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叶萧此时身体已恢复大半,看着地图上那被圈起来的,属于洛邑的一大块地盘,自然意动,然而他并没有立即部署行动,反而好整以暇地窝在洛南县养伤。
    直到建业来人传下朝廷旨意,不准再攻取李楚地盘,而是想要趁他们内部大乱之时,给未来新帝卖个好,助他坐稳帝位,以此为交换,向新帝换取两分天下的承诺,往后便由李楚和南晋各坐半壁江山。
    旨意一来,叶萧就能进行下一步行动了,自己这边的大后方,从始至终都抱着苟且偷安之心,面对李楚的虎狼之师,考虑的也只是抵挡,而非进攻,他虽为前线统帅,到底还是要听从后方调遣。
    原著中,作为求和代表被派往李楚京师的使臣便是原主,而且因南军并未攻取洛南县,原主离开军中后,南军也听命按兵不动,
    如今,叶萧表面上毫无异议地领旨谢恩,让黄诚点了百名将士随行,准备即日出发前往李楚。军中诸事,则交到谢铭手上。
    叶萧不是原主,也不想日后面临原主的死局,他暗中交代谢铭,暂时蛰伏,但要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等他命令一到,立刻行动。
    谢铭对叶萧忠心耿耿,自然领命。
    实则,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让将士们窝在洛南县,谁都咽不下这口气,如今叶萧透露了这样的打算,正合谢铭所想。
    将军中诸事安排妥当,叶萧便带着黄诚和百名将士,踏上前往李楚京师之途。
    有孕至今已经五月,肚腹比四个月时又大了一圈,叶萧先前重伤,此时也未完全康复,因此,他此次出行是以马车代步。
    黄诚亲自驾车,作为使团,走的又是官道,一路上虽略有颠簸,但车厢中准备充分,单只软垫就铺了好几层,路途还算舒适。
    等到整队人马进入李楚京师,叶萧身上的伤势已然痊愈,纵使疤痕未消,亦无伤大雅。
    京师的局势正是紧张之时,旧帝崩逝,新帝未立,作为少主的李青山继承帝位名正言顺,然而李元培咽气时,他正领兵在外,最后一刻守在李元培身边的人是辅国公蔡权。
    蔡权是起义军中的元老人物,原先是个富户,当年李元培起步时,靠的就是蔡权的资金支持,地位亦随着这一支起义军的壮大而水涨船高,等到李楚建立,他便是数得着的重臣,在李楚的影响不可估量。
    如今蔡权一口咬定,李元培咽气前一刻亲口废除李青山的继承资格,转而将李楚交到他手上,形势便愈发晦暗难言。
    李青山虽为少主,但长时间在外领兵,朝堂经营不够,而蔡权苦心经营许久,在李楚京师的影响力,反而比李青山大了许多。
    如今这两人相争,文臣大多归属蔡权一派,武将大多归李青山一派,剩下没有站队的,便当个缩头乌龟,做出个纯臣模样,谁坐上帝位便效忠谁。
    叶萧一路上都在盘算,怎么在这场漩涡中,争取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
    原著中,李青山被蔡权和这帮文臣逼得直接挥军进城,以雷霆手段血洗京师,压下一切反对声音,自此稳坐帝位,再无旁人胆敢置喙。
    这也成为他辉煌一生中,除造反者之名外最大的污点。
    而原主早知李青山此人绝难对付,若是让李青山登上帝位,两分天下之事定然沦为空想,为此行目的考虑,他选择襄助蔡权一方。
    后来京师谋事失败,原主在血洗之夜秘密出逃,返回军中后没多久又被召回建业,再过不久,便传出死讯。
    原著对于原主之死只一笔带过,在原主死后,李青山深觉痛失对手,茹素三日以为悼念。
    如今的叶萧,却决定在李青山背后推一把,至于各占半壁江山,这本就是个笑话,他亦从未将这道旨意放在心上。
    在京师安顿下来,入住使馆当晚,李青山就悄悄潜了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404 20:11:31~20200405 19:16: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十堰里、单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Doris. 20瓶;敏儿、你是儯货 5瓶;画灵、寒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章 牵
    彼时叶萧方吹灭烛火,正欲安寝。
    薄被才拉到胸膛,忽听窗口有异动,紧接着,便有人推开窗户,一跃而入,窗户转眼就被重新关上,片刻后,熟悉的气息出现在身旁。
    黑暗中,叶萧安稳地躺在床榻上,睁眼看着床边的高大黑影,开口道:“你来了。”那淡定的模样,好似早就料到李青山会来找他。
    李青山毫不见外,直接在叶萧床沿上坐下,他分量不轻,坐下来时压得整张床榻震了一震。
    叶萧不由想起上回分别前那一夜,这人覆在自己身上,咬牙切齿唤着“冤家”的情景,心跳骤然加快几分,但他掩饰得极好,呼吸频率丝毫不乱。
    李青山坐下后,沉默片刻才道:“你此时过来掺一脚,不是好时机。”他刻意放低了声音,显得有些沉重。
    叶萧却道:“皇命难违,叶某只是奉旨办事。”
    李青山想了想:“你只当自己是来送葬的,此间事了,我保你平安返回南晋。”
    南晋递给李楚的国书上,只写着使团是为先君送葬而来,至于那番襄助未来新帝及求和之意,当然是私底下达成一致才好,不可能明文写到国书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