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梁珩连连摆手,“乡亲们说哪的话,大家的心意我收下了...”
    里面的赵氏听着院外的动静。见儿子为难,走出院门,笑着对街上的数十上百乡亲道:“到时候我孙儿满百日,百家线和百家衣,一定会上门麻烦乡亲们的。”
    百姓一听,好啊,总算可以为梁县令做点什么了,这东西,依梁县令的作风,确实是不大可能收的,也别为难他了。
    百姓们又跟赵氏和梁珩道了贺,就散了。
    第102章
    冬去秋来, 冰雪消融。春风过境, 吹绿了淮河两岸。
    周而复始,不管世事如何变化,赖以土地生存的百姓, 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春忙。
    沈蓁蓁肚里的孩子也平安无虞的一天天长大了起来。
    梁珩下乡去了,沈蓁蓁和赵氏留在家里。
    因为沈蓁蓁长胖了不止一轮, 更显得肚子大得夸张。
    赵氏看着既高兴, 又不由担心。沈蓁蓁这是第一胎,孩子要是太大,生的时候就很危险。
    绣坊修好之后没有用多久,姑娘们学会之后,都回家绣去了,绣坊就空了下来。沈蓁蓁也安心待在家里, 不必过去了。
    淮绣的产量也稳定了下来, 也越来越精致。也有姑娘开始尝试绣大幅的屏风。沈宴也越来越忙, 前一次来江宁的时候,还带来了如意和黄梵写来的信。
    如意知道小姐有身孕, 高兴得不得了。信中字字句句都能看得出欢喜。又说了菱儿的事,说已经请了女西席教导菱儿认字。
    黄梵信中就稳重得多, 也表达了祝贺。又说起正事来,说饮一杯无如今生意很好。
    “不知道黄梵是在哪认识了一个酒商,店里如今有了招牌酒, 生意很好。”说着沈宴又掏了几张银票出来, 递给沈蓁蓁, “黄梵说这是给妹妹你的分红。”
    沈蓁蓁接了过来,一百两的面额,一共六张。
    沈蓁蓁笑了笑,这银子她却是必须收下的。她当时只是想给黄梵开拓一条路,如今黄梵能独挡一面了,她收下这银子,就是对黄梵最大的鼓励。
    沈宴道:“我觉得黄梵这孩子还是有经商头脑的,如今你那酒楼生意比以前好太多了。”
    沈蓁蓁笑道:“当时我刚接手酒楼的时候,就想着带着梵儿去见见那些供货的商家,让他学学。没成想,梵儿像是天生就会一样,说起话来老练沉稳得很。”
    “我看那孩子很重情重义,又有个精明的头脑,以后会有什么成就也未可知。”
    沈宴每一次匆匆来,又匆匆走。淮绣如今有了规模,放在沈家玉坊里卖显然不合适,沈宴便在很多大城里开了绣楼。生意很是火爆,原先沈蓁蓁的二哥是凉州负责玉器制作的,如今也像沈宴一样,四处奔波,开拓刺绣这一片新疆土。也抽空来过一次江宁看沈蓁蓁。
    沈宴下一次来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初了,沈蓁蓁怀孕已经八月有余了。这一次,沈宴除了带了一个稳婆来,还带来了一袋所有人都从未见过的东西。
    因为沈蓁蓁如今行动已经很不便了,梁珩尽量都留在县衙里。就算有事下乡去,也不出半日就一定回来。
    沈宴来的时候,梁珩在前衙里。听说大舅哥来了,梁珩连忙回了家。
    梁珩回来的时候,沈宴正坐在院子里喝着茶。
    “大哥。”
    沈宴转过头,就见梁珩从外面快步走进来。
    “蓁儿呢?”梁珩见沈蓁蓁不在院中,就问道。
    “李稳婆正在给妹妹看胎位呢。”沈宴道。
    梁珩知道沈宴会带稳婆过来的事,也不惊讶,这会儿也不好进房去,便跟沈宴一起坐了下来。
    里面还没有消息,两人勉强说了两句,都沉默了下来。
    那宝荣堂的大夫也说过,沈蓁蓁是头胎,孕期又有些过于胖了,平时更应注意,利于以后生产。虽然大夫说得隐晦,但是梁珩还是从里面听出了担忧。自古女人生孩子就是过一遭鬼门关,梁珩禁不住担心。
    半晌后,一个中年模样的女人扶着沈蓁蓁从房里出来了。
    “梁郎。”
    梁珩站起身,两步迎了上去,扶住了沈蓁蓁。
    稳婆给梁珩见了礼,又说沈蓁蓁胎位很正,没什么问题。
    梁珩和沈宴两人听了,都稍松了口气。
    沈宴拉过梁珩,神神秘秘地拉着他到了一旁,地上放了一袋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
    “大哥,这是?”
    “打开看看。”
    梁珩蹲下身,将麻袋扶正,将口上的绳解开了,就见里面装了一些黄色的颗粒,看着像是黄玉,又不大像。
    梁珩抓起一把,出乎意料的轻,绝不是玉。
    “这是什么?”
    沈宴神秘地笑了笑,道:“这次去进货,我遇上一个番商,他跟我说这是粮食,非常多产,且容易种植,也不大挑地。”
    梁珩不禁一挑眉,这是粮食?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沈宴道:“我想着如今妹婿你是一县县令嘛,若是这东西真是多产的粮食,种好了,这就是天大的政绩啊。我就买下来了。”
    多产又好种的粮食,若是这是真的,这就不是政绩不政绩的事了,这种子能救不知多少百姓的命。要知道江淮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啊,江宁的百姓都能被贪官逼得要活不下去,别的地方的百姓,不知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梁珩的眼睛倏地就亮了。
    “试一试嘛。若是那番商说的是真的呢?就算是假的,也损失不了什么。”
    沈宴见梁珩半晌没说话,还以为梁珩犹豫,便劝道。
    梁珩不是犹豫,他是想到这黄灿灿的小种子可能会活生灵无数,就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一旦种出来,造福的可就是大齐的子孙万代。
    梁珩稳了稳心神,那番商说的话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但就算有怀疑,就算千万中只有一的希望,这种子也值得一种。
    “可是这怎么种呢?”梁珩捏起一粒,反复看了看,问道。
    “那番商说把这个丢在土里,它自己就能长了。”
    “就这么简单?”梁珩不由惊讶。
    沈宴挠了挠头,道:“上次我在苏州的时候,见那边的百姓会将草木烧成灰做肥料,不如我们也试试?”
    梁珩见沈宴也不大确定的模样,不由心里没底起来。江宁的百姓如今都在春忙了,或许这种子也是现在种?
    梁珩不敢冒险,决定先种个小半袋看看。
    梁珩请了江宁附近镇比较有经验的老农准备请教,又请了几个百姓来帮忙翻地。
    听说是梁县令请他们帮忙,谁都没有推辞,立马带上农具拉上耕牛就来了。
    几人由衙役领到了官府的土地边,就见年轻的梁县令和另一个年轻男人正站着等他们。
    几个中年模样的男人给梁珩见了礼后,就给牛套上犁,翻地去了。
    梁珩将那黄灿灿的种子拿给两个老农看,问他们觉得这个东西怎么种才好。
    两老农活了六十多年了,谁也没见过这东西,不由面面相觑,见都没见过,更别提知道怎么种了。
    梁珩见两人摇头,不由有些失望。这种子谁也不知道怎么种,种在土里不知道能不能长出苗来,万一是像稻谷那样,种在田里的呢。
    “就这么先种一些吧,不然回头再种些在田里。”
    沈宴听了梁珩的顾虑,便道。
    梁珩一想也是,土里田里都种了,总有一边能试出结果吧。
    虽然谁也不认识这东西,但是老农还是以多年种其他粮食的经验,将这粮食三五粒丢在一个坑里,洒上了一层草木灰,盖上了土。
    这看着没多少的半袋种子,足足种了四亩地才种完。
    种好之后,几个百姓怎么都不肯要梁珩给的工钱,各自回去了。
    百姓离去后,梁珩却愣愣地立在地边,看着平整的黑土地,盼望这片种满未知种子的土地上,能长出希望的苗来。
    梁珩回去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黑了,沈蓁蓁要按时吃饭,已经先吃过饭了,梁珩和沈宴在厨房里将就吃了点。
    次日,梁珩又请人在一块田里,种了那种子,因为是试种,不能一下都种了,就只种了一块田。
    接下来的日子,梁珩除了要在衙门办公,每天出城去官地里看看那种子长苗了没,也成了梁珩每天例行的事。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管是地里还是田里,都悄无动静,梁珩不由大为失望。
    而沈蓁蓁,很快就要生了。
    因为不知道怀孕的日子,也就不知道生孩子的时间,只能大概算出可能在四月左右。
    梁珩更不敢随意下乡去了,就算有什么事,梁珩也只能请张安和跑一趟了。
    这天梁珩正坐在衙门里写着公文,这春耕完了,也需将春耕的情况一一写了,上报上去。梁珩觉得王彦写的情况不是很准确,有些像是随意交代差事,就让王彦修改了两次。
    王彦没怎么跟梁珩下过乡去,乡下具体什么情况,他怎么知道啊,这梁珩不是在存心为难他吗?遂梁珩让他拿回去修改,王彦也拿回去了,到了时间又将原件交了梁珩。
    梁珩心里有数了,也不再和王彦多说,自己就提笔写了起来。
    梁珩正写着呢,就见孙志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进了大堂来。
    “大人!”
    梁珩见一向稳重的孙志如此失态,不禁微微皱眉,“怎么了?”
    孙志喘了两口粗气,缓过来,道:“苗长出来了!”
    “什么苗长出来了?苗?!你是说官田里的苗?”梁珩激动得霍地站起身。
    孙志连连点头。然后就见素来稳重的梁县令一甩衣摆,没等他反应过来,就疾步往衙门外去了。
    虽然衙役们都不知道梁大人到底在那地里种了什么宝贝,但见梁大人每日必去地里查看,也明白那东西肯定对梁大人很重要。但是梁珩一连去了很多天,每次满怀希望而去,又无一例外失望而归。坚持了大半个月,地里什么都没长出来。梁大人便渐渐不再去了。
    但是附近的百姓看着梁县令不再去了,都帮着他盯着,今早上也例行到官地旁边瞅了瞅,本以为不会有什么变化,没想到地里竟一夜之间绿了起来。一看地里长出苗来了,那百姓火速就来了衙门,告诉了正好从外面回来的孙志。孙志一听,知道这苗对梁大人很重要,不敢耽误,连忙冲进去报告给梁珩。
    梁珩一路不顾斯文地小跑,到了地方,远远地就见官地旁围了一堆百姓。
    百姓见梁县令来了,皆给梁珩行礼。
    梁珩胡乱摆摆手,眼睛盯着地里那原本他以为没希望了,如今已经冒出头的一片青青小苗。
    第10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