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长安心胸比李隆基和他儿子李亨加起来都宽广,也不忌惮李隆基见外人,无论是亲王公主还是文武百官,只要愿意跟李隆基见面,李长安一个都不阻拦。
    其实她还挺盼望某些官员和李隆基勾结一下谋逆复辟什么的,正好帮她清一清朝中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
    奈何李隆基实在没有人格魅力,居然没有一个儿子或者是官员愿意和他一起复辟。李长安最后只能归结为李隆基年纪大了,没人愿意跟他干了。
    李隆基沉默片刻,示弱道:“你那些个兄长和侄子,你打算怎么处理他们?”
    他倒是不担心公主,李长安登基以后就直接把公主划到了和亲王一个待遇,就连李亨除了和政以外的其他女儿也都给封了公主。
    “当然是重用他们了,这可是我同父异母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兄长们啊。”李长安的话让李隆基愣住了。
    李隆基怀疑道:“你能有那么好心?”
    “父皇不要以己度人嘛。”李长安笑眯眯。
    第266章
    李隆基眯着一双浑浊的老眼盯着李长安看了片刻,试图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来,可惜李长安脸上只有最真挚的笑容。
    一无所获的李隆基只能悻悻收回了视线,这些年他虽然和李长安甚少见面,可李长安所做的那些“丰功伟绩”却丝毫不落都传入了他的耳中。
    就连他身边的宫人也都是李长安的人。
    李隆基一开始想装作不知道那几个宫人是李长安的人,毕竟他和李长安之间虽然说不上仇恨,可也没什么父女之情,更是因为皇位争夺还掺杂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厌恶。
    奈何那些宫人总是“不经意”在他面前提起陛下近来又做了什么,今年国库税收增长多少,哪位将军又打下了多大的疆土……李隆基想装作不知道,自欺欺人都做不到。
    他真的一点也不想知道李长安是个多英明的帝王,那只会衬得他更加昏庸。
    “既然皇帝心里有数,那朕就不多过问了。”李隆基沉默片刻,叹息一声。
    那些儿子来找他的心思他何尝猜不到,无非就是想让他借着孝道从李长安那替他们谋取一些利益罢了。
    可那些儿子的利益跟他有什么关系?李隆基冷漠想,他要是真愿意给这些儿子权力,二十年前就给了。他当皇帝的时候不想给的东西,当了太上皇之后更不会愿意去费心找现任皇帝去给他们要权力了。
    甚至就连他今日把李长安叫来,也不是为了给那几个儿子要权力。
    “你这些年把他们心养大了。”李隆基颇有深意提点了李长安一句。
    “朕听说你还费心给他们请名师教导,甚至还鼓励他们结交世家子弟。”李隆基低头打量着自己的指甲,“你那些兄弟,你好吃好喝供着他们就够了,莫要太仁慈。”
    “也不必重用他们,不要养大了他们的心。”李隆基传授着自己对待兄弟的经验。
    李隆基恨铁不成钢:“宗室和亲王勾结在一起,就算动摇不了你的皇位那也闹心。”
    他可太清楚那些世家和宗室子弟勾结在一起会有多让人糟心了。皇帝想要打压世家,世家就会和宗室勾结在一起给皇帝添麻烦。
    李长安笑了笑:“都是自家兄姐,自然要人人如龙才能给大唐做贡献了。”
    李隆基翻了个白眼:“别怪朕没提醒你,李唐皇室可不出老实人,太宗皇帝那时候也不是没人造他的反,你别以为你能压住所有人。”
    “野心,是李唐血脉里永远压不住的东西。”
    李隆基自嘲一笑:“我把儿孙都困在十王宅百孙院中,不也没防住你吗?”
    李长安乐呵呵道:“有野心是好事啊,我们李唐的子孙就应该有这样的志向。”
    李隆基:“……”
    我以前当谜语人的时候也这么讨人厌吗?
    李隆基无语移开眼神:“行了,皇帝还有政务要处理,你回去吧。”
    反正李长安说的话他是一句都不信。
    李长安对自己那些亲戚的确都很好,这倒是不假。十王宅和百孙院因为距离大明宫足够近,所以被李长安改成了大唐文化一条街坊市,这些亲王没了住的地方,李长安就把他们都接进了大明宫内居住。
    登基之后,李长安狠狠减少了一大半宫人,李隆基在位末期的三万多宫人被李长安裁剪的只剩下一千余人,李隆基那些妃子愿意出宫不愿意出宫的都被李长安遣散了。大唐风气开放,并不介意女子二婚,旁的不说,武则天和杨玉环算起来也都是二婚,妃子出宫也没什么不能嫁人的。
    愿意回家的妃子就出宫回家,不愿回家的妃子就二次招聘,既能留在宫里做女官,也可去下面的工厂中做管事。
    腾出来的大片宫殿正好给亲王公主住……咳咳,在李长安看来,反正这些人也住不了几年就不用再花心思去给他们新建王府公主府了。
    把自己这些兄姐们都接入宫以后李长安又专门请名师教导他们诗书和骑射,甚至还返聘了已经退休的严挺之和张九龄来给他们讲课,简直就是把他们都当做太子太女一样培养。也不禁止他们和朝中臣子交往,就连一些有小心思的亲王暗戳戳勾结世家,李长安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算一算,如今也的确该到了让他们为大唐做贡献的时候了。
    李长安秘密传召李泌:“你把这些年各个亲王公主走得近的官员名单整理一份给我。”
    “现在是否有些过早了?”李泌是知道李长安计划的知情人,他诧异道,“陛下先前不是说等到打下契丹之后再行此事?”
    李长安戏谑道:“自然要早做准备,省得到时候那些人翻脸不认账。”
    很快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单就落到了李长安手中。
    寿安五年二月,大唐发檄文谴责契丹在安禄山叛乱之际与叛贼安禄山沆瀣一气的罪行,宣布要兴兵讨伐契丹。
    这篇檄文由李白和杜甫联合撰写,杜甫负责写前半部分契丹有多可恨、害的大唐百姓有多么惨,李白负责写后半部分号召大唐将士保家卫国,报仇雪恨。
    檄文一出,大唐人人亢奋,一边骂契丹一边踊跃报名参军。
    契丹可汗阻午可汗收到大唐的檄文之后十分畏惧,吐蕃那么强大都被大唐说灭就灭了,他们契丹虽说不弱可比起吐蕃还是差了一截。
    阻午可汗深思熟虑之后,派使节入长安向李长安递交了一份求和书,说愿意把当初跟随安禄山谋逆的几个部落交出去换取和平。
    只是中间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好好的求和书送到李长安手上的时候却成了一封挑衅书。
    想来应该是契丹可汗包藏祸心,故意打着求和的名号侮辱大唐皇帝。
    李长安看完信之后直接气的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把挑衅书拍到了契丹使节脸上。
    “尔等辱骂大唐,朕岂能忍此羞辱!”
    契丹使节看到这封他完全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挑衅书,两眼一黑,浑身瘫软在地:“臣带来的是求和书……是求和书……”
    分明在部落内可汗还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小心伺候好大唐皇帝不要给契丹招致祸患,为何好端端的求和书会变成辱骂信?
    “还敢狡辩,我大唐文武百官都亲眼看着你把信呈了上来!”
    李长安愤怒不已,呼唤道:“史官何在,今日之耻可已记下?大胆契丹竟敢当堂羞辱我大唐,朕倘若不灭契丹,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矣!”
    武德充沛的史官早已经大书特书了,一支狼毫挥得密不透风,面前托板上所放的纸张上密密麻麻都是小字,写完一页又换一页。
    一向只有大唐欺负别的小国的份儿,如今竟然被其他蛮夷欺负到头上来了。简直是天大的耻辱,这能忍吗?不能忍。必须大书特书!
    契丹使节脚一软,直接心如死灰昏倒在了大殿之上。
    ……完了,全完了,契丹完了。
    寿安五年二月朔日,大唐发兵七万攻打契丹报辱国之仇,以李嗣业为主将,李光弼为监军,其中随军的还有一名为陈国生的军师。
    三日后,回纥可汗接受大唐帝王的册封,回纥可汗药罗葛娴改称回纥王,发兵两万与大唐共讨契丹。
    李长安在长安城也没闲着。
    李隆基是真能生,儿子女儿加起来,不算夭折的那些,只算活着长大排序的这些就有五十九个,李长安上面有二十八个姐姐,还有三十个哥哥。
    如此多的数量甚至都不能扒着手指头算,得拿出纸笔来算。被李隆基杀了几个、战乱里死了几个、还有一批年纪大的和身体不好的……算一算也还有二十八个能干活的兄姐。
    暂时够用了,不够用也没事,她这些兄姐还给她生了很多的侄子侄女,单单寿王李瑁一个人就有二十多个子女。
    李长安不细数还没觉得有什么,一细数发现唐朝宗室生育能力简直比猪还强,没有像明朝那样产生宗室问题完全得谢谢祖传的玄武门继承制度和祖传的弃长安逃命技能。
    唐朝二十一个皇帝只有两个是第一个太子拿着圣旨即位,其他全不是正经上位,每次皇位更迭都要死一批宗室。又有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每次又死一大批宗室。
    作为唐朝宗室不需要跑的比敌人快只需要跑的比自己其他亲戚快就行……
    不过现在兄友妹恭的李长安不会再让自己这些亲爱的亲戚们遭受这么多苦难了。
    她照着那份文武百官与世家贵族和亲王公主交好的名单,给那二十八个能干活的亲王公主每个人都封了一批属官。
    至少也得每个人配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当老师,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好友当属官吧。
    这么一下就封出了上百个官职,朝堂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这些属官不需要科举,只需要亲王公主自己愿意就行,而且还有正经的朝廷品级。四舍五入这不就是九品中正制吗!甚至九品中正制都还得做一做表面功夫,装装孝廉,而这个属官甚至这个也不要,只需要亲王公主本人同意就行。
    对世家来说,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这几年世家力量越来越小,先是领头的五姓七望被叛军劫掠过之后一蹶不振,眼看着没有一两百年修养生息时恢复不过来了。其余的世家子弟想要做官也比以前难多了,没有荫蔽为官了,只能靠自己考科举,科举还公平的吓人,世家想要动手脚都插不进去……
    其实有底蕴在这,每年考上科举的进士依然是世家子弟占多半,毕竟世家子弟从小受到的教育比普通百姓的孩子要好上太多了。可世家并不满意,原本十个官员里有九个是世家子,可现在只有五个是世家子,而且随着那几所国子监招收平民学子,眼看着世家能够吃到嘴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这还了得?
    所幸现在有了一个新机会,谁家还和亲王公主没点儿联系了,想让他们开口同意自家子弟还不容易。
    一时之间,无论是亲王还是公主纷纷炙手可热,每日都有参加不完的宴会。
    不是没人怀疑李长安扔出来的这个馅饼有毒,毕竟这位陛下不是什么脑子不清醒的人。
    可这一块诱饵实在太甜蜜了,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中毒,所以越来越多的世家开口咬钩。
    七月中旬,契丹可汗阻午可汗被生擒,契丹国灭。
    同月大唐天子李长安下旨昭告所有属国:大唐会派遣驻国使驻扎各国,与其共治国家。
    与此同时一封封册封圣旨落入各个亲王公主和属官手中,册封亲王公主为正驻国使,各属官为驻国使节,外派到各属国长期驻扎,帮助各国加强与大唐的联系。
    第267章
    只是第一个来找李长安的人却有些出乎李长安预料……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看在您和臣同为昭慧太后之子的份上,臣还记得您小时候,臣在阿娘宫中见到您……”
    李长安看着面前哭哭啼啼的寿王李琩,扯扯嘴角。
    “他们把你推出来来找朕求情了?你觉得朕像是心软的人吗?”
    也的确就只有寿王合适,毕竟和她同为昭慧太后抚养,咸宜公主上了年纪以后身体不好,也出家为道士不住在宫中,没有被分派出去,其他皇子公主又和她不熟,算来算去也的确只有寿王和她还说过几句话。
    李琩擦干净脸上的眼泪,从地上骨碌爬起来低声下气道:“陛下,我知道我劝不了你,实在是那些兄弟逼得紧我才不得不来做做样子。”
    他和李长安的接触也不算多,上一次接触还是杨玉环被接入宫中为妃的时候,那时候李长安还是个幼女,如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他也拿不准李长安现在是什么脾气。
    可李琩虽然不了解李长安,但是他了解自己亲妈和亲爹,他娘就教不出心慈手软的人,能夺走他父皇皇位的人更不可能是什么能顾及兄妹之情的人。
    李琩来此另有要事。
    “陛下,臣求您看在阿娘的情分上,给臣分一个离大唐近一些的地方吧。”李琩已经逆来顺受习惯了,他在接到旨意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拒绝而是怎么能在最悲惨的情况下给自己找出一条活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