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隔天, 林玲和梁若榆一起去取亲子鉴定报告。
    首先是苏珊和高晋文的亲子鉴定……
    亲生兄妹, 共享一条染色体, 都是高麟的崽,没得洗了。
    然后是谭梦汐和高晋文的亲子比对:也是亲缘姐弟!
    高晋文, 谭梦汐, 还有苏珊三个人——都是高麟的孩子。只有高佑君的染色体, 和他们都不一样。
    看到这个鉴定结果, 林玲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她走了这么多本小说,只有这一本找到了当福尔摩斯的感觉。
    谭家和高家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这时候, 她需要做的不是继续推进剧情, 而是坐下来,好好分析一波原文的“线索”。
    她有感觉:原著作者是个遵守“冰山法则”的人。那么一个遵守“冰山法则”的作者, 哪怕把水面下的冰山掩藏的再深,那也是要浮出冰山一角的。
    只要找到这个冰山一角, 就能推断出整本书的行文脉络。
    林玲好好地思考了文中的两条主线:
    第一条:苏珊和高晋文的不伦之恋。表面上是一段浪漫的跨国恋, 实际上是一段隐藏了二十三年的出轨后遗症。而高晋文因为生意受挫, 不得不联姻其他的千金小姐,从而加速了这段爱情悲剧。
    第二条:高佑君和丈夫谭西文的先婚后爱。表面上是一段正确的商业联姻, 实际上是谭家处心积虑报复高家。高晋文的生意受挫,就是谭家一手导致的。
    谭西文这个人物,又引出了文中的一条暗线。
    ——因为谭西文的亲生父亲谭承芮被高麟举报烂尾楼拖累的缘故, 跳楼自杀。所以谭承芮的发小谭继诚接手了好友的儿子, 把他培养成了扳倒高家的砝码。
    等下……
    这么说起来, 故事的开端不就是谭承芮的跳楼自杀吗?
    谭西文的父亲谭承芮之死,才是本文的始作俑者?!
    林玲仔细想了想,文中没有任何关乎“谭承芮”这个人的描述,但是对谭西文,文中多次说他“继承了父亲的一切”,但是这个父亲指的不是谭继诚,而是谭承芮呐……
    林玲有一种预感:也许一切的问题源泉就在于谭承芮身上。
    她立即上网查了查“时代银行”的信息,再筛选去一些重名的、条件不匹配的,就只查到一条新闻:本地时代银行的老总是1993年的元旦跳楼的。
    也就是说,他是三十年前跳的楼。
    ——当时,谭承芮才29岁,他唯一的儿子谭西文3岁。
    等一下……
    林玲灵光一闪,终于抓住了一条线索:
    1993年的元旦?!高佑君和谭梦汐都是1993年的1月3日出生的。
    她想到了老护士的说辞:何小萍是早产下了女儿。早产的缘故是因为她伤心过度。到底为什么事让何小萍伤心过度,以至于早产呢?难道这件事和1993年元旦跳楼的谭承芮有关系吗?
    “师兄。”林玲忽然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可能性:“你说,何小萍当年会不会是听说谭承芮跳楼自杀了,她伤心过度,以至于早产进了医院?”
    要不然,谭承芮元旦自杀,何小萍那会儿伤心过度,3天以后早产下女儿,这一切都太凑巧了。
    梁若榆也想到了这种可能,但他的依据是:“一切的问题应该都出在何小萍身上。只要查清楚了何小萍是怎么疯的,也许所有的谜团都迎刃而解了。”
    想到了解谜的方向,林玲就和梁若榆商量:“师兄,要不然,你去谭家查一查:何小萍和谭承芮有没有什么关系。”
    她有预感,这谭西文父亲的“生死之交”不只是谭继诚一个。何小萍……和谭承芮也有深厚的关系。
    ***
    一天以后,梁若榆就从谭家带回了一个答案:何小萍的老家和谭承芮、谭继诚是同一个地方。
    ……也就是说,谭承芮、谭继诚、何小萍三个人可能很小就认识了。但是不知道谁是谁的青梅,谁是谁的竹马。
    靠近城市西郊的地方, 有个叫谭家庄的小地方。这里就是三个人的故乡。林玲决定从这个开始追寻真相。
    这天一大早,梁若榆就带着她来到了这个谭家村。
    村庄很小,只有一条水泥路通往村口,到了村口就得下车走路。
    村口的这石头路并不好走,林玲穿的是一双单鞋,她干脆就放缓了脚步,跟在了师兄的身后。
    一不小心,她的鞋子踢到了一块石头。“咚!”地一声,石头顺着道路两边的沟壑,滚进了一条涓涓细流中。
    石头落入水中的响声,引来了路边几个小伙子回头看。他们看样子平均只有十三四岁,个个都是一头黄毛,抽着劣质的烟,吹着扬着尾音的口哨。
    几个人都盯着她看,看的口水都快要流淌下来了。
    梁若榆心中很不爽,把她挡在了身后:“待会儿进村,你跟着我。”
    “嗯。”
    林玲看了出来,这里的人可不像是什么善茬。
    好不容易进了村子,村长早就听说村外头来了两个光鲜亮丽的年轻人,过来一看,却不认识他们,于是就问他们是来干嘛的。
    林玲就道:“我是谭继诚的儿媳妇,我想过来看看公公婆婆的老宅。”
    “哦,谭家的人啊。”村长有些不屑一顾,还是叫来了自己的老婆,领着他们去了村里的祠堂。
    林玲看到了,本村的祠堂里供奉的先人,大多是姓谭和何的。
    姓谭的这半边祠堂装潢的十分光鲜亮丽,鸡鸭鱼肉什么贡品都有。姓何的那半边就冷清得多,没几样贡品摆着。
    村长的老婆是个话多的人,一直问林玲谭继诚的公司规模怎么样,可以不可以把她儿子推荐到谭家当个跟班什么的,显然把谭继诚当做了皇帝一样奉承。
    林玲道:“大娘,我想跟您打听一个人。”
    “您尽管说,大娘我知无不言。”
    林玲道:“大娘,我经常听公公说,咱们村有个人叫谭承芮,他到底是什么人呀?”
    村长老婆愣了愣,继而叹了一口气:“谭家老三呀,他是个读过书的苦命人。当年我们村办的初中,五年一共才考取了两个高中生。一个是你公公他老人家,另一个就是谭承芮。他们一起去了县内的高中,再去了城里面读大学,做生意,一步步发达了起来。但是谭承芮他的命没有你公公好,才29岁的人呐,就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林玲点了点头,继而问道:“大娘,既然我婆婆何小萍也是这个村的人,我怎么从来没有听婆婆提到过他呢?”
    ——她故意把何小萍和谭承芮扯到一块去,看看能不能打听出来什么。
    村长老婆果然一副八卦的表情,压低了声音道:“孩子,你婆婆她最近精神还好吧?”
    ——何小萍杀死女儿之后发疯的这件事,虽然谭继诚竭力隐瞒了,但是在他老家,这件事还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还……好。”其实那根本就是个神经病。林玲也就随口道了:“只是有的时候,婆婆还提起什么给谁梳头之类的,婆婆到底想给谁梳头?”
    村长老婆低声道:“不是你婆婆想给谁梳头,是你婆婆小的时候,和谭承芮、谭继诚他们都玩的特别好。你婆婆那时候手脚笨嘛,不会给自己扎麻花辫,谭承芮就经常给她梳头。当时他们两个都是小孩子嘛,谁也没放在心上。后来大家才知道:两个人就是那时候好上的。”
    林玲错愕,她和梁若榆面面相觑。
    如今疯了的何小萍一直念叨着梳头二字,原来里面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那是两小无猜的时候,谭西文的父亲谭承芮,是何小萍的青梅竹马,邻家哥哥,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乖乖坐在凳子上,谭承芮帮着妹妹梳起麻花辫。
    而不是谭继诚的……
    林玲装出好奇的样子:“既然是谭承芮一开始和婆婆好的,那为什么公公会娶婆婆呢?”
    村长老婆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本来说好了,何小萍嫁给谭承芮的,两个孩子好了十几年了。但是事到临头,谭承芮自己忽然悔婚了。说要搞什么开发银行,他没钱吧,就去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用人家老丈人的钱盖起了银行。这桩婚事也自然告吹了。”
    “……”
    原来还是个始乱终弃的故事,林玲无语凝噎。
    村长老婆继续道:“何小萍被退婚以后吧,这名声也坏了。哪个男人敢娶一个和别的男人好了十几年的老婆啊?还是你公公仗义,说何小萍退婚是无辜的。他愿意娶她。也是老天爷有眼,让你公公的生意一直好了几十年。”
    林玲叹了一口气,原来谭继诚是个接盘侠啊……
    这一对发小也真够意思的,谭承芮不要的青梅竹马,谭继诚接盘了。怪不得师兄说,那个疯婆子会喊谭承芮的名字,只怕何小萍会发疯也是因为谭承芮吧!
    这时候,她想到了何小萍难产的事情,于是道:“这个谭承芮也算是活该吧,对我婆婆始乱终弃,结果1993年的时候,时代银行破产了,谭承芮就跳楼了。”
    村长老婆叹了一口气:“你婆婆是个长情的人。她就是听说谭承芮娶了别的女人,也并不恨他。后来,谭承芮破产跳楼了,你婆婆那时候都怀胎七月了,听到那个消息,一直伤心难过呐,整天整夜都在哭个不停。三天后,你婆婆就难产生下了大女儿……”
    林玲好奇道:“阿姨,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连我婆婆难产是因为听到谭承芮跳楼的消息都知道?”
    村长老婆悠悠道:“怎么能不清楚?你婆婆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你公公雇佣了七八个保姆照顾她。其中一个保姆是来自我们村的。村里人都知道你婆婆生女儿的时候还喊着承芮的名字呐!这件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大家都知道他们两本来是一对。是你婆婆太不知道惜福了,儿女双全还自己不珍惜,才落得那个下场的……”
    林玲无语凝噎。
    这里还真的是个神奇的村落。
    发小接盘了朋友不要的青梅竹马,青梅竹马还不恨他。
    何小萍明明是谭承芮的未婚妻,却嫁给了接盘侠谭继诚,婚后还惦记着谭承芮的好。连难产都是因为听到了谭承芮的死讯导致的。
    她该说什么呢?何小萍太痴情,还是谭承芮太缺德?!
    谈话完毕,林玲向村长老婆打听到了那一个接生保姆的去处,就跟梁若榆一道再去问问。
    跳楼的谭承芮、阁楼疯女人何小萍、接盘侠谭继诚三个人的关系他们算是搞清楚了,但是关乎那一夜,何小萍是怎么掉包两个孩子的,他们还有疑问。
    林玲有种猜测——何小萍掉包孩子 ,其实,就是为了给谭承芮报仇。
    这一切确确实实都要源于谭承芮这个人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