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二姑娘很懂礼貌,您实在不必担忧。”卫凌笑道,“她跟我说过一点您的事情,您是怕她伤害别人,但二姑娘而今枪法已有小成,京都百姓多数都不是她对手,二姑娘也没有欺负过谁。”
    年轻公子说话如和风细雨,姜保真怔了怔道:“她还小。”
    “二姑娘长大之后,我觉得她是非观念会更清晰的,您仍是担心吗?”
    “这……”
    “倘若有一日,二姑娘真的有什么地方不对,我作为教授者,一定会劝导二姑娘。”卫凌正色道,“请您让二姑娘好好学下去罢。”
    这话让姜保真实在难以拒绝,他看了一眼卫凌,点头道:“你愿意监督她,那再好不过了。”
    卫凌笑起来。
    姜保真也笑了笑:“不怪她们说起你,个个都夸赞,连琬琬都要亲手给你做饭呢。现在阿琰与内子在厨房帮忙,我叫她出来。”
    “不用。”卫凌忙道,“反正都会见到的。”
    “怎么不用,她该来迎接你。”姜保真走到厨房附近,叫道,“阿琰,卫公子来了!”
    闻言,姜琰连忙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葱。
    “卫公子,你来得挺早,我们刚刚煮好饭,炖了汤,菜还在洗呢。”她把葱在卫凌面前一扬,“拿来做青螺鸭的,你喜欢吃吗?”
    小姑娘声音脆生生的,卫凌询问看去,微微一愣:“你长高了。”
    自从姜琰随姜琬去平凉之后,他们一直没有见过,算起来也有两个多月,乍一见到,卫凌就觉得姜琰变了,不止个子高了,似乎脸也有点不同。
    姜琰听到这句,一下蹦起来,欢喜道:“我真长高了吗?他们都没说过呢,我自己也没觉得,我长高了多少?”
    卫凌莞尔:“这我可能答不出来。”
    “那你怎么看出来的?”
    “阿琰,不得无礼。”姜保真道,“你长高多少,问人家卫公子作甚?”
    “就他说我高了啊。”姜琰嘟嘴,“爹爹您也没看出来,还不许我问呀?”
    姜保真朝她瞪眼睛。
    姜琰也不敢造次,又把葱扬了扬:“卫公子,青螺鸭你喜欢吃吗?那是我姐姐的拿手好菜。”
    “第一次听说,是你们嘉州的菜罢?不过鸭子我是吃的。”卫凌将带来的兵书交给她,“这两本你先看着,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问我。”
    姜琰很兴奋,伸手接过来。
    “认识书名罢。”
    难道他以为自己是个白丁,这都不认识吗,姜琰一叉腰:“《司马法》,《六韬》!”
    她仰着头,极其洪亮的念着,跟他示威一样,卫凌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真厉害,我都不知道,原来二姑娘文武双全呢。”
    阳光下,年轻公子面如美玉,烨烨生辉,姜琰被他一夸,脸莫名的红了,暗道自己就认识这么点儿字还好意思在卫凌面前显摆,突然觉得丢脸。
    “我马上有夫子了,到时候我什么兵书都能看。”但她很快又鼓起勇气,她是不服输的。
    卫凌微微一笑:“本来也不是能难倒你的,那么难学的枪法都学会了。”
    他语气里有满满的骄傲,好像她是他的得意弟子,他亲手种下的小树苗,一天天的长高,发出嫩芽,直到满树都是翠绿的叶子,深深扎根于地上,顶到苍天。
    姜琰用力点点头,又喜滋滋的看着兵书,这时远处传来柳氏的声音:“阿琰,你这孩子,出去就出去,怎么把葱也拿走了啊!”
    “卫公子,一会儿再会。”姜琰一溜烟的跑了。
    来到厨房,在水桶里唰唰唰洗好了葱,放在砧板上,她得意道:“姐姐,卫公子把兵书带来了,一本《六韬》,一本《司马法》,我马上就能知道怎么调兵遣将了。”
    姜琬笑道:“你好好学,不要辜负卫公子,”又试探她,“卫公子看起来如何,心情好吗?”
    “啊?”姜琰奇怪,“为什么心情不好?我看挺好的啊,一直笑眯眯的呢。”
    姜琬很是怀疑。
    不过用午膳的时候,她看到姜琰亲自布菜,弄了一大碗的东西端到卫凌面前,倒真的一点看不出他有什么心思,反倒是笑容满面,还直夸她烧得饭菜可口,全都吃光了。
    这真不像心事重重的样子。
    姜琬松了口气。
    过得两日,圣旨就下来了,姜琬被钦点为楚王妃,而徐茵真的成了景王妃,不过大婚足足比她晚了半年,是在明年的三月底,一时京都街头巷尾,不光是勋贵望族,还是平头百姓都在谈论这件事。
    莫政君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自己的脸,实在是不敢相信这个噩耗。
    她不止不能做楚王妃,连景王妃居然都失之交臂!
    这没用的皇后,没用的萧烨,果然在萧廷秀心里连丝毫的地位都没有,不像萧耀,他只要开口求一求,姜琬这种出身的人都能做王妃!若是换做他,她肯定早就当成王妃了,哪怕有什么徐茵做绊脚石,又能阻拦他吗?而那母子两个,竟然束手无策,任由萧廷秀赐婚。
    莫政君手指发颤,只听一声轻响,手中的珠串断裂开来,圆溜溜的珠子滚了一地。
    大婚的吉日在九月二十,一个月的时间,十分紧迫,虽然宫里都已经准备了,姜保真跟柳氏还是有点惊慌,柳氏舍不得女儿,当天就哭了一回,这几日有事没事往姜琬房里来,好像生离死别一样。
    “就算去宫里,也不是见不到面。”
    柳氏哽咽:“我不是怕这个,就是多看看你。”不想总是哭影响女儿,但她就是想跟女儿,能多待几日是几日,女儿也是诓她,去了宫里,哪里还能轻易见面?
    来到京都之后,她发现宫里是太讲规矩了,哪怕尊贵如杨夫人,宫里不请她就不能进去,这还是萧耀的亲姨母呢!
    姜琬笑一笑:“那娘就看吧,反正我哪里也不去,还有好些日子够娘看的。”
    柳氏伸手摸摸她的脸,满眼疼惜。
    外面周嬷嬷突然领了人过来,在门口道:“不打搅罢?”
    “不打搅,您请进。”姜琬瞄了一眼她身后的人,心里已经有数,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应该是谢氏专门挑了伺候她的。因她来到京都之后,姜保真不想两个女儿养成懒惰的性子,故而一直没有要随身的丫环,但而今身份不同了,作为王妃,肯定要有自己的奴婢。
    周嬷嬷走到屋中央,让一行小姑娘并排站着:“您自己挑六个吧,现在就开始用着,好的话随您去宫里,不好,立刻再换一个。”
    姜琬推推柳氏:“娘您给我选?”
    “哎呀,我怎么选得来,你选。”柳氏忙道,“你自己用的,自己合意就好。”说归说,眼睛却已经落在一个看着很老实的小姑娘身上。
    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总是向着自己,姜琬指指那小姑娘:“你出来。”
    两个人随后又选了五个。
    周嬷嬷点点头:“姜夫人与姑娘的眼光真好,”又吩咐那六个人,“往后姑娘就是你们主子了,记得自己的本份,好好服侍姑娘。”
    六人应声。
    姜琬道:“干娘想得真周到,您替我道谢一声。”
    谢氏这么着急就塞了奴婢来,肯定是怕皇后那里也出招,把她的人放到自己身边,这样就有借口推辞了。
    周嬷嬷一笑告退。
    六个奴婢显然早就经过训练了,在姜琬的吩咐下,很熟稔的各就其职。
    傍晚,一乘马车停在杨家门口,丫环来禀告,说是萧耀请她过去,姜琬怔了怔,随即整理下了裙衫。临出门原想抹点口脂,到底没弄,反正到时候还是要被他吃掉的。
    然而走到门口,却见男人竟然没下来,刚要发问,听到他道:“进来。”
    难道是要带她出门?姜琬更奇怪了,怀着疑惑坐入。
    果然,马车即刻往外行驶了去。
    “表哥,这是去何处?”她问,“天都要黑了。”
    “到了便知。”萧耀笑一笑,有几分神秘。
    姜琬想了又想,实在猜不出来,转而说起上次宫里的事儿:“你让仲生查禁军,可查到什么了?”
    “一来就问这么煞风景的事儿?”萧耀挑眉,“我还以为,你会说想本王呢。”
    作者有话要说:
    萧耀:你怎么这时候断戏!
    作者:我卡了。
    萧耀:我没卡,继续。
    作者:……
    第57章
    这才几天……
    姜琬道:“我问禁军,不也是怕生出事端,怕表哥危险吗?”
    “如此说来,你也是想过我的?”萧耀抬起她下颌,目光落在唇上,没有染什么口脂,却是天然的樱红色,勾得人想亲下来,“说想我。”
    姜琬睫毛颤了颤:“很想你。”
    娇美的声音入耳如糖,明知她只是顺着自己,却也听着很受用,萧耀笑起来,低头亲了亲她的唇:“禁军这事没那么容易,上千号人,不可能一个个排查,得先找出可疑的,光这个,就得花多少功夫。”
    “那在大婚前是查不到了?”
    萧耀道:“查不到也无事,不会影响我们大婚。”
    他费了多少心思才走到这一步,关键时候决不能失败。
    “我与姨母说过此事,姨母说这人可能还想挑拨你与三殿下的关系。”姜琬打量他一眼,“这两日皇后娘娘与三殿下不曾对你如何罢?”
    “他们巴望着我娶你呢,娘娘只会去烧高香保佑我顺利大婚,至于三弟,他没那么蠢,会相信此等奸计。”作为皇子,天生对太子之位都有谋求的心,那是最接近皇权的地方,不过当时萧勉是太子,他很敬爱哥哥,心服口服,并不曾有什么想法,但哥哥不在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只是萧烨,他们自小一起长大,彼此十分了解,这种阴损的手段他不屑为之,也不信萧烨会认定是他。
    听起来,对这三弟还是有几分欣赏的,姜琬心想,就这几次见面,萧烨也确实表现的如谦谦君子,温和文雅,只是皇家无情,最终非得是个你死我亡。
    说话间,马车缓缓停住。
    萧耀带着姜琬下来。
    面前赫然是一座大宅,正红色的朱漆大门,玉色的三层石阶,重檐下挂着两盏红灯笼,四周白墙环绕,从墙头露出繁茂的碧绿树枝,像是两棵巨大的海棠。
    姜琬抬头看一眼,询问道:“表哥是要带我拜访谁吗?”
    萧耀不答,让荣起去敲门,立时有一个小厮过来将门打开,躬身道:“小的见过殿下,姜姑娘。”
    萧耀握住姜琬的手径直而入。
    院内甬道相衔,山石点缀,宽阔干净,行到垂花门,只见迎面又是一座照壁,雕刻着喜鹊登枝的花纹。转入进去,远远可见抄手游廊,绿柳低垂,湖光带水,百花锦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