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三,诸事不宜。
杨玄感也没有辜负谨欢的期望,他特别不走心地编了个来护儿谋反的借口,紧闭黎阳城门,并迅速地向周边各郡下达文书,要求他们聚兵黎阳。
期待已久地最后一只靴子落地,都不消谨欢吩咐,建成和王珪就领着众人迅速地忙碌起来。
谨欢是一个很会放权的人,她从她的兄弟们那儿学会的就是驭下之术,所以尽管其他人忙得已经脚打后脑勺了,她还是有时间去给最近因为课业而疯狂“折磨”每个人的李二凤去做心理疏导,陪同人是李玄霸和李元吉。
“姑姑,干嘛要学那些东西啊!”李世民讨厌那些夫子,讨厌他们嘴里说出来的每一个句子,他一句话都不想听,不,一个字都不想听。
作为世家子弟,要保持必要的交际,以皇室的名义开办的学堂自然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交际场所。李建成早已毕业,李玄霸还差着年纪,还在吃奶的李元吉更不用说,所以李家上下现在遭受折磨的可怜虫就只有李世民了。至于说其他各房的李家人,到了年纪的自然是已经被家里操作到各个部门去做事,比方说李孝恭他们,没到年纪的还在自家呢,并不在长安。
“先生不好?”谨欢挑了挑眉,从李小宝手下抢下他试图喂给弟弟的糖,“你弟弟连牙都没长全呢,吃不了这个,不许瞎喂!”
李玄霸对此显然觉得很可惜,这糖可是他刚刚才从李世民的荷包里摸出来的,是他二哥第一喜欢的牛奶糖,他本来想和弟弟分享一下来展现他作为兄长的友爱的,现在显然分享不了了。
李小宝从姑姑手里又把糖给抢了回来,塞进了自己鼓鼓囊囊的嘴巴里。唔嗯,奶味香浓,甜滋滋哒,真好吃。
李二凤这才注意到李小宝趁着自己刚才走神的时候干了什么,他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然后换来了一个更大的白眼。
切,姑姑在呢,李玄霸无所畏惧!
“好了好了,回头我让厨房给你再做,”谨欢迅速地将话题拉回了正轨,“你不喜欢学堂的先生,要不姑姑把他们都给换了?”熊家长谨欢如此建议道。
李世民难得愣了一下,“可以换?”说好的尊师重道呢?就是这么尊师重道的?李世民觉得自己可能是糖吃多了,脑袋都有点发蒙。
“当然可以啊,你要是不喜欢,那就换了呗。”李有权有势就是可以这么任性谨欢淡定说道。
别开玩笑了,甭管是现在办得热热闹闹的女学,还是专收王孙贵族的学堂,名义上是皇室负责,实际负责人根本就是谨欢。这事儿打从当年独孤皇后还在世的时候她就开始谋划,到后来打着萧皇后的名义开办,名声是给了皇后,实惠可全都落在她手上了。
当然了,她夺权之后就把事务下放了,现在真正的负责人自然也是李家的人,所以换几个先生而已,就是谨欢一句话的事情,压根就不能算作一回事儿。
“可是我感觉其他人觉得先生教的还不错?”李二凤有些小纠结,在知道了姑姑可以随意更换老师之后他反倒犹豫了,毕竟先生又不是只教导他一个人,他总得替其他同窗们考虑一二嘛。
谨欢想了想,作为一个关心侄儿的好姑姑继续提供选择道:“要不咱不去学堂,当初没建女学那会儿你姐就是在家请的先生,也挺好啊。”学堂什么的,更多的是提供各人一个交际平台罢了,都是王孙贵胄,有重视学习的,自然也就有不重视的,难不成个个都能七步成诗,口吐锦绣不成,这不扯淡嘛。
但是这一条并不适合于李家这一干孩子们,考虑到他们未来站的位置,胸无点墨是绝对不可以的,不要求才高八斗吧,至少也得是个文武全才啊。
“在家请先生?就我一个人啊?”那多闷呐。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谨欢按捺下把李二凤吊树上抽一顿的冲动,以自己最温和的嗓音说道:“反正就是得学,你自己选一个吧。,乖乖的啊。”
李二凤打了个寒噤,后脊梁骨不知从哪儿窜上来一股寒意,明明都六月里往暑天过了,怎么还冷呢?他乖,他听话,他是好宝宝。
“换先生就好。”
嗯,今天也是格外识时务的李家二少爷呢。
第312章 大唐盛世
谨欢麻溜儿地给学堂换了一串儿夫子, 并且还在私下里弄了个学生评价表之类的玩意儿。这年头的读书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清高,很是讲究那些师生之间的尊卑关系, 要是让他们知道学生在背后对他们的评价会对他们有影响的话,指不定还要怎么作妖呢。虽说教的都是些个王孙贵胄, 但是保不准谁就为了颜面把这事儿给闹开去了呢。
好在学生们还是知情知趣儿的,觉得这事儿越是办得隐秘他们就越来劲儿,关于这一点倒是没让谨欢多操心。
其实要谨欢说吧,评价一下老师的教学水准又能怎么样呢?这是学堂,又不是谁的一言堂。从前那会儿,像韩非李斯那样的,老头子不还是每天笑呵呵地看这俩“不孝学生”花样百出的手撕儒家?要是换现在, 估摸着连大不敬的话都不能说了, 还手撕呢,撕东洋矬子去吧。
“哎,还是要改啊!”谨欢叹了口气,在心底定下了基调。
正巧王珪来报告杨玄感的行军路线和皇帝那边的动静, 刚进门, 就听到了谨欢这么一句,心顿时就提起来了。
“哪儿要改,怎么了?”
李密一直在李家的监视范围之中,这货也确实不是个省油的灯,从他先前从各个小处对长安各家下手就知道,这也是个能算计的能人。
杨玄感起兵,李密献上中下三策, 上策自然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这样一来,隋军溃散于关外,端得是稳占上风。这中策嘛,则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之地和皇帝对抗。而下策呢,就是攻打洛阳。
但凡是个有点军事素养的正常“老板”,听完这三策,只要脑子没坏,估摸着都得选上策。榆关是哪儿,山海关啊!这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儿,先去占了便宜总是没错的吧。
行,要说有点远,那就选长安呗,从明面上来看,长安如今的防卫力量可比洛阳差多了,没办法,皇帝都跑洛阳去了,长安的“防卫”自然也就差了一层。但是防卫差归差,可是政治意义浓厚啊,占据关中之地之后大可以和皇帝来个对峙嘛。
可杨玄感是谁?他是个最不一样的烟火啊!
谁说攻打洛阳是下策的,这明明就是上策啊,而且是上上策。
瞧瞧,如今这大臣们家属们可都在洛阳呢,拿下了洛阳,就等于抓住了那些人的七寸,他们还敢不听话吗?
老板傻逼怎么办?没办法,再怎么傻逼那也是老板,除了听他的,还能听谁的?
于是乎,杨玄感的队伍浩浩荡荡就往洛阳进发了。
要说之前众人心里还有点小忧虑,毕竟假如杨玄感脑袋一抽真要来打长安,那他们是打死他呢,还是打死他呢,还是打死他呢,现在不用替皇帝做好事儿了,大家的心里也都松了口气。
去吧,洛阳等着你。
李家这边儿高兴了,杨玄感的军队一路也挺顺溜,他也很高兴,最不高兴的当然只有皇帝了。
楞谁准备一雪前耻,毕竟好不容易快要削了棒子的时候发现自家后院起火了都高兴不起来,杨广更是格外的愤怒。那些作死的老百姓也就算了,皇帝还能安慰自己百姓愚昧,但现在要反他的居然是他的臣下,就等于有天你发现自家养的狗竟然狠狠咬了你一口,并且还想咬死你,这搁谁身上都忍不了啊。
“没什么,杨玄感现在到哪儿了,皇帝率军回转了?”谨欢将王珪的问话岔了过去,这要王珪知道她私下里在学堂做的事,十有**又得嘀咕她了,谨欢可不想被王珪嘀咕。
之前杨积善率兵三千从偃师以南沿洛水西进,杨玄挺自白司马坂越过邙山从南面向东都发起进攻,杨玄感率三千人马紧随其后。洛阳方面则是调遣了奚善意,命他率精兵抵挡杨积善,又命裴弘策率八千人迎战杨玄挺。
说起来也是让人完全不能理解,杨玄感所谓的“军队”十有**是没受过正规训练的民夫,手执单刀柳盾不说,还没有弓箭铠甲,然而士气高昂。隋军士兵装备精良了吧,士气却很是低落,达奚善意军不战自溃怂的让人已经无话可说,裴弘策竟然五战五败,谨欢估摸着杨广接到消息能直接气疯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裴宣机的脸上也不大好看。虽说两人也不是一房人,可到底都姓裴,出了这么个“能干人”,裴宣机没气死就算不错了。
这年头,世家之间的姻亲关系基本都是一层连一层。裴宣机娶了窦家的女儿,窦家和李家早就是绑在一条船上的蚂蚱了。更别说裴宣机的亲妹妹裴淑英更是嫁给了李孝恭,成了李家妇,如今儿女都有了一双了。
就像是杜如晦一样,要不是堂兄杜敬同娶了谨欢的外甥女王采言,就算有房玄龄在里面拉纤,他也不会这么利索地就投向李家。既然听起来已经不那么清白了,那就干脆不清白了吧。
王珪将情报递上,回答道:“估摸着再有个两日左右,杨玄挺就能直抵太阳门,包围东都了。皇帝那边已经命令大军回撤,据我们的人传回来的消息,皇帝应该会让宇文述和屈突通驰援洛阳,来护儿尚在东莱,现在也已经也停止进攻,还师西进,怕是想对试图包围东都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之势。”
“现在在洛阳的是越王和樊子盖?”越王杨侗是杨昭的次子,自打杨昭过世之后,杨广对这个宝贝孙子是越发疼爱了。其实说起来谨欢是可以救杨昭的,但是她不想那么虚伪,救了的意义在于哪儿呢,反正她还是要夺取杨家的天下的,还不如让杨昭保持着皇室的地位就这么走了算了,这也算是她这个当表姨的最后一点良心了。
“是,以现在的形势来看,东都十有**是守不住的。”
“是啊,东都肯定守不住,卫文升但凡不想被皇帝骂死,落个樊子盖的下场,十有**要借代王的名义令人先行救援东都的,”谨欢扬声吩咐人去叫李建成和李琛,“咱们的人也得去,趁着这个机会也该对东都下手了。”
哪知道没等人出门呢,李琛就先急匆匆进来了,“姑姑,爹那边出事儿了。”
柴绍和长孙孝政之前一并被谨欢给派往怀远去了,先前他们的亲岳父李渊在怀远督运粮草,翁婿之间真可谓是配合无间。杨玄感叛乱之后,李渊更是被皇帝派往镇守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因为这事儿,俩人就一直没回来,而是在那里辅助李渊。李家经营良久,再加上有暗卫护着,怎么也不可能出事儿的,哪知道偏偏是最不可能出事的地方出事了。
“你爹怎么了?”摸着良心说,谨欢只想把她哥从皇位上踢下来而已,除此之外,她还是很爱他的。
“有人放了民谣,皇帝如今正在怒气头上,已经着人圈了爹。”
“民谣?”
李琛急急点头道:“杨花落,李花开”
谨欢沉着脸色接道:“桃李子,有天下。”
李琛惊道:“姑姑,您已经听说这个了吗?”
第313章 大唐盛世
谨欢无奈地叹了口气, “咱们家终究还是太招人眼了。”
尽管谨欢和手下一众人等已经竭尽所能地将李家的一切都掩藏在重重迷雾之中,可显眼的东西多了, 哪怕只是露出冰山一角,也足以让其他“有志之士”视李家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试图取之而后快。
李渊作为李家的现任名义家主,自然首当其中。
至于说谨欢,拜托,哪怕如今人人都在嘴上夸安宁郡主是个活菩萨,实际上真把她当回事儿的呢?不过一个老姑娘罢了,无须在意,无须在意。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打脸, 名义家主李渊才是个花架子, 李家真正掌事的还就是这位没人在意的“老姑娘”。
“我估摸着你爹这会儿说不定正骂我呢。”谨欢颇有些无奈道,“算了,眼瞅着就要忙活起来了,你爹这也算是最后一次休假了。”
李琛掩下心里的幸灾乐祸, 忙不颠儿地接道:“不会的, 我爹不敢。”
这真不是李琛不孝,不关心亲爹死活,怎么说也是亲爹不是,哪能看着他倒霉呢。何况就算不关心亲爹,她自己男人还在那儿呢,没得新婚没多久就守寡的呀,那多晦气呢。李琛着急地只是皇帝对李家的态度, 至于说生死问题嘛,皇帝还没“抽”到这份儿上,就算他真的神经病了,暗卫们也不是吃素的,几个大活人带回来也难不倒哪儿去。
李渊这会儿正干嘛呢?
他正摆老丈人的威风呢。
自己这是人在堂上坐,锅从天上来,只需要小小地动上一下脑子,李渊就能分辨出自己为什么这会儿“栽了”。没别的原因,李家瞧着惹眼,引起皇帝的猜忌了呗,作为家主,他不挡在前头谁挡在前头呢。
但问题在于他是真正管事儿的那个吗?
“哎,果然谨欢才是亲生的!”这话李渊只敢在心里吐槽,连出口都不敢出口。这绝对不是他怕妹妹啊,别开玩笑了,那可是他嫡嫡亲,同父同母的亲妹妹,他干嘛要怕,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这种明显容易引起误会的话在心里说说也就行了。
再者说了,他这话也不是说自己不是李家人啊,就是觉得他妹简直就跟老天爷亲生的似的,从来只有她不想要的,就没有她得不到的,就连“造反”这样的大业,都有他在前面给她顶包趟雷,啧啧啧,这人的命怎么就能这么好呢?
真是不服气都不行。
李渊心里是服气的,所以他也没有抱怨,圈就圈了呗,好吃好喝的供着,既不用看皇帝脸色,又不用在外奔波,这样的好日子现阶段可是过一天少一天咯,逮着机会就得好好享受不是。
李家的明线暗桩早就撒满了天下,只要不是美女姣童,甭管李渊想要什么,暗卫们都能给他折腾进这个小院儿里。更何况就算皇帝因为“猜忌”把人给圈了,也不能说不给吃不给穿就这么着把人给弄死的呀。
“哎呀,人家都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来来来,这可是你姑姑亲自酿的玉露酒,要不是赶上现在这事儿,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落到我肚里呢。”李渊大马金刀地坐下,指挥两个女婿给他倒酒,“你们姑姑喝个酒都讲究,葡萄酒非得配夜光杯,高粱酒必须用青铜爵,像今儿这玉露酒,瞧瞧,琉璃杯都一并送过来了。”
这也就是现在“天高谨欢远”,两个毛脚女婿也不敢说背地里告老丈人的状,李渊才敢过过嘴瘾,要是搁长安,别说是一种酒配一种杯子了,就是一种酒配上十八种杯子,李渊估计也只能在旁边说“配得好,配得妙,配得呱呱叫”。
这些日子长孙孝政和柴绍也没得安生,说是跟着老丈人身边打下手,实则大多数的事情都被李渊交代给两个女婿了,还美其名曰好好锻炼。
难不成为了这事儿特意飞鸽回去告状呢?脸还要不要了?
能在一段疲劳的忙碌期之后得到这么一段偷来的假期,长孙孝政和柴绍也是适应良好。他们可是娶了李家女人的男人,如果能被这样的小风波给吓住,回去之后十有**连房间都进不了。而且连襟俩在这段时间也算是情谊飞速增长,不是血亲,胜似血亲啊。
“怎么没见着姑姑用大姐夫呢?”柴绍到底成为李家人的时间短了些,尤其这些事儿说起来也不光彩,李琛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才会和柴绍说这个。不过柴绍不问归不问,眼睛耳朵还是有用的呀,李家如今的队伍越发庞大,虽不说任人唯亲嘛,可很多事情当然是自家人办起来更让人放心些。
要按照嫡庶来论的话,长孙孝政和冯少师娶的都是李家的庶女,怎么长孙孝政就一心一意为李家筹谋,冯少师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像是根本就不知道李家的谋算呢?要说这里面儿没点缘由,打死柴绍都不相信。
长孙孝政在冯少师之后没多久就迎娶李霏过门,要说和这位大姐夫吧,熟悉也算是熟悉,但要论起感情来,还不如谈生意呢。
“大姐夫好读书,是个最清雅不过的读书人,哈哈哈哈。”长孙孝政不爱背后嚼舌头,但是冯少师这人吧,你要想说他点好话还真挺难的,因为这货压根就没什么好话可以说啊。长孙孝政搜肠刮肚琢磨了半天,最后只能以“读书人”这个万能形容词来形容了。反正姑姑就挺爱用这个词的,特别是一扬三叹地说“读书人”三个字的时候,那讽刺劲儿,啧啧啧,可比直接打脸都让人觉得难受。
同为李家女婿,长孙孝政这话一说出来,柴绍要是不明白那他就是个棒槌,还得是实心的那种。“呵呵呵,读书人啊,读书好,读书好,我们粗人,羡慕读书人啊,哈哈哈哈哈……”
呸,羡慕个屁,现在是清高了,等到日后论功行赏了,大家说起来都娶了李家的女儿,可一个掌实权,一个就名声好听,二者之间不说是天差地别吧,最起码门前来往的人差别还是很大的。
长孙孝政和柴绍对视一眼,笑成了两只偷到老母鸡的肥狐狸。
他们这边安逸了,皇帝那边可就坐不住了。
先是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这也就罢了,皇帝还能忍着。连字儿都不认识,兵器都不会使用的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连他的注意力都不配。可是现在领头闹事的可是他的大臣,还是世家出身,更一路打到了东都,这怎么能不让杨广忧虑呢。在这样的紧要关头竟然出现了“桃李子,有天下”的传闻,甭管背后散播童谣的到底是谁,本着不可放过的原则,杨广还是圈了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