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祭天符诏中的青光也消失。
    传递的功法和意念凭空中断。
    古尘沙清醒过来,良久才回过神:“可惜,这圣旨上面天子之气不浓烈,我才得到天子封神术的皮毛修行。原来天子封神术有三个境界,日月同辉,天地同寿,众生同心。刚刚演练的是第一个境界前一式的修行。”
    真正的天子,辉煌媲美日月之光,寿元和天地相同。
    这倒是还罢了,最后和众生同心,万物一体,那却就不知是何等之境界?
    古尘沙刚刚只学习到了第一个境界的十分之一,却仍旧受益匪浅,只要参悟完全,苦苦修炼,足够踏入道境。
    这圣旨只是册皇贵妃的旨意,蕴含天子之气不浓烈,如果是真正的登基圣旨,祭天圣旨,那其中的天子之气恐怕要浓烈十倍。
    不过那种圣旨都收藏在皇宫禁地中央大殿深处,根本弄不到。
    “嘘……”古尘沙长长嘘口气:“够了,够了,哪怕是这一丁点的武学,我恐怕没有数十年苦功,都难以参透。”
    把祭天符诏收起来,他盘膝而坐,开始思考刚刚所学的东西。
    此时此刻,天已微微亮,但月还未西沉,日已开始东升,天地之间出现了日月同在的现象。
    收到这股感应,古尘沙的全身开始微微颤抖,毛孔张开,居然有吸收日月精华的趋势,当然这是假象,并不可能真正有此境界。
    但他已经进入了精神和日月同游的冥想之中。
    此乃炼神之法,非上乘武学所不能有。
    天子封神术,古之绝世武学,比起什么“龙王劲”“斩雷劲”却又不知道高明了几千几百倍?
    古尘沙修炼第一个境界“日月同辉”的皮毛零碎,刚刚踏入妙境,就产生了感悟。
    噼里啪啦!
    他全身毛孔吞吐,居然有丝丝的白气喷射而出,如烧香烟,那气逐渐弥漫,笼罩全身,如结茧子。
    直到天色大亮。
    陡又一响,茧子破裂,雾气消散,古尘沙已没那种锋芒毕露的味道,而是返璞归真,双目无神。
    这就是再度踏入全新境界。
    已到凡境四重,登峰造极,成为武学宗师。
    一夜时间就破茧成蝶,如此功法,当真是惊世骇俗。难怪让古之巨妖魔神都闻风丧胆。
    “日月炼神,精神辉煌,皎皎光明,真是妙不可言,我修炼这么会儿,就感觉清明许多,杂念全无,只有一片赤子真诚。”古尘沙体悟感受,满心欢喜:“日月同辉这招有十式,我现在就掌握第一式日月炼。后面九式如果要学会,必须要献祭更多的圣旨。”
    他身躯稍微窜出,满屋游走,落地无声。
    嘎吱!
    小义子推门进来,只看见满屋都是影子,疾如鬼魅,人影一收,重新合成古尘沙。
    “爷,你的武功身法,怎么变了个人,还有身上的气质……难道踏入宗师之境了?可是没有珍品武学,是不可能提炼精神,修成宗师的。”小义子先是震惊,随后大喜。
    “不错,天无绝人之路。”古尘沙走出房门,沐浴在晨光中,全身灿烂,“我这一夜实力可谓是突飞猛进,踏入全新的层次,苦练下去,道境有望。”
    天子封神术第一境“日月同辉”中的第一式,“日月炼”足够他脱胎换骨,提炼精神,突破道境。
    成就宗师之后,最主要不是力量上的修行,因为肉身已有了极限,想要进步,必须转修精神。
    所以珍品之上的武学,多是炼神之术。
    而天子封神术,已经完全超越各种品级武学,别说他已经学了一式,哪怕就皮毛踏入道境也绰绰有余。
    “日月炼”这式武学是炼神,身法,气血,魂游,念通日月。
    当然,古尘沙只是初得皮毛,要把这式修炼得熟练还要很长时间的苦功。
    此时,他如果遇到十八皇子古鸿沙,对方龙王劲根本不是对手。
    珍品武学可以踏入宗师,王品武学能够踏入道境。
    早晨。
    “爷,我已经做好早饭。”小义子端出来粥,青菜,豆腐,还有几张黄橙橙的面饼,并没有肉食,简简单单,清清白白。
    “你吃吧,我最近似乎不喜吃烟火。”古尘沙说的实在话,他献祭过后,从其中得到力量足可以滋养全身,维持生命所需。
    本来,不食人间烟火是道境第一变服气辟谷,以他的修为还远远不足以用精神采取天地灵气冲刷滋养身体的境界。
    好在祭天符诏的献祭之力非比寻常,等于是道境强者在强行灌注天道之力进入他体内,就达到了这种效果。
    正因为如此,他的修为也比其它皇子要快许多。
    小义子更加大喜:“看来爷就快出人头地,到时候让所有的人看看怎么扬眉吐气的。”
    “不可狂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些年来,多少强者被朝廷镇压?皇权之下,哪怕是邪神妖魔都要收敛。”古尘沙眼神睿智:“不过我保命的机会大了几分,谁想要轻易害我,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爷……”小义子又要说话,古尘沙却眼神凌厉起来:“有人来了。”
    果然过了盏茶时间,几个太监出现在门口。
    “哎呀,是陈公公,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小义子连忙迎了过去。
    “十九皇子,我是来送信的。”为首的中年太监拿出一封信来交给小义子,对古尘沙也不行礼,直接扬长而去。
    “该死!”小义子看见他的背影:“这奴才,见皇子不拜,无人臣之礼,告到宗人府去,就是枭首示众!”
    古尘沙摇摇头:“什么信?”
    “是楼家的,楼拜月的信!”小义子递过来。
    第9章 运河
    “楼拜月也该联系我了。”古尘沙不觉意外,拆开信,上面就四个字“运河码头”。
    落款是楼字,画了浅浅的弯月。
    毫无疑问,这就是楼拜月。
    约古尘沙在运河码头见。
    “走吧,出宫,前往运河码头。”古尘沙把信递给小义子:“拿去烧了,这种信对景儿起来就是证据,不要给人留下任何把柄。”
    “是。”
    大永王朝最繁华之地,莫过于京城。
    而京城最繁华之地,莫过于运河码头。
    天符大帝功绩第一项就是“凿运河以通四方”,在位十四年,启动这项大工程,短短十年,就完成这件事情。
    曾经古代有位帝王,动用无数人力物力,想开通南北运河,足足三十年,弄得民不聊生,天下皆反,最后亡国被杀。
    但天符大帝却不同,一登基就开运河,反而是拉动了民力,使得饥民有饭吃,还能得到工钱,不至于作乱,而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如遇到大山阻隔,往往没过几天,那大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难开的河道,一晚上就被巨力划开,划陆成江。
    民间无数百姓称之为神迹,几年下来,都知道天符大帝天命所归,鬼神都暗中运力,听大帝调遣。
    随着运河的开凿,天符大帝的皇位越来越稳固,最后民心所向,无人能撼动。
    本来天符大帝是流落民间的私生子,经过了惨烈杀戮登基,毕竟地位不稳,朝中暗流涌动,但这运河一来,贯通四方,神迹显现,立刻就人心似铁。
    而且四方运河开通,消除无数水旱灾祸,万民旱涝保收,四方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送到京城,使得商贾繁荣,更是活民无数。
    古尘沙站在码头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感慨万千。
    可以说,历代皇帝,还没有哪个能比得上当今。
    运河宽达数千丈,一眼望过去,烟波浩渺,水深更有百丈,无论吃水多深的船都可以通过。这根本不是那种小江小河,也不是人力所能完成。
    在运河之上,到处都是船只,有乌篷小船,更有五牙大舰,除此之外,更有吃水极深的怒鲸大舰,乃是朝廷水师,气势如虹。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朝廷最新研制出来的铁甲飞轮,那船不大,用铁甲包裹,下面为轮,以火力蒸汽驱动,旋转起来,快如离弦之箭,日行千里不在话下。
    这是朝廷用来传送邸报和奏折的船只,沿着运河可以传递到各个省份。
    有了运河之后,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了很多。
    无数新奇的货物从全国各地运送到京城,在码头上卸货,而码头上却井井有条,极有章法和秩序。
    以往的码头脏乱差,常年被黑帮把持。
    天符十年,朝廷颁布法令,取缔民间帮会,大批作恶多端的帮会首脑人头落地,一时之间,大快人心,老百姓纷纷称赞当今皇上乃万古一帝。
    “报纸,报纸,今天的报纸,朝廷再发公告,严厉禁止民间金银交易,货物一律用纸币结算,如有违抗,抄家下大狱。”许多报童挥舞手中报纸喊着。
    “这个天下的确治理得好。”
    古尘沙心中暗想,虽然对皇上没多大感情,但对他的治国之道却甚是佩服。
    皇家没有骨肉亲情,每个皇子一出生就抱离了母亲,有大群奶妈,宫女,嬷嬷,太监照顾,稍微长大,就自己居住,读书习武,兄弟之间相互猜忌提防,绝对不能交心。
    小户人家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皇家是永远不会有的。
    皇家以“悌孝”治天下,但偏偏皇家却没有“悌孝”,这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但这也没办法,皇位之重,社稷神器在手,掌握天下臣民生杀大权,为了这个亲情都得要放下。
    “有国就没有家。”古尘沙心中微叹。
    “爷,那信上只说在运河码头,什么时间都没有,难道我们在这里傻乎乎的等?”小义子问。
    “你太小看楼家了,恐怕我刚出宫,就被盯住行踪,人家自然会来见我。”古尘沙却看得透彻。
    果然还没站多久,一条船乘风破浪而来,在码头侧面停靠,上来个男子,走到面前就请安:“十九爷,请跟我上小船,我家主人大船在江中,准备好了宴席呢。”
    “带路吧。”古尘沙便知这是楼家的仆人,踩上翘板上了船,小义子自跟随在后。
    那小船突然飞飚,如箭而去,转眼便到江心。
    这奴仆操船平稳,运桨如飞,却不激起丁点儿水花,用的是暗劲。功夫之高,非等闲之辈所能企及,只怕还在服用了“虎狼丹”的小义子之上。
    楼家一个小小奴仆就有如此实力,难怪可把持朝政,屹立不倒。
    在江心出现一艘大型楼船。
    这楼船乌黑,居然是包裹了乌铁,坚固耐用,更有水上作战的能力。
    从小船登上大船,里面却就别有气象,雕栏玉砌,画红描金,香气袭人,四周都是用大玻璃镶嵌了,可以欣赏美景,清风徐来,江上泛舟,可谓是难得之享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