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总之,这个世界远比池宁以为的要刺激的多。
    作者有话要说:
    闲扯淡的小剧场:
    很多年后,师兄问池宁:你为啥这么强?是对手的智商被作者调的太低,还是你的智商太高?
    池宁实话实说:是我金手指太强。
    PS:来来来,买定离手啦,静王世子妃,到底是哪一位美人呢?
    第17章 努力当爹第十七天:
    池宁奋笔疾书,连夜伏案写就了一份针对性很强的选婚奏折。明着是在给静王世子选妃,实则完完全全是针对新帝的喜好下的手。
    在被贬江左的几个月里,池宁除了过了一把土皇帝的瘾以外,在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研究新帝。从他幼时的成长环境,到就藩后的经历轨迹,一路解析了塑造了他这个人性格、喜好的成因,并最终模拟出了不下百种情景里最有可能生效的应对模式。
    这些池宁曾经默默付出的努力,都在今日有了回报。
    池宁就不信了,新帝能把所有正合心意的美人都拒于门外。
    至于世子妃真正的人选,池宁另外起草了一份报告,准备直接私下交给闻怀古,让他自己选。当然,如果世子不打算学他爹当个专情人,觉得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是“我都要”,那……就更省事了。
    不管闻怀古选几个,池宁都能想办法把这些“黑幕”人选塞到选婚的队伍里,让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走到最后。
    在池宁誊抄完写给新帝的奏折,正在晾晒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的亮了。
    一夜未睡的池宁,不仅没有哪里不适,反而容光焕发,更加精神抖擞了。这当然不是池宁天赋异禀,而是全靠大腿支持。
    池宁捧着乌木,制造着流水线作业般的赞美,好听的话就像是不要钱一样不断涌现:【能遇到您,一定是我十世功德修来的福气。这个世间怎么会有像您一样强大又仁慈的神仙呢?您的光辉应该让全大启铭记!不,让全世界!】
    原君低笑了声,邪气十足:【希望等你后面付出代价的时候,还能坚持这么说。】
    与此同时。
    内官监的掌印太监周海娃,终于带着他准备好的参池宁的奏折,见到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马光。
    按理来说,掌印太监的地位,是肯定高于其他太监的。但司礼监太过特殊,从不在常理范围内。而在周海娃的性格里,本身也带着那么点过头的奴颜婢膝,他舔马太监的动作异常熟练,跪的特别标准。
    “马大人,我已连夜调出了离江家最近的城门的门籍记录,那册籍上清楚地写下了江之为的每一次出入。”
    门籍,原本是用来登记宫人出入皇宫、方便排查行踪的记录工具。到了大启时,它已发展成了适用京城的所有城门以及所有进出城门的人。
    其中拿着大内腰牌的宦官宫人,还会独立造册,用以核对查验他们办事的行踪。
    江之为效力的南宫在城外,他的家则在城内,这一来一回的,总是会被门籍记录个清楚明白。
    马光正在享受对食的伺候,听到周海娃的话,他先是押了口参茶,觉得仍没有压下火气,这才一脚踹翻了对方,用尖细的声音怒骂:“这些记录只会证明,他江之为确实是在休沐日才会回家,找出来又有什么用?!”
    为了送对手获得君心吗?!
    甚至,对于无理也能搅三分的池有理来说,在这种罗生门面前,他很容易就可以反过来利用,说是马光吹毛求疵,滥用职权。若池宁给新帝狠狠地告上一状,那他与东厂提督之位可就彻底无缘了。
    “你能不能用点脑子再去害人?”
    是的,害人,马光就这么说出来了。马光这个人,对自己的品性还是有着很清晰的认知的,他就是要指使他人去陷害、去污蔑,这才弱肉强食的宫廷的正确生存法则。
    周海娃被踢了也不敢反抗,他角落里缩成了一个球,期期艾艾地说:“那、那我们好不容易才把池宁弄进去……”
    “他是去找静王世子商量婚事,这是他的差事,你以为爷爷他老人家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吗?”
    “爷爷”是很多太监背地里对皇帝的称呼。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马光气得脑仁疼,他一开始还以为周海娃有什么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的后手,结果……不仅没捏到池宁七寸,还打草惊蛇,赔了夫人又折兵。真是信了他的邪!
    “那,就、就这么算了吗?”周海娃有点不甘心,眯缝眼里闪过了阴毒的光芒。
    “就这么算了?呵。”马太监阴阳怪气地开口,“现在的问题,不是你放不放过他,而是他愿不愿意放过你。”
    没有一招制敌,那就等承受池宁疾风骤雨的报复吧。
    周海娃不可置信的睁大了眼睛。也是经过马太监的提醒,他这才意识到,他印信丢了的这件事很可能就是池宁的手笔。他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我是因为印信丢了,才没有给池宁办成手续,他没有办法拿捏我!”
    马光被这个“小机灵鬼”的“天才主意”给气笑了:“先不说你印信丢了这么大的事,你会被圣上怎么样。只说若真是池宁拿走了你的印信,你觉得他会给你留下一个反嘴咬他一口的漏洞吗?”
    若他是池宁,他定然会在比办理入职手续更晚的文件上,随便盖个章,用以证明印信丢失在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