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夏亦寒只谈事实,不谈感情,是个没有感情的槐花雕刻机。
    而犯罪动机只有一个,谁杀了她爸,她杀谁,一个都跑不了。
    警方代表忍不住想插嘴,但也只是想想,最终还是咽下了所有,他们来之前就有约定好,全程由楚愈负责问话,以防嫌犯受到刺激,再一次拒绝提供供词。
    案情所有细节都出来后,会见时间也差不多结束,临走前,楚愈靠近铁栏,轻声对夏亦寒道:“你在里面要好好表现,后天我再来看你!”
    夏亦寒规规矩矩点了点头,由警卫带着离开了会客室。
    回到超人处,处员比楚愈还激动,询问她进展情况,夏亦寒是他们目前职业生涯中的最大难关,能把她攻克,那简直就是超人处历史上光辉到闪瞎人眼的一笔。
    得知结果后,处员们欢呼庆贺,宋轻阳举手拍巴巴掌,方大托打算整一桌红酒配牛排。
    楚愈看着处员们“普天同庆”的架势,及时地泼了冷水:“不好意思,重头戏在后天。”
    第180章
    3月17日,小雨, 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气温, 又跌了回去。
    楚愈在制服里加了件羊毛衫, 心情也重了几分,不过一进看守所, 她的心情就阴转多云了。
    所长向她“打小报告”,说夏亦寒在所里配合了很多,主动参加劳动, 手工活做得又快又好,一个顶十个, 说到这儿,所长不禁感叹:真想承包一些木刻生意, 以小槐花的手艺, 没准能翻倍卖钱。
    除此之外,夏亦寒还展现出了“乖乖女”的一面, 爱打扫卫生了, 懂礼貌了, 见到管教都会叫“阿姨好”了!
    管教和楚愈差不多大,听见夏亦寒主动给她打招呼, 脸都笑开了花。
    楚愈听着, 也不禁泛起了姨母笑, 看来自己的话真管用,能够让万年冰山的夏亦寒主动卖萌。
    在会客室,双方再一次见面, 按照计划,是关于犯罪组织的供认。
    夏亦寒眸子漆黑,并没有因为忌讳逃避,而是对楚愈道:“姐姐想听吗?”
    楚愈不想听,当时听晨星说完,她就血压飙升,觉得阳间应该好好清理一下,不是什么人都配来占名额,而夏亦寒的版本,以她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体验,肯定更为骇人。
    不过既然夏亦寒问了,她还是点了点头,“只要是关于你的,我都想知道。”
    夏亦寒知道交代后,自己肯定会罪加一等,或许在监狱里呆半辈子,就相当于和楚愈隔绝,这也是她前期拒绝说话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见楚愈如此笃定,她莫名地安心,便不客气地侃侃而谈起来,再一次展现了认罪的水平,不需要引导和提问,自己就可以挑重点分主次,把事情交代得干干净净,可谓是将神秘的“孤儿院”扒了个精光。
    在场的警察和专家都大为吃惊,既惊诧于她过往的惨痛,也震惊于案件的复杂,如此庞大的犯罪组织狂野发展了这么久,还未□□涉!
    倒是楚愈挺镇定,夏亦寒说话时,她一直给与鼓励的眼神,示意她但说无妨。
    最后一个字说完,夏亦寒便闭了嘴,不扯半点闲话,她甚至没突出组织对她的胁迫和压榨,轻描淡写得来,仿佛她是自愿的。
    警方的脸色异常沉重,该组织的存在,简直就是对他们职业的一种挑衅,是赤.裸.裸的嘲讽。
    他们面对夏亦寒,一时间心情更为复杂——按理说她也是受害者,可最后却在带领组织犯罪。其实一般人进入组织,那就是妥妥的受害者,进去就差不多废了,可夏亦寒居然能混到了“领导层”,让当初拐走她的人,对她俯首帖耳,还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楚愈的血压再一次升高,同时巨大的压力随之到来,槐花专案引出的孤儿院一案,通过夏亦寒的供认,正式进入警方的视野。
    因为怕夏亦寒的供认对审讯者存在认知影响上的偏差,楚愈及时作出弥补:“所以在最后两年,你是组织中的训练主管,这样可以减少你受伤的情况发生吗?”
    夏亦寒点头,“训练主管分管一级成员的训练和人员调动,很多时候不用亲自上场,重伤的可能性小一些。”
    “从被拐入组织到逃离的三年半的时间内,你一直都在想办法逃走对吗?”
    “是。”
    “如果要逃走,困难吗?”
    “困难,孤儿院各个出口都有人看守,而且交通工具由专门的两个人控制,孤儿院所在的位置偏僻,如果没有交通工具,跑不了多远。”
    “如果被发现逃走,会有什么后果。”
    夏亦寒回答得干脆:“死路一条。”
    楚愈找补完,满意地点点头。
    警方代表又将笔录完善了一下,脸色又黑又红。
    中间有一段沉默,楚愈特意留了一些休息和缓冲的时间,审讯进行到这个阶段,大家都不容易。
    最后,楚愈鼓起勇气,问了个大胆的问题:“你想要消灭组织吗?”
    夏亦寒眼神微挑:“如果姐姐也想,我愿意效劳。”
    警方代表来了兴致,抬头看向准备效劳的犯罪嫌疑人。
    这一天结束后,警方立刻开始核对夏亦寒供述的真实性,比如她提到的人名——马天善,成岩,吴阿亚等人,警方发现这些人都是或失踪或死亡的人士,有的还有案底,符合在组织中“避难”的可能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