,无论主子下人,不可对人露出傲慢的态度来,违者,杖责二十。
作为在东宫连个名份都还没有的侍妾,徐莺自然机会出门去高调的。而她在东宫跟其他人也不熟,便连西院的院门都懒得出了,之偶尔跟她同住在一院的江婉玉还会时常来串串门子。
而她以前在电视上或小说上看到的,什么太子的妃妾故意找事来打压她啦,或者是送礼拉拢她啦,东宫的下人故意来讨好她啦,或者看她没什么背景故意来踩她啦,这些情形统统没有出现。自她们进来之后,无论是太子妃也好还是东宫的其他嫔妾也好,好像统统忘记了她这个人,完全没将他们当成一回事。而东宫的下人对她们,全都是按规矩办,她们的份例从来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徐莺不由叹道,电视剧和小说果然是骗人的。看,皇家后院真的没有那么勾心斗角步步惊心,日日风霜剑雨如履薄冰啊。
只是徐莺不知道的是,东宫的其他妃妾不来拉拢她或打压她,不过是因为太子如今不在府中,她们还没看清楚太子对她的态度,觉得不值得此时对她们拉拢或打压罢了。就是当日对她们亲热得像亲姐妹的杨选侍,过后也有些后悔。
太子对她们的态度如何还不知,如今就开始拉拢有个屁用,万一太子对她们的态度也就普通,一带回来过后就忘了呢,倒白浪费了她那两支宝石簪子,想到这里她就心肝肉疼起来,恨不得出去将那两支簪子要回来。
而下人们更是了,看他们剥削克扣不受宠的刘淑女就知道,他们真不是那么不偏不倚的。不过是因为不知道太子的态度,现在奉承不值得,但现在踩践人,万一真的是上了太子心,弄不好就得罪了以后的宠妾。所以不咸不淡按规矩办最好。
徐莺懒于出门,倒是梨香常爱揣着一兜瓜子蜜饯点心什么的,出门找人聊天。徐莺对她的行为并不阻止,只是指了自己放在梳妆台上的钱匣子道:“我那里放了有一些碎银和铜钱,匣子没上锁,你平日要用银子的时候,就从那里拿吧。”
梨香也没有拒绝,心安理得的拿着她的银子到外面去作人情。
梨香热情脾气又好,为人大方,又常爱做一些小针线送人,不过几天,就在东宫各个部门都交了一群手帕交,然后听了一耳朵的东宫八卦,回来转述给徐莺听。这其中就要东宫一妃三妾的八卦。
梨香道:“太子妃赵氏是宣国公府的嫡长女,其父亲宣国公如今闲赋在家,不过太子妃的二叔和三叔却是镇守一方的大员。其二叔是湖广总兵,三叔为安庆卫指挥佥事。太子妃在家中为长,有二弟一妹。太子妃由皇上皇后亲赐,于五年前嫁入东宫。其实当年一同竞选太子妃的还有魏国公府的嫡长女沈大小姐,魏国公掌管五军都督府,论起来比宣国公权势还要大些,不过皇上和皇后最终选定了太子妃,而沈大小姐则嫁给了二皇子做了简王妃。”
有时候徐莺不得不佩服梨香探听消息的能力,说起来她和徐莺都是一个年级,同是十五岁,十五岁在现代的话还只是个追着“小鲜肉”跑的初中生,但梨香却能在短短的几日,将太子妃的身世背景父母叔伯的官职都打听清楚了,古人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而梨香说完了太子妃,又开始跟她普及太子嫔柳氏的身世背景了:“柳嫔是跟太子妃一同进的门,她是兵部柳侍郎的千金。皇上皇后给殿下选妃,一共选了一妃二妾,这二妾中就有柳嫔,另外还有崇安候府宋家的一位庶出小姐,只是这位宋小姐福浅,在进门前的一个月猝然病故了,最终只有柳嫔进门来。”
“再有就是杨选侍,杨选侍是郭皇后赐给殿下的,她是杨御史的千金。殿下是元后所出,如今的皇后自己生有四皇子,跟殿下是面和心不和,杨御史却是亲近郭皇后一派的,所以殿下对杨选侍并不喜欢。”
“最后是刘淑女。”说到这里,梨香凑近徐莺往小声了道:“说起刘淑女,她的来历倒是有些讳莫如深的,她是宫女出身,可姑娘可知道,她原来是谁的宫女?”
徐莺摇了摇头,睁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看着梨香,等着她说下去。
梨香神神秘秘的道:“她原来是皇后宫里的宫女,而且是被皇上看上了的宫女。但去年万寿节的时候,殿下却被发现喝醉了酒后与刘淑女躺在了一起,后面刘淑女便被皇上赐给了殿下。皇上虽不曾因此罚过殿下,但到底还是冷落了殿下几分。最后还是郭皇后提起过世的朱后向皇上求了情,才让皇上对殿下的的态度缓和了几分,为此朝中人人都称赞郭后贤惠大度无愧国母,与有贤名的元后朱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既然刘淑女是这样来的,殿下自然不会看她顺眼,只怕每看她一次便要想起当初的屈辱来。只是因为是皇上所赐,又不能随意处置,便给了个淑女的封号养在了府中,平日连看都不看一眼,听说刘淑女至今都还是处子之身。东宫里人人都知道太子厌恶刘淑女,便也都看殿下的态度下菜,常常克扣剥削刘淑女的份例,太子妃未必不恼她令殿下蒙屈,也并不大管她。刘淑女在东宫的日子,十分不好过。”
说到这里,梨香转头望向徐莺,颇带了些提醒的味道,道:“姑娘,殿下厌恶刘淑女,府里人人都不愿意与她扯上关系,就怕受了殃及令太子也厌了自己。你看,便是跟刘淑女同住一院的杨选侍,却也不愿意跟刘淑女交往的。以后我们,对刘淑女也还是跟着敬而远之的好。”您可千万别因为看刘淑女可怜,就让自己和她扯上关系。
徐莺倒是真的有些同情刘淑女,若说当日太子是遭人算计,那刘淑女就未必不是被人陷害的。任谁也知道,自己一个被皇上看上的女人,再跟着太子是必不会有好下场。只是徐莺也理解,对这样一个让自己受了冤屈被皇上冷落,最后成全了继后名声的女人,太子便是心胸再宽大,那也喜欢不起来,何况刘淑女原本就是郭皇后宫里的宫女。
而对于皇帝来说,他恼的未必是太子跟刘淑女的私情。皇帝见惯了美女,对刘淑女再喜爱也有限,必比不上亲生的儿子。天子多疑,他恼的怕是太子对自己东西的染指。太子今日能染指他看中的女人,他日未必不会觊觎他身下的龙椅。
皇上便是知道太子有可能是遭人陷害的,但因一个“储君”的敏感身份,也不得不让他多想几分,因此对太子心生嫌隙。
从这来看,也不得不说算计之人的险恶用心。这样的算计,便是不能破坏皇上和太子的关系,也会在皇上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这样的事发生得多了,一件一件积累下来,饶是皇上和太子的关系再亲近,但随着皇上的年老和太子的长成,而让皇帝对太子的怀疑不断的增大。
徐莺叹了一口气,皇帝的儿子不好做,尤其是被立为太子的儿子更不好做。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真正由太子登上帝位的有几个,太子下场不好的例子不要太多。也不知道这个太子的结局如何,可千万别是汉武一朝的戾太子一流,她可不想再死一次。
徐莺看着对东宫的许多事都了然于胸的梨香,不由夸起来道:“梨香,你挺厉害的嘛,这么些时日就能打听出这么多些事情。”
梨香道:“不是奴婢厉害,不过是人人都有一副小心思罢了。她们虽还不清楚姑娘受不受宠的,但这些又不是多隐秘的事,她们便是不告诉我,奴婢在其他地方再多打听一下,也是能知道的,她们乐得送这个人情给我,万一姑娘以后是个得宠的,姑娘就得承她这份人情。且你看,东宫里真正私密且不易打听出来的消息,像是殿下和太子妃的喜好,太子妃与生有皇孙的柳嫔的关系如何,东宫有没有私下的忌讳等等,她们哪一样有告诉过我。这些东西,她们都是准备留着,等看清楚了姑娘在太子心中的地位之后,再决定高不告诉我们呢。”
徐莺听着不由叹道,果然在后宅里混的人,个个都是人精。
徐莺感叹完,接着又听梨香道:“要说聪明,伺候江姑娘的侍书才是真聪明。她是什么也不做,每次奴婢出门的时候,她便算着时间跟着奴婢一起去,奴婢打听消息,她便坐在旁边听。我们千幸万苦不知舍了多少东西打听出来的消息,人家什么也不用花什么也不用做,就在旁边白听了一耳朵回去。看看,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说着撇了撇嘴,道:“也不知道江姑娘是怎么教出来的这么一个伶俐的丫头。”
徐莺:“……”
☆、第十二章
太子在宫里呆了十天之后,终于回来东宫了。
太子妃在正院安排了家宴,东宫除了一个称病没来的刘淑女之外,所有的妃妾都来了,包括徐莺和江婉玉。
这家宴不像是现代那样,一家人坐一张大圆桌,而是每人前面摆了一张小桌子,每人一席。上首坐的自然是太子和太子妃,她和江婉玉坐在最后。
宴会的开始,是太子妃领着东宫的一众嫔妾,向太子敬酒,祝贺太子平安归来。
太子道一声“太子妃费心了”,然后将口中的酒饮尽。太子将酒杯放下来后,太子妃才端着酒杯,也将酒饮下。
徐莺也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就着酒杯将酒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