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刘欣雨的紧逼盯梢下,一向是作业困难户的兄弟二人,不但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暑假作业,还要每天写一篇日记而且必须言之有物。
    就这样在“双抢”期间,刘欣雨提前进入了老师这个角色。
    虽然学生只有三、四只,而且不是贪玩的,就是即将辍学的,但是在刘欣雨的高压下,成绩还是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展现出来。
    先说老大刘新建。
    他很聪明,成绩也不错,就是有些偏科。
    偏科不算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孩子贪玩还粗心。
    明明很简单的数学题,他写出来的答案,让人哭笑不得,偏他还总是喜欢固执己见,一天一篇日记更像是要了他的命。
    刘欣雨与他斗智斗勇,虽然只差两岁,到底还是刘欣雨棋高一筹,刘新建只能乖乖地自查自纠,粗心的毛病、偏科的毛病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
    再说老二刘新菊。
    原本已经认命地听从王三妹的安排,缀学在家帮忙带小老四。
    在跟着刘欣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了继续读书的强烈愿望,甚至不用刘欣雨提醒,自己主动向长辈提出继续回学校读书的请求。
    王三妹本是不愿意的,甚至有些埋怨刘欣雨多此一举,倒是陈招娣觉得应该给刘新菊继续读书的机会,女孩子多读点书,以后结婚找对象也好找些。
    小老四也不算什么大的问题,让刘新菊带着去学校就是。
    姐姐带弟弟妹妹去读书的队里又不是没有,有刘欣雨在学校当老师,也应该能帮着看护一二。
    听了陈招娣的安排,刘欣雨惊了。
    既为刘新菊高兴,又为去读书还得带个小尾巴而震惊。
    最后也要说说老三刘新尧,十足就是个跟屁虫,老大说一他绝对不说二,老大让他往东他绝对不往西,读书方面没什么天份,运动方面倒很让刘欣雨惊讶。
    八岁的孩子,跑起来比兔子都要快,别看刘欣雨有刘青山的传承,与他比跑步分分钟被秒杀。
    刘欣雨干脆见材施教,除了要求他完成暑假作业以外,每天早晚跟着习武,半个月之后已初见成效。
    除了刘家的几个孩子,当然还有个张红芸。
    虽然刘欣雨只往地里送过一次水,却不妨碍张红芸每天巴巴地来找刘欣雨。
    既然来了,刘欣雨当然不会放过,于是与刘新建同班的学渣张红芸每天苦巴巴地跟着写作业,跟着被要求写日记。
    张红芸也曾退缩过,可惜当天就被得知消息的张大牛逼着来刘欣雨家继续接受刘欣雨的盯梢,只能乖乖地完成暑假作业再努力完成刘欣雨布置的额外作业。
    好在辛苦是有成效的,经过刘欣雨的指导,张红芸的日记不再干巴巴的空洞无物,甚至还被张洪亮来信表扬了。
    可把她美得不轻!
    第62章 染色
    张洪亮除了给家里和张红芸写了信,还给刘欣雨邮了个包裹。
    包裹里是一斤纯白的细毛线,一斤红色的细毛线和四斤红色的粗毛线,都是纯羊毛的。
    毛线是张洪亮托顾长生大儿媳妇找关系直接从厂家买的处理品。
    别看只是处理品,因为价格不足正品毛线的三分之一,没有可靠的关系买不到的。
    在省城的时候,刘欣雨最终还是收下了手表,不过坚决没有收补偿给张洪亮的那笔钱。
    张洪亮就把那笔钱全买成毛线给她寄回来了。
    刘欣雨现在手上有红白黄三色线。
    白色线既有羊毛线又有纱棉线。
    红色线就只有羊毛线了。
    黄色线则是用干石榴皮熬水染的纱棉线。
    条件有限,没能染出想要的明黄,偏草黄,不是特别鲜艳。
    用明矾作媒介,固色方面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刘欣雨打算用棉线织线衣,当然是张红芸这只报信鸟告诉张洪亮的。
    张洪亮得知乡下买不到便宜的毛线,刘欣雨只能从供销社买了些纱手套拆线自己染色织线衣。
    一边托顾长生的儿媳帮忙买便宜的毛线,一边开始悄悄地收集新的纱手套。
    他是机械厂二车间的钳工,钳工这份工作比较费手套,不过马厂长就是干钳工出身的,清楚各工种手套更换的大概频率。
    厂里对手套更换频率高的工种,每个月分配的手套数量量还是比较宽裕的。
    以前张洪亮节省下来的手套多半给了顾师母拿去给小孙子织线衣。
    既然刘欣雨花钱都要买纱手套,张洪亮当然要想尽办法收集手套啦。
    当然顾师母那边还是得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
    好在车间总有些人大手大脚,他就捡了别人不要却还能再用的手套来用,把分配给他的新手套几乎全都留了下来。
    这次寄来的毛线中,就有八双纱手套。
    “欣雨姐,这些棉线打算染成什么颜色?”看着拆开绕成线圈的棉线,张红芸问道。
    刘欣雨挠了挠头,她是辛雨的时候曾经学过各种染色技术,当然也没少利用各种天然植物给纱巾染色,那个时候随便就可以各种媒染剂,就算只是路边的狗尾巴都能把丝巾染成自己想要的颜色,而且染色效果杠杠的。
    现在手上能用的东西不多,能染的颜色当然有限,除了明矾她也找不到其他的媒染剂。
    如果有钱,耐心去寻找也许能买到一些可用的媒染剂甚至成品染料。
    在这个大多数人家还在为温饱奔忙的年代,比起染色比起漂亮比起时尚还是温饱更重要。
    刘欣雨也只打算再试一次,用最原始的办法用最常见的植物以及剩下的那点明矾,看看能不能染出漂亮的颜色。
    当然最终能染出什么颜色,她也不知道!
    好在就算染坏了颜色,这些棉线也不至于浪费,可以织成穿在棉袄里面的线衣。
    用火熬煮的方法暂时还是算了。
    “双抢”这二十多天,刘家一直在刘欣雨家开伙,加之刘欣雨每天要煮两次绿豆汤,柴火的消耗相当大,刘欣雨家的柴火早已告罄,刘家老屋的柴火也快见底了。
    虽说当初商议订亲的时候,曾经有过约定,刘欣雨家的柴火由张家提供,但是那只限于刘欣雨个人使用。
    现在从一人之家变成了九口之家,这柴火当然不能全由张家来保障。
    昨天队里的晚稻秧苗终于全插完了,今天生产队特地给壮劳力们放一天假。
    刘厚兴和刘青松却没有休息,天刚亮就将刘新建从床上拉起来进山捡柴砍柴去了。
    当然上山砍柴捡柴的也不仅仅只有刘家,张家父子四人也全部进山砍柴去了。
    本来刘欣雨是想跟着进山转转的,只是陈招娣没同意,因为天实在太热,人去的多需要带的水就要多否则不够喝。
    没办法刘欣雨只得暂时将进山看看的心思压下。
    张红芸问完就等着刘欣雨的回答,希望能亲眼看一次染色的过程。
    上次刘欣雨用干石榴皮染色的时候,她不在场,直到看到屋檐下晾着的几支染成草黄色的棉线,才知道刘欣雨居然将白色的棉线染成了黄色。
    半天没听到想要的答案,张红芸有些失望:“这些棉线不染吗?”
    “染啊,不过先得摘些桃树叶子回来。”刘欣雨站起来去厨房拿了个竹篮子,拿起墙上挂着的斗笠戴上,看了眼蠢蠢欲动的刘新尧:“你就别跟着去了,好好把今天的题做完。新菊,你看着他。”
    刘新尧本以为可以跟着出去放风,听了刘欣雨的话,一张小脸顿时就跨了,一双大眼睛却依然很不甘心地盯着刘欣雨,希望刘欣雨能够大发善心。
    刘欣雨才不会心软。
    小家伙本就不爱读书,若不给他上个紧箍咒,磨一磨他的性子,再大些就更难矫正了。
    于是伸出手指虚空点点刘新尧,又指了指桌上的书本,意思十分明确,态度也十分坚决。
    正哄着小老四吃饭的刘新菊连连点头:“欣雨姐,你放心去吧,我会看好他的!”
    刘欣雨与张红芸相携出门,往东走了大约五分钟,就是一片不大果林,里面的果树比较杂,当然有桃树。
    这时候当然早已没有桃子了,不过叶子依然十分茂盛。
    “芸芸,别紧那一枝摘叶子,摘这种嫩绿嫩绿的叶子。”刘欣雨摘了一把叶子摊开手掌告诉张红芸。
    张红芸连连点头。
    桃树虽然不算多,却也有十几棵,也就几分钟时间两个人就摘了满满一竹篮。
    摘桃叶简单,在这个没有料理机,甚至最简单的榨汁机都没有的年代,要将树叶打成汁,可让刘欣雨很是费了一番脑子。
    在杂物间里找到一只石臼,一点一点将树叶捣烂,慢慢往石臼中加水搅拌,最后找来一块纱布进行过滤取得染液。
    将棉线用清水泡透,然后捻干水,将棉线打散放入染液中浸泡,浸泡时不断揉搓翻动,浸染时间约十分钟,捻干打散放在提前准备好的明矾媒染液中进行媒染。
    经过浸染、媒染,再浸染再媒染……
    反复数次之后,棉线的颜色渐渐达到了刘欣雨的要求,最后打来一盆清水洗去浮色,白色的棉线就被染成了淡青色。
    第63章 分钱
    “欣雨姐,这颜色真漂亮!”亲眼目睹了颜色的变化,张红芸由衷赞道。
    围观了半晌的刘新菊和刘新尧也连连点头。
    刘欣雨却暗自摇了摇头,硬件达不到,树叶汁弄的染液深度不行,到底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过好歹又多了种颜色的线。
    刘欣雨刚将棉线晾好,进山砍柴捡柴的就挑着柴火回来了。
    看着屋檐下又多了一种颜色的棉线,刘厚兴无声地叹了口气,刘青松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
    这大热的天,他们放弃休息进山砍柴,这丫头却在家糟蹋柴火!
    刘家进山砍柴的人老的老小的小都回来了,身强体壮的张家的人肯定也回来了。
    张红芸不敢继续留在刘欣雨家,忙不迭地背上自己的小包包对着刘欣雨挥了挥小手像只受惊的小兔一般跑走了。
    刘欣雨笑着摇了摇头,将一直吊在井里的湃着的绿豆汤提进堂屋,给刘厚兴等人各倒了一碗,让他们都消消暑气。
    这时候挑了一担去柴房的刘青松已经发现柴房里的柴火并没有减少,脸色顿时好了许多,当然对刘欣雨总爱捣鼓些没用的事依然心存不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