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这个不奇怪,大概不管在哪个时代这种东西都是有的,和社会先进与否没有太大关系。
姜彤猜测这家书肆有固定写话本的先生,所以时不时会有新作出来。
不过她确实是不怎么看。
于是也不跟老板打官腔,直接问:“老板,上回从你这借走的册子已经阅完了,遂拿过来交还。”说吧,从手中的布袋子把东西拿出来,还给对方。
老板一下子笑了,“小姐太客气,这远就是一本旧书,放在我这里也无用,放在这里吃灰,送给你也无妨。”这是真话,这本关于介绍琼花诗社的册子很还是很早之前刊印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暗角,很长时间后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已经旧了卷了边,于是老板干脆一直丢在柜台下面。
上次跟姜彤说起琼花诗社的事,他就顺手做人情送了出去,反正留着也没什么用。
姜彤只是笑笑,人家的旧书说是不要,但借给她看,该还还是得还。却不能当做理所当然。
姜彤再次道了谢,然后把话题引到琼花诗社上来,问:“我都看完了,大致上了解了,但有些问题还是不清楚。老板,这琼花诗社不是在京城吗,那咱们外地的女子想要加入,是怎么加入的呢?或说通过怎样的方式参与?”
老板愣了下,但并不觉得姜彤打听琼花诗社,想加入其中成为社员就是异想天开。
这事他见的多了,一点不觉得奇怪,琼花诗社的名头有多大?那是当今圣上都认可了的,女子若真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夸大的说,那便是在京城扬了名,谁不幻想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富贵人家的女子不例外,平民女子只会更加羡慕渴望。毫不夸张地说,这对于普通女子这无异于一条通天路。
所以贺姑娘感兴趣一点都不奇怪。
也不看之前琼花诗社这小册本刚售卖的时候,不知道买得多好。怕是只要是能识得字的女子都人手一本了吧。
是以老板并未鄙视,而是非常仔细跟姜彤说了起来:“这却是不难,因为每个郡都有琼花诗社的分部,咱们青阳郡也不例外,想要成为初等会员很简单。每个郡的分部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征稿活动,不拘是诗词还是赋,人人都能去投稿,只需要交一两银子报名费,一个月后通知结果,如果五篇中有四篇判定通过,就可以成为琼花诗社的会员了。初等会员没有琼花玉牌,因为这只是一个门槛,若以后升上了低等社员,才会再发。”
姜彤认真听着,适时问道:“只要交五篇稿子上去就可以了?别的都不管?”
老板点点头,知道姜彤在疑惑什么,道:“对,其实这个不必担心有人会作弊,初等社员只是一个门槛,属于人数最多的,就算有人买诗词作弊,成了初等社员也不妨事,初等社员严格说并不是正式社员,没有代表琼花诗社的玉牌,且每年都要交一定的费用,只成了低等社员后才无需再缴纳,但成了低等社员自然又有了新的评等方法,只会更加难,几乎没有作弊的可能。再者,你想想看,大家想成为诗社社员,可都是是为了名誉地位,然虽然琼花舍有可以隐姓埋名不漏底细的规矩,但事实上,真这样做的人很少。更多人都是再有了点名声之后,积极参加各种诗社活动,巩固地位,若倒是真的是草莽一个,腹中空空,还能一直瞒下去不成?又当怎么解释?”
姜彤了然,沉吟道:“原来是这样。”
如此可见琼花诗社的制度其实还是挺严谨的,外人可能知道还要少一点,只有入了其中才能更清楚吧。
不过倒是初等入门社员每年要缴纳诗社五两银子的费用,让她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并非是觉得贵什么的,而是觉得能有这种想法,这琼花诗社后头的幕后大老板还挺有头脑的。
“姑娘若也想参加,只等下着月中旬,准备好五首诗作然后去投稿,然后再家等结果即可,我就在这里先预祝姑娘心想事成了。”老板面带笑容从善如流说道。
姜彤弯着眼睛笑了笑,没说自己去也没有不去,只是真诚地向老板道谢,然后又挑了两本书,结账离开了。
而书肆老板虽然嘴上那样说,其实对姜彤并不看好,这姑娘他是看在眼里的,自她在他这里买书起,他就没见对方买过一本诗词诗经方面的书籍。
怕只是一时被琼花诗社名头吸引,却不知里头的深浅,别看琼花诗社的初等会员人数是最大的,好似很容易进一样,却也不想想大周朝有多大,又有多少人,有选出这么些人,具是有一定基础的。
如若不是真的在喜好诗词赋,过在上面钻研过的,想碰运气过,却不容易。
而姜彤是否真的像书肆老板说得那样,仅仅是想去碰一碰运气呢?
当然不是。
她不是从来不看诗经诗集,不是对这些不屑一顾。
姜彤苦笑,是因为她上辈子学过二十多年的诗词文学。
从五岁开始,她就已经开始学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些。家中有一古文先生,姜彤作为唯一的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爷爷带着学,还不会认字的时候就会背诵了。她学了那么多年,获得了那么多奖,几乎是超额完成爷爷对她的要求和期待。
一直到后来爷爷去世,姜彤才渐渐放下了这个,工作后的几年里都没有再碰过。
穿到了这个世界之后,即使要了解这个时空的历史,她也随着自己的心意,没有在第一时间去翻阅那些东西。
所以她不但不是不懂,反而,这是她学的最长久曾经被人吹捧过最多的一门才学。
姜彤叹息的是,原以为打算从此撇开的东西,竟成了这世界的金手指。
现在已经是月尾,还有二十几天时间,准备五首诗词并不难,甚至说不好听点,姜彤前世作过多少首,她大可以拿来用。
而要去一趟青阳郡,她大着肚子,一个人肯定是不方便,带着喜儿也是两个女流之辈,自上次知道贺家的小厮在路上遇害,姜彤对这时代出门的安全问题就不大放心。
姜彤刚回到自己的宅子,却见刘太太过来了。
“娘?你怎么有空过来?”这没事没节的,也没打发人来通知,不像她娘平时的做派,故此姜彤才有次一问。
刘太太扶着丫鬟的手,先是对着姜彤道:“珍儿你大着肚子怎么出门不带个丫鬟?可是要让人担心死。”
姜彤好笑,她肚子也才刚显怀一点,哪有那么夸张。
好在刘太太没有在这个事上过多纠结,立马说起了她今日过来的目的。
“珍儿,女婿回来了!”刘太太说这句话的时候,眉眼带笑。
第二十六章
彤愣了下,随后立马道:“卢景程回来了?他书院放假了?”不可能啊,现在放的什么假。
但是贺家之后也没有派人去通知他。
那卢景程何故回来了,怎么回事?
“可不是,终于回来了!”刘太太和姜彤的想法不一样,她一心想的是卢景程回来了,就能给女儿一个公道,如此自然高兴得很,“今儿个一早就去了贺家,我们都愣了,也不知道怎么会回来,不过你爹没出面,我让你大哥出去把他轰走了,哪里就那么容易,欺负了人就来说两句软话,莫非我家就这么好欺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成?”刘太太挺直了腰板哼哼两声。
显然卢景程的做法正合了她的心意,让她能做出姿态来,所谓的拿桥不过如此了。
早先在陈桂香那里窝一肚子过,如今卢景程上门赔礼道歉,总算有了出气的机会,虽然不会让女儿和他和离,但表面上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饶过。
姜彤听了哭笑不得,但她现在却没时间弄这些事,不过也并不担心,反正自己既然搬出来了,定是不会再搬回卢家去,说破天去,他卢景程只不过是回来呆两天而已,难道还能一直管着母亲老婆不成,那既然不能解决矛盾,就没理由让她回去。
甚至他真是有本事的人,这些话都不该说出来!
姜彤心内轻嗤,然后对着刘夫人说道:“ 娘,你们为难为难他可以,但莫多言什么,等过几天,如果他还坚持上门,你就把我在外另置宅子事告诉他,让他来找我。”
刘太太很是不赞同,狐疑地打量了女儿好半天,迟疑道:“告诉女婿你在外面?恐怕不太好吧。”她原是打着等卢景程回来替女儿出了口气,好好说道一番之后,再顺理成章让女儿回去,台阶也有了面子也有了。若让女婿知道女儿在外买了宅子出来住,还不知会不会生出龃龉。
“不妥不妥。”低头想了想,怎么都觉得不合适,刘太太一时没有答应。
姜彤反而笑了挑眉:“哪里不妥了,娘你自不必担心,只需按我说的做,把我这的地址告诉卢景程,让他过来,我自有办法和他说清楚明白。”如果卢经常是个聪明的人,他就一定会同意。
姜彤心思清明自有主意,对此并不慌乱。
反倒是刘夫人对女儿的心思越发捉摸不透。不过她微叹了几口气之后也不强求了,知道自从女儿出了嫁,整个人都立了起来,行事有章有法,再不同以往那般软弱,娇憨天真,事事有自己的主意想法,说一不二。
特别是出了此次事情之后,变得格外强势。
对此刘夫人是欣慰的,立得住强势总比被人拿捏欺负强。
所以最后刘夫人不反驳了,只说道:“既如此,你却要跟女婿好好说话,莫要生横耍脾气,弄得乌眉黑眼,我料女婿此次是特特请了假回来,他跟他娘不同,是个好孩子,你不好太纠结,点到即止,耽误了他读书的时间,反是我们的过错了。”
姜彤认真听着刘太太的话,一一只点头答应,顺着她来,这事就算说开了。
“我都听娘的。”
刘太太满意,之后又随着姜彤在院子里四处看了看,特别是厨房,发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食材都是新鲜的,才放心下来。
她是怕女儿一个住,下人欺她人小脸嫩,做出些糊弄主子的事来。
目下看来倒都还好。
又略坐了一会儿,刘太太便要回去了。
姜彤蹙了蹙眉,拉着她娘的手,亲昵道:“娘不留下用午食吗,才来就要走,是何道理。”
刘太太笑着揪了一下女儿的脸蛋,笑道:“我一早出门,家里面还有一摊子人事,肯更要回去的。得了,也莫要虚留,娘得了空再来看你。”这倒是真话,现下姜彤住在外面,刘太太想要看望女儿可是再方便不过,这一点她尤其满意。
刘太太回去后,姜彤一个人吃了午饭,又在院子里消了会儿食。
喜儿趁着也些日子,捡着清凉透气的锦缎给姜彤做了好几身方宽了腰身的衣裳。
想着以后小姐肚子再大了起来,她得更留心思服侍,肯更没那么多闲工夫,还有小孩子的衣服也要准备,喜儿心里计划着,现在家中清闲,没什么事,她有时间就要拿拿针线。
姜彤每天除了吃饭锻炼身体的时间之外,就不是空闲着的。
忙得很。
已经打算好了要去琼花诗社投稿,计划取得一个初等名额。
她便在书房里铺纸研磨,准备起来。
一手捋着袖子,一手一圈一圈研墨,脑子里飞快思索准备五首什么题材的诗词。
想了一会儿,待石墨研磨开,姜彤已经考虑好了,拿镇纸压住纸张,笔尖沾湿浸入漆黑的墨汁。
略沉吟半秒,而后,提出挥洒,一蹴而就。
姜彤上辈子作的诗词没有成千也有上百首,现在,她没准备重新去费脑子费时间去临时作五首出来,却是决定从她以前的东西里选几首出。
也算是取个巧走了捷径,姜彤自嘲一笑。
一边回忆一边下笔,全写出来之后,看哪里不对再三修改,通篇流畅通顺之后,一眼扫下来并无什么大问题,重新誊写一遍,这诗算是准备好了。
等墨晾干之后,姜彤才将这五张合在一起收起来放在一边。
这边准备好之后,姜彤又姜日前没没看完的那一册正数拿了出来,继续做阅读整理做笔记,她每天要看的书籍和资料太多了,压根没有时间歇息太多。
好在姜彤收集资料以及学习能力一流,通常都能事半功倍。要做出引出试卷习题册这东西,必然是需要大量意识储备的,一开始她去了解的就是童生试是怎么样考的,试卷中分别都是什么样的题型。
童生试说起来其实挺简单,并不怎么复杂。
科举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内容大从中择取,只是或深或浅的题目,第一回 的县试考五天,姜彤查阅了下,总结起来考的内容就是贴经墨义,诗赋策论这些。
贴经说白了就是做填空默写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取的内容,要么出一段内容让你答上下句,要么出个题目让你默写内容。
一般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内容的都能答会。
但这问题就出来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答熟读的所以才有人总也考不上。
越研究姜彤就越发觉得试题册是个好方向。
墨义大学就相当于现代的阅读理解题型,考的同样是经书里头的东西,这个比上一门要难上一点,诗经内容这么多,随便选取一段,让你做阅读理解,万一不走运,考的就是你没看过的内容,那完全就只能两眼蒙圈了,诗经策论就不用说,字面上的意思。
但是别看考很多门好像好难一样,其实考试范畴就没脱离过四书五经,更别提这是最初级的现实,出的题大多粗浅,并不会有太多复杂的东西。
姜彤支着下巴笑了笑,好像古代是科举考试真的对文科生很友好啊。
她自己上学的时候就是学的文科,没别的原因,就是可能更适合文科,有的人就是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一方面。
诗赋就不说了,是姜彤从小学到大的东西,阅读理解,不怕夸大其词,倒也是她的强项。说得俗气一点,好像就是有这一根筋,天生对这些东西敏锐敏感,学习起来就不怎么费劲。
姜彤自己了解个了大概,初步的构想是从县试做起。
弄出十几套试题来,就像现代的学生,考试前刷题,试卷一打一打的做,做的都是常考题目,一个重复的学习记忆过程,到最后,你一看题,脑子里就出来了清晰的做题思路。这就是因为过程中无意巩固收获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