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有一句话这么说吗?”
    “难得胡涂。”
    “可我不想,胡涂到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一辈子浑浑噩噩,不清不楚地就这么结束了。”
    “那真的是太悲哀了。”
    她说,分明是笑着的,却更像在哭泣。
    薛夏是在夏天出生的女孩。
    靠海的渔村,百户不到,上学得坐最早的一班公交到镇上去,约莫二十分钟的车程。
    薛夏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她是外公外婆带大的。
    外公捕了一辈子的鱼,最大的资产就是一艘开了四十来年的旧渔船,外婆平常则待在家里,靠做手工艺贴补家用。
    小时候,天才蒙蒙亮,外公已经起床准备要出海了,带着外婆做的便当,薛夏会在听到动静后迅速爬起来,一面揉着眼睛一面飞奔下楼,赶在对方离开前,和他道一声“路上小心”。
    然后,外婆会把白粥盛在漂亮的碗里递给她,上面撒上葱花、蛋丝和几块卤到发硬的肉块。
    接着,外婆会打开收音机,在薛夏吃早餐的时候,开始缝缝补补。
    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日复一日,直到薛夏小五那年。
    外公和外婆说,他们要搬家了。
    “搬家?”薛夏眨巴着眼睛。“要搬到哪里啊?”
    “镇上,咱们要搬到镇上。”外婆搂着薛夏和她说:“咱们这片地要被征收了,说是准备盖什么生态园区,唉……不管怎么样,咱们小夏以后就不用赶着五点起床了,可以睡饱饱的哦。”
    这对小孩子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
    然而薛夏没有表现出雀跃与兴奋,因为她能感觉到,外婆在难过。
    那阵子,薛家小小的砖瓦房里,弥漫着一股散不去的忧愁。
    薛夏隐隐知道原因,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两个老人。
    她只能更努力念书,拿回来好成绩,试图让他们开心起来,而不只是在自己面前强颜欢笑。
    那实在太令人难受了。
    薛夏想。
    在薛夏小学毕业那年,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两年不到的时间,本来还有百来户的渔村,居民搬迁了七、八成,剩下寥寥数十户不愿意走,不过薛夏知道,一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在将家具和行李全送上货车后,外公和外婆带她到海边走了一趟。
    正逢夏天暑气最盛的时候,万里无云,日头高挂,外公骑着叁轮车带她们走柏油路,好不容易熬到港口时,薛夏早已经汗流浃背。
    可她不喊累,只是沉默地跟在两老后面,经过浅滩,来到外公已经准备报废,破旧到漆都掉了大半,零件也生出厚厚一层铁锈来的船上。
    那时候,外公脸上的表情,薛夏一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是一种怅惘,也是一种认命。
    叁人在船上吃了午餐。
    是外婆亲手包的饭团,里面塞了满满的肉松和紫苏叶。
    吃完后,薛夏走到甲板上。
    她见到彷佛超人一样无坚不催的外公靠在外婆的肩膀,布满皱纹与晒斑的脸上有两行泪水,在酷暑的艳阳下,像是打在海面上的钻石。
    亮极了也刺眼极了。
    有什么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薛夏意识到这点,也是她第一次对离别生出惧怕。
    望海镇是看不到海的。
    夏天的时候就算把窗户打开也吹不到海风,尝不到咸咸的空气。
    这点让薛夏很不习惯。
    她失眠了大半个暑假才适应。
    后来,薛夏才知道,其实外公和外婆在镇上是有房的。
    只是那房,在自己的母亲薛琳失去下落后,两人便没有再踏足过一步。
    关于母亲,外公和外婆从来没有提过,薛夏只能从街坊的闲言碎语,和邻居茶余饭后的八卦中,拼凑出一个模糊的母亲面貌。
    漂亮、聪明,从小到大都很讨人喜欢……这些是正面的。
    不孝、任性、不检点,勾叁搭四……这些是负面的。
    薛夏有时候会疑惑,好像,小时候的母亲和长大后的母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薛琳拉拔长大,从不因为她是个姑娘而嫌弃,甚至夫妻俩还怕女儿受委屈,坚持不再要一个孩子,在民风保守,观念相对守旧的小乡村,没有儿子传宗交代,是很容易招人闲话的。
    然而薛夏的外婆和外公将这些都扛了下来,而薛琳也没有让两人失望,成绩一直很好,甚至连大学,拿的都是全额的奖助学金。
    那时候,除了少数一些嘴硬的亲戚,多数邻里都夸他们有福气,把闺女养得这么好,好日子还在后头。
    谁能想到,当初被全村风光送进大学的薛琳,有一天会突然大着肚子跑回家,关在屋里不肯见人,等把孩子生下了后,又一声不吭地跑了,全然不顾家中老父老母和嗷嗷待哺的女儿,不知所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