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男孩被他嫂子这般一提醒,立时“哎呀”叫了一声,转身又跑得没影了。
    “这小兔崽子!”
    柳娘子冲着她小叔的背影笑着又骂了一句,这才回过头来,把阿愁仔仔细细一阵上下打量。然后扭头对莫娘子道:“反正你也从不听人劝,既然人都已经领回来了,那也只能这样了。”又道,“今儿我要去一趟宜嘉夫人府上,时辰差不多了,我也就不留你了,有话明儿再说吧。”
    于是阿愁便知道,这柳娘子跟莫娘子之间应该不止是主顾的关系,大概还是朋友。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莫娘子和这位柳大娘子,还有那帮她落户籍的刘主薄之妻金兰,当年都是一同于刺史府老太君跟前侍候的丫鬟。那金兰年纪最长,由老太君于生前做媒,嫁了刘主薄为续弦;柳大娘子的年龄虽然排第二,却是三人中最早一个嫁人的,嫁的是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织匠柳大郎。后来他夫妻二人在老太君的资助下,开了如今这个小织坊。只是,织坊开了没两年,那柳大郎就因遭遇翻车意外而身亡了,柳大娘子也就成了个寡妇。没有子嗣的她,如今带着那十二岁的小叔子柳青一同过活。
    至于莫娘子,则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刺史府的老太君没了时,她还没到嫁人的年纪,后来由她父母做主替她挑了户人家嫁了……
    从常乐坊出来后,下一个主顾便是流金巷的方家了。
    流金巷也在仁丰里,和昨天阿愁跟着莫娘子去拜会过的里正家相隔不远。当她们师徒二人来到方家时,阿愁立时感觉到一阵不对。
    莫娘子在方家那扇油漆斑驳的木门上拍了几下后,一个小子跑来替她们开了门,一看到她俩,那小子便扭头冲着屋里大声叫道:“娘哎,莫娘子跟她家的养娘来啦!”
    这一声“养娘”,立时惊得莫娘子拧了眉。她低头看看阿愁,见她神色还算好,便皱着眉头道:“只怕是里正家的大嫂把你的事给宣扬开了。”
    阿愁倒不像莫娘子那般介意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来历,便抬头冲着莫娘子笑了笑。
    而方家小子那一嗓子,似乎也叫左右邻居听到了。阿愁跟在莫娘子身后进门时,只听得左右都有人家的门户传来“吱呀”的开门声。
    和官宦邓家,以及工户柳家不同,那方家一看便知是一般的市井人家。已经年过四旬的方家大娘显然也没前面那两位主顾讲究,便是还没梳头,她也并不避讳见外客的。听着莫娘子吩咐阿愁于门外候着,那方大娘立时顶着一头乱发从内室里探头出来,冲她二人热情招呼道:“进来进来,都进来,外头冷着呢。”
    一边说着,方大娘一边瞪着那牛般的大眼,以毫不掩饰的好奇直直往阿愁脸上瞅着,一边又头也不回地问着莫娘子:“这就是你领回来的那个养娘?花了多少钱?几岁了?会做什么活计?”
    偷眼看到莫娘子的神色里微微透出些许不快,阿愁便赶紧上前一步,弯着眼冲那方大娘行了一礼,又叫了声“大娘”。
    她这乖巧的小模样,立时哄得那方大娘笑开了眉眼,这才头一次看着莫娘子道:“倒是个懂事的。”然后又招呼着莫娘子和阿愁进去内室。
    莫娘子原并不想带阿愁进去的,阿愁却趁着人不注意扯了扯她的衣袖,然后看了那方大娘一眼。想着到底不好违了主顾的意思,莫娘子只得强撑着一个微笑,领着阿愁进了门。
    进了内室,那方大娘于一个略有些掉漆的梳妆台前坐了,却是先不说梳头的事,而是问着莫娘子:“怎么想起来去领个养娘回来?”又问着阿愁:“你几岁了?怎么进的慈善局?还记得父母家人吗?”
    见她越问越离谱,莫娘子便打开她那只华丽的妆匣子,回头打断方大娘的话,笑着问道:“昨儿你家小哥过来相约时,只说今儿大娘要出门,也不知道是要做什么去。大娘是要去做什么?不如说来听听,我也好帮着大娘想想,梳个什么样式的头?”
    方大娘挥手道:“我阿哥家的大丫头今儿回门。你也知道,我那阿嫂就是个锈了口的,我阿哥怕她招呼不来亲家,就请我过去帮个忙。虽说我不是主家,可也不能这般灰汤老鼠似的过去丢了我娘家的脸面,这才请了你过来帮着拾掇拾掇。也不用怎么张扬,能见人就成。”
    “既这样,我就给您梳个椎髻如何?”莫娘子一边说着,一边将方大娘的长发大致挽了个模样,又拿起一根方大娘事先就已经放在梳妆台上的铜簪子,在方大娘的鬓边比划着,道:“再将这根镶珊瑚的簪子这般插着,黑油油的头发里映着一点红,应该会很打眼的。”
    方大娘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笑着应了声:“你看着办吧。”便又回头去问着阿愁的话了。
    阿愁正答着自己的年纪时,只听得外头传来一阵拍门声。
    方大娘一阵惊奇,道:“这不早不晚的,谁啊?”又喊着她家小子去开门。
    不一会儿,就听得院子里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那人笑着问方家小子:“你娘呢?”
    “屋里梳头呢。”小子答着,又问那人,“阿婶有事找我娘?”
    “没、也没什么……”那人的话答得颇有些心不在焉,“原想着找你娘一处做针线的……”
    方家小子笑道:“今儿我娘可没空。一会儿我们要上我阿舅家去吃回门酒呢。”
    那妇人又支吾了几句,听那意思,是想进内室来跟方大娘说上两句话一般。不过,在内室里的方大娘却一直没接屋外人的话茬。那人又逗留了一会儿,便只得失望地离开了。
    这人刚走,方家小子还没来得及插上门,门上竟又被人拍响了。这一回,似乎是别的邻居要来借个什么东西。那婆子隔着窗户跟方大娘说了几句话,又没头没脑地跟莫娘子对答了几句,然后便被方家小子打发走了。
    不一会儿,那方家小子拴了门进来,一边吸着鼻子一边看着阿愁笑道:“当我是傻子呢,她们都是想要来看你的。”
    又好奇问道:“你真是慈善局里出来的?慈善局里什么样?是不是你们天天都要挨打,还不给饭吃?”
    “谁告诉你的?”方大娘奇道。
    方家小子拿衣袖擦着鼻水道:“不是你说的嘛。我跟哥哥们一淘气,你就说要把我们送到慈善局去,不给吃的,还天天挨打,长大了只能做个小叫花子。”
    顿时,方大娘脸上一阵挂不住。要不是莫娘子正替她盘着头,她就该站起来打人了,“这小兔崽子,一天不打就想上房揭瓦怎的?!”又喝道:“再叫我看到你拿衣袖擦鼻涕!”
    头一次全程在一旁观摩着莫娘子给人梳头的阿愁,忍不住就和莫娘子在方家那面不怎么明亮的铜镜里对了个眼儿。
    从方家出来时,莫娘子和阿愁巧遇了方家好几个邻居。甚至当时就有一个人约着莫娘子明儿上门来替她梳个头,因笑道:“眼下就到年关了,等过年的时候,怕是要常麻烦阿莫你了呢。”
    莫娘子虽然笑着应了,可转过巷口后,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阿愁看看她,笑道:“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呀,有生意上门了呢。”
    莫娘子默了默,才问着她道:“你不介意?”
    “这有什么好介意的,”阿愁笑道,“我原就是您家的养娘嘛。再说了,大家也不过是平常闲着无聊,如今突然出了件新鲜事,才这般好奇着的。等过了这个热乎劲儿,便是要人家好奇,人家也不肯了呢。”
    她抬起头,弯着她那双细眯眼,对莫娘子笑道:“好奇就好奇呗,能拿别人的好奇换来钱,咱们也不算亏呀。”
    莫娘子不禁皱了一下眉。
    跟融合了后世记忆的阿愁不同,莫娘子是这个时代里土生土长的人。这个时代的人们都讲究个“气节”二字,这是融入他们骨血之中的一种信念。虽然感觉阿愁的想法似乎太过功利了一些,可叫那不识字的莫娘子对阿愁说教何为“不食嗟来之食”的气节,她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她只冲着阿愁一阵不赞同地摇头。
    第二十四章·热闹
    午饭照样还是一碗没有任何加料的光面条。
    吃完午饭,莫娘子带着阿愁去睡了个午觉。
    慈幼院里可没有午睡一说。床上的莫娘子早已经睡熟了,脚榻上的阿愁却只是合着个眼,耳朵里听着楼下以及窗外传来的各种动静,竟是怎么也寻不着一丝儿睡意。
    昨天跟着莫娘子回来时,阿愁连她们住的这地方叫什么都没敢问。直到今天,二人间渐渐熟悉了,她才一点一点地向着莫娘子套问消息。只是,莫娘子显然不是个爱跟人聊天的,到如今她也只问出她们住的这条巷子叫九如巷,这大杂院因房东姓周而被人称作周家楼而已。至于房东是什么身份,邻居又都是些什么人,莫娘子只字未提。
    这般躺着时,阿愁能够清晰地听到楼下天井里王阿婆跟邻居们聊天的声音。那聊天的主题,则颇有些天南海北、天马行空之势。从今儿大白菜的菜价,到各家年货置备的进度,再到那城主广陵王又新添了个儿子,算来这该是他第三十六还是三十七个儿子了,偏偏他那亲兄弟,宫里的那位圣人,膝下竟只开花不结果儿……一时间,从百姓民生到皇家传承,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叫阿愁耳朵里是“风声雨声闲聊声,声声入耳”。
    就在她默默收集着这个于她来说仍是很陌生的世界里各种信息时,楼下南屋里,午睡的孩子们不知为什么争斗了起来。其中一个妇人推开门,进去劝了两句,却不知怎么就把自家的孩子给劝哭了。
    那女孩儿尖声哭道:“明明是二木头抢了我的枕头,阿娘怎么尽怪我不怪他?!显见着阿娘就只喜欢男孩,那让二木头给你做儿子好了!”
    孩子委屈的哭声,却是逗笑了她娘。她娘责怪着她道:“这孩子,胡说什么呢?!”
    便听得又一个妇人骂着屋里的另一个女孩道:“你做姐姐的,怎么不看着弟弟妹妹些?怎么竟让他们闹起来了?”
    不想那女孩也哭了起来,恼道:“阿娘说得轻松,回头二木头找阿爷告状,吃亏的又是我。”
    那王阿婆和着稀泥道:“他小孩子家家的,一时闹着玩罢了,你们两个当姐姐的让着他些就是了。”
    之前那女孩则跺脚叫道:“阿婆,二木头可是比我还要大上两个月呢!”又哭道:“知道阿婆也喜欢男孩,尽向着二木头,回头我也不做女孩了,我也要做男孩!”
    这孩子气的话,立时就逗笑了那几个妇人。
    这边正闹着,忽然听得那院门“吱呀”一声响,似有人进来的声音。片刻后,就听得王家阿婆招呼着来人道:“他小李婶儿回来啦。”
    来人应了一声,却是因着那屋里孩子们的哭闹声问道:“怎么了这是?”
    于是屋里那哭着说“不做女孩”的孩子便尖着嗓门,隔着窗户把事情经过给“小李婶儿”交待了一遍。
    顿时,楼下响起那妇人语速极快的暴喝:“你个二木头,翅膀硬了是吧?竟敢欺负你四姐姐?!”
    于是,在那女孩抗议着“他比我大,他才是哥哥”的声音里,楼下又传来一阵“噼哩啪啦”打孩子的动静,以及王阿婆等人上前阻拦的声音。还有那一直没吱声儿的“二木头”,这会儿发出的惊天动地嚎哭声。
    “闭嘴!”那妇人喝道,“再哭一声儿试试!”
    可正哭在兴头上的孩子,哪能就这么及时收了声。于是楼下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挞伐。
    这一阵热闹,到底还是把莫娘子给吵醒了。
    莫娘子抬头往西窗上看了一眼,应该是借着太阳的位置在辩认时间——一个阿愁还没学会的技能,然后又皱了一下眉,低头见阿愁也睁着眼,便道:“吵醒你了?”
    阿愁摇摇头。
    莫娘子道:“时辰还早,还能再睡一会儿。睡吧。”说着,她又睡了回去。
    正这时,阿愁又听得仿佛是左邻的隔壁屋里,有人大叫了声“谁呀”,随着一阵似趿着鞋的脚步拖沓,以及一声极粗鲁的开门动静,二楼的走廊响起一个女子尖利的声音。
    “这还让不让人睡午觉了?!”那女子冲楼下大声嚷嚷道:“你们一个个好命,不用起三更睡五点也有人养着,这里可还有个歹命的呢!”
    嚷嚷完,那人也不停留,却是一转身,“咣”地一声关了门,又趿着个鞋回了床上。
    顿时,楼下没声儿了。
    许是因为楼下真安静了,不知不觉中,阿愁竟也真的睡着了。
    直到莫娘子起床的动静惊醒她。
    见她要起来,莫娘子便弯下腰,以手抵在她的肩上,道:“继续睡吧。一会儿要去的地方路远,我一个人过去就成,你且留在家里。”
    阿愁道:“这怎么行?好歹我也能帮你提一提妆盒子呢,我可是你的徒弟。”
    莫娘子蓦地笑了起来,道:“等你再大一些吧。”
    顿了顿,许是见阿愁巴巴瞅着她,她又道:“要不,你把今儿用过的护肩给洗了,回头再……对了,你不会升火。算了,晚饭等我回来再做。”
    她从妆盒最底层里拿出上午用过的三块绸布放在桌上,回头交待着阿愁道:“这是真丝的,不需要用皂角洗,只用清水过两遍就成。洗完后也别晒到外头去,就用竹竿晾在廊下。”又把收着竹竿的位置指给阿愁,道:“你别出门,周围你还不熟,看回头找不着回来的路。”
    她一一交待着时,阿愁也一一应着。而那最后一句,则叫她多少有点疑心莫娘子是怕她逃跑的意思,便偷偷看了莫娘子一眼。
    莫娘子却似乎并没有那样的想法,只继续又交待道:“这院子里人多嘴杂,留你一个在家里,只怕他们难免要来找你说话。别人待你客气,你也要客气着回话。只是,若是他们问了什么不该问的,或者是什么你不愿意说的,你就告诉他们,只说我不许你跟人说话,然后你回来,关了门也就是了。”
    见她这般事无巨细地交待着,阿愁才知道,莫娘子并不是在防备她,而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罢了。
    顿时,她心头一阵小小的温暖。于是她抱着那三块绸布,弯着眼眸对莫娘子道了声:“师傅放心,我一定看好这个家。”
    这句话,却是叫莫娘子又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多少显得有些怪怪的。“看不看的,也就这点家私。”她一边说着一边将那妆盒抱进怀里,又环顾着屋内感慨道:“这屋里,除了这妆盒子,也就只我这个人还算是值点钱了。”
    这句话,阿愁原并没有怎么多想,直到她后来于二木头那里听了一耳朵有关她师傅的八卦,以及再后来跟着莫娘子回了一趟她娘家,她这才明白到莫娘子说这句话时脸上的苦涩是个什么意思。
    送莫娘子出了门后,阿愁便抱着个木盆,带着那三块绸布去了楼下的井台边。
    那井台位于院子的东南角上,井口只成人的两个巴掌大小,连个孩子都掉不下去。井台边,放着一只仅比井口小了一圈的小木桶,木桶上拴着一截绳子——打井水这种事,不管是阿愁还是秋阳,可都没玩过。
    站在井台边,阿愁拿着那木桶不禁一阵兴趣大增。她刚把木桶放进井口里,忽然就听得有人在她身后高声叫道:“哎呦呦,你个小娃娃哪里拎得动,我来帮你。”
    说音未落地,她手里的木桶就叫人劈手夺了过去。
    阿愁一抬头,这才发现,她的身旁不知何时冒出一个年轻妇人。
    妇人看年纪应该跟莫娘子相差不大,身上穿着件八成新的粗绸袄,头上插着好几根明晃晃的簪子,也不知道是金的还是镀金的,不过倒是明显能看得出来家境殷实的模样。
    妇人一边利落地将那只小木桶扔进井里,一边不住口地问着阿愁:“你就是阿莫领回来的那个小徒弟吧?叫什么?几岁了?哪里人?爹娘都是做什么的?”
    她这里连珠炮般问着阿愁问题时,那正对天井的南屋里有人听到她的声音,便推开门上挂着的棉帘子探出个脑袋来。
    那是个头上扎着冲天辫的男孩。
    便是这男孩没有从午间闹出动静的南屋里探头出来,只冲着那妇人说话时极快的语速,阿愁也认了出来,这妇人,正是午间时把那“二木头”打得叽哇嚎哭的“小李婶儿”。
    至于那探着个脑袋,示威般冲阿愁一阵呲牙咧嘴的男孩,肯定就是那挨了揍的“二木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