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辈子宋玉竹也有同父异母的兄妹,但几乎没什么联络,也没有感情。
    如今有了这样一个嫡亲的小妹妹,疼的他不知如何是好,抽空便过去看看。
    小丫头白嫩的小脸,水汪汪的大眼睛,真是把他这颗老哥哥的心都快暖化了。
    *
    二月中旬,骁带兵先后拿下晋州和西州。
    自从杨元庆死后,西州就变成无主之地,先后被四五个当地的土匪占领。这些土匪行事比杨元庆更甚,不光强占民女还滥杀无辜,把西州百姓祸害的不轻。
    赵骁攻进城的时候,把这伙人砍瓜切菜似的,一个没留,然后按照宋玉竹的嘱咐,留下三千兵马镇守西州。
    西州知府名叫方浔倒是个好官,之前在官场上被排挤,贬到西州后又没有实权,这些年过的属实窝囊。
    赵骁把西州重新交给他,命他妥善管理,若是敢鱼肉百姓,自然少不了他好果子吃!
    方浔哪敢啊,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打晋州的时候稍微废了些力,杨元景活着的时候招了不少兵,他死后这些士兵都归了大司马杨业。
    数万名士兵拼死守护晋州城,赵骁一时半刻还真打不进去。
    不过他从小在晋州长大,对晋州太熟悉了,连城墙哪处坍塌可以进人都了如指掌。
    夜里趁着城中守备松懈时,带着数百人潜入城中,打开了城门,直接生擒了杨业。
    杨业怕死自然是降了,城中的兵马也尽收入赵骁的囊中。
    赵骁想起自己的旧友,派人去找原先护卫所的王昆。
    这小子突然见一群士兵冲进家里,吓得拿起兵器准备反抗。
    士兵赶紧说清楚自己的来意,带着王昆去了见了赵骁。
    兄弟俩一见面,把王昆都惊呆了,眼前身穿着盔甲大将军竟然是赵骁?!
    两人相拥片刻,赵骁询问他是否愿意跟自己去徐州谋前程。
    王昆自然乐意!这半死不活的护卫所早就待腻了,要不是为了赚那三瓜俩枣的养家糊口,他才不在这干呢!
    三月初四,赵骁带着一众大军浩浩荡荡的回到了徐州,而宋玉竹的地图也终于连通了中西部地区。
    脑海中那本书再次发布新任务:统一天下,奖励:未知(此奖励一经选择,将无法更改,请宿主谨慎选取。)
    看样子这次依旧是多重奖励。
    第54章 说服
    三月初三,上京传来消息,杨元礼驾崩了。
    年仅七岁的杨瑞继位,改国号常安。
    黄河以北,一场倒春寒的大雪如约而至,仿佛要把攒了数月的雪都下尽。
    掌心大的雪花洋洋洒洒下了三天三夜,堆积的雪有一人多高,压塌房屋不计其数,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听说徐州的承天王施粥能活命,流民纷纷南下,千里迢迢的聚集在徐州城外,等待着施粥援救。
    城楼上徐冰望着城外乌泱泱的流民道:“王爷,这几日的流民越来越多了啊。今日城门口负责施粥的大锅已经煮了近三十锅,依旧不够分。”
    宋玉竹簇眉道:“这样下去不行,升米恩斗米仇,若是让他们吃惯了白食,恐怕日后会有大祸。”
    流民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眼下粮食虽然还够吃一段时间,但总有吃完的一天。
    城外的流民见不用劳作,每日便有吃食,更是赖在这里不走了。
    有的干脆搭起了小窝棚,一家老小住在里面,混吃等死。
    而且这些人不讲卫生,到处乱拉乱尿,污染了护城河的水,导致不少人患了痢疾。
    宋玉竹发了怒,必须要好好管治这些流民了!
    第一件事,就是统计流民的数量,年纪,性别以及籍贯,一一登记造册。
    年轻力壮的男丁,都拉去挖矿!上了岁数的男丁留在城外建房,女人们负责织布种田,实在干不了活的老年人留在城外看孩子!
    命令下达,这些流民自然是不会听从。不听好办,撵走不给饭吃,敢混进来领饭,直接大板子伺候!
    打死了四五个刺头后,这些流民终于老实下来。
    四五千名壮丁被带到地图上标注的矿场,去挖煤和铁矿石。
    剩下两千多个年老但身体还算健康的男人,开始围绕着徐州城外建城。
    这些房子都是以后给他们用的,老人们自然是上了十二分心,万一将来分给自己的那间偷工减料,岂不是得不偿失。
    女人们领了种子,在城郊荒地上开荒种地,徐州地处华北平原,这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只要他们肯干就能生活下去。
    流民们有了秩序,也逐渐过上安稳的生活。
    宋玉竹这才正式打开徐州大门,允许内城和外城的百姓互通贸易。
    *
    四月中旬,各地起义军纷纷投奔,徐州的兵马已经多达十万余人。
    赵骁又提拔了三名副将,将原来犯错的马震威也提拔成校尉,可把这小子高兴坏了。
    不过这次倒没再得意忘形,而是踏踏实实的领着自己的兵,每天从早练到晚,卷的其他营房咬牙切齿。
    矿场上也挖出了成吨的煤炭,这些煤刚好拿去练铁。铁匠又把这些精铁打造出坚甲利兵。
    宋玉竹终于决定,出兵北伐,统一天下!
    *
    此时的上京,人心惶惶。
    其实盛朝衰败早已埋下祸根,自从天盛帝在位时期打败了金人后,盛朝近一百多年都没经历过战争。
    长期重文抑武,削减军费,导致如今无兵可用。
    武将们大多已经年迈,年轻一代又拿不出手,青黄不接一时间竟然难以找出一个人能领兵去抗衡承天军。
    再加隆武帝在位时大肆分封土地,间接削弱了国家的实力。
    现在唯一能领兵一战的只剩下镇守边关的叶清。
    太傅已经代皇上写了诏书,命他速速回京。
    可从北关回来至少要大半个月,这段时间可怎么办?
    于是有大臣开始出馊主意,上奏折提议跟承天王议和,以秦岭为界,南边归承天王管,北边则继续由盛朝统治,暂时拖住承天军的脚步。
    此奏折一上,满朝哗然,大盛的江山竟要分出一半给那些反贼?
    帝师田齐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大骂此人为叛军走狗。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
    太傅冯治却觉得此法可行,眼下皇上年纪还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叶将军回京再从长计议。
    就这么吵了近半个月,承天军居然打到了商都,马上就要打过黄河了!
    吓得他们不敢再拖,赶紧派人前去议和。
    *
    行军帐中,宋玉竹身穿素色长袍,头戴玉冠。白玉般的手握着炭笔,正参照脑海里的图画,描绘行军地图。
    春寒料峭,营帐里却暖和的很,因为帐房里点了一个小炉子。
    这炉子是宋玉竹根据前世记忆中画出来的,上辈子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乡下家家都有这样的小圆肚炉子。
    炉子不算大,上面还有铁皮包的烟囱,几块煤就能烧上小半日,比之前的炭盆暖和多了。
    煤炭早就在秦汉时期被发现,但一直没能大量使用,一是因为开采困难,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全靠人力,开采出的煤数量有限。
    二来,百姓掌握不好烧煤的技巧,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如今有了带烟囱的炉子,士兵们轻松掌握烧煤的技巧。炉子上面还能放小锅和水壶,烧水煮面泡茶,行军途中使用,非常方便。
    这次北上行军,他提前命人打造出几百个炉子,用来给士兵们取暖。
    赵骁掀开门帘,搓着手走了进来:“嘶,这鬼天气怎么越来越冷了?”
    宋玉竹看了眼地图上的天气预报,今天零下十九度,虽然不如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低,但这地处平原,周围没有山挡着,冷风刺骨,体感温度自然更低。
    不过低温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黄河上的冰很厚,完全可以禁住大军横渡。不然这么多人马过河还是个麻烦事。
    “快过来烤烤火。”宋玉竹收起画了大半的地图,从炉子上拎起水壶,给他倒了一杯热水。
    “上午我听说盛朝派来使者,要来议和?”
    宋玉竹点头:“嗯,他们说把秦岭以南让给我们,隔山而治。”
    赵骁:“咱们都打到这了,他们才想起求和,是不是太晚了?”
    宋玉竹也没打算议和,此行就是要推翻盛朝,暂草不除根,将来必留后患。
    盛朝派来议和的倒霉蛋是礼部侍郎刘蔺,此人三十出头,面白无须,人长的倒是极为端正。
    来之前刘蔺就知道这事成不了,那群老家伙还活在大盛朝春秋鼎盛的幻想里,丝毫不在意承天军现在什么势头。
    不过来都来了,就算不能议和也得拖几日,否则回去不好交差。
    营帐外有守卫传话:“王爷,刘大人又来了。”
    宋玉竹挑挑眉,跟赵骁道:“待会你见见这人,挺有意思的。”
    “让他进来吧。”
    刘蔺掀开门帘走了进来,拱手道:“承天王安好,这位是赵将军吧?”
    赵骁嗯了一声,算是答复。
    刘蔺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他,脸上露出惊艳的表情:“久仰赵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英姿不凡!”
    宋玉竹忍不住笑起来,这人怕是个颜控,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时候也是这个表情。
    “哎呀,徐州果然是人杰地灵!”刘蔺感慨道,两位领导都长的这么好看,让他心生好感,有机会他一定要去徐州看看……
    赵骁被他看的面色不虞,重重的咳了一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