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弹幕上把新晋的一些小生小花都猜了一遍,觉得最有可能的是几个刚冒头的偶像。他们参加综艺还挺频繁的,又自带热度。
    林琼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吃了一碗饭又有了饱腹感,摸着肚子听他们聊天。
    如果可以,他希望来的都是一些影视行业相关的人,最好有导演啊编剧这些的,他很想直接和这种人做个接触。
    今天是周二,也是全国最大型的联合考试前夕。下播前,林琼和邹彦生这两个被认证了的学霸被要求去给直播间的考生们鼓劲。
    本以为林琼这种人不会耐烦去说这种形式鸡汤,没想到他还挺有耐心的,回答了好些弹幕的问题,分享了关于考试的心得。
    最后他说:“这个考试不是决定你们命运的最后一关,未来你们还有很多机会。但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的,而不是带着别人对你的希冀去应试。”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格外认真,让邹彦生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下播后不到两小时,林琼果然又饿了。这会儿还亮着灯的只有尹思明和林琼他们的房间,邹彦生又戴着耳机在看视频,没人注意林琼。
    其实被注意了也没什么,林琼被抓包过一次之后,这次是雄赳赳气昂昂去偷吃的。
    今天没什么剩饭,大概只能偷吃点速食产品了。他哼着小曲打开冰箱,往角落里扫过去,猛然发现了一个单独包装起来的盘子。
    里面装了两个半巴掌大的胡萝卜丝烙饼,还有一小瓶牛奶。
    这没什么,重点是盘子上贴了一张纸条:
    给小黑猫。
    作者有话要说:
    琼:胡萝卜是弱碱性的,他真的,我哭死。
    想抓住小猫的心,要先抓住他的胃!
    假如看文的小伙伴里有园丁,节日快乐哦!
    第20章 day20
    20
    暖心,动宾结构,或者也可以说是述宾短语,意思是“使人心里感到温暖”。
    但是这种暖心里怎么还会钻出来一点点若有若无的刺挠呢,林琼被小黑猫三个字反复杀了好几次,好险直不起腰来。
    邹彦生是不是偶像剧演多了……可是这种行为又确实很戳人心窝子。
    这竟然是那个邹彦生。
    各种想法杂乱地在林琼脑子里过了一遍,然后他才发现纸条对面也写了字:加热再吃,总吃生冷食物也对胃不好。
    林琼:“……”
    温柔,复合形容词。大不列颠语里叫gentle and soft,霓虹语里叫万恶的亚撒西。
    林琼按纸条上的话照做,拿三明治机给饼烙了两分钟。外层裹了面浆的胡萝卜偏酥脆的口感进入嘴里,淡淡的甜咸味入口清爽,随之而来的人包裹在深处的肉汁香气,席卷了整个味蕾。
    这样的感觉让林琼想起来从前。
    放学回家,妈妈总是不在。但冰箱里永远留了饭菜,方便他拿出来热一热就能吃。
    其实家里不是请不了阿姨,那时妈妈忙里抽闲也要为他做饭的原因,是因为紧密的母子关系,母亲的本能,母亲的义务。
    胚胎孕育时,通过脐带汲取母体的养分。
    呱呱坠地时,乳汁从乳.头流入口中,这是他降生后第一次用黏膜与外界接触。
    这之后每一粒淀粉,每一克蛋白质,每条植物纤维,都会化为林琼的血与肉,灵与魂。
    林琼出生时的细胞由她赋予,生长时的细胞也由她更替。
    他们之间只有彼此。
    但有一天林琼还是吃上了由他人制作的三餐,再长大些,地沟油和料理包恐怕也吃了不少。
    林琼不再有热饭的习惯,冰箱里也从来不囤需要二次制作的食物。这倒是好事,每天离李斯特菌和亚硝酸盐远一点。
    半瓶温牛奶下肚,林琼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邹彦生的另一种可怕。
    牛奶和钙质总是绑定,又被戴上增高的帽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奶制品和生长痛在林琼大脑里划了等号,以前他很不喜欢喝牛奶。
    可现在他竟然觉得温和的牛奶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回到房间时,邹彦生已经睡下,留着盏小夜灯,避免了林琼“偷腥”回来的尴尬。
    林琼一路上酝酿了好久的“谢谢啊”、“好心人一生平安”、“你人真的怪好嘞”、“恭喜你发财”等话术也因此宣告无声结束。
    但是那种咕噜噜的,冒着小泡泡一样的情绪,像氧气从肚子里涌出来,让他的精神陷入了莫名的亢奋。
    翻来覆去,他最后决定打开微信,发了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京玉小木双:[合十]警惕新型诈骗。
    周三的早上,林琼一睁眼,就收到了妈妈林珏狂轰滥炸式的消息。
    她刚和双胞胎女儿杜琳和林琅结束了为期两周的旅行,途中拍了大概两三千张照片,最后精挑细选出来了六七十张,全都发给了林琼。
    林琼照常发了三个点赞手势过去。
    他妈却不介意,还热情似火地说:等我们回来了,下站就是浏城,妈妈带你妹妹来看你啊!
    林琼:别了,下次一定。
    他刷着所有照片上林珏和两个扎马尾小女孩的笑容,存了一张下来。
    又给林珏发了条消息:主要节目组不让。
    然后引用了林珏之前发的消息作回复:不算朋友,大学见过一次,不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