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这种事你得带上我啊!”唐万嘉也拉开飞鸢,往唐无乐追了过去。
七四六年夏,天策大将杨宁率部众围守范阳城,大战未起,有侠者夜入杨宁大帐,留下了安禄山及其部众的头颅。
安禄山及叛军首领遇刺,狼牙军最后的队伍分崩离析,至此,整场战事落下帷幕。
安禄山及其部众共九颗头颅被炮制后,送往长安。
此一战,因有万花弟子入营为医者,唐皇军队死伤甚少。
战后伤者痊愈速度也极快,且此战之后,天策军浴火重生。
第151章 九曜理学院
六年后。
一群背着书匣的年轻人,正顺着南屏山的山道, 前往南屏山的落雁峰。
这群年轻人乍一看是群书生, 仔细打量会发现他们身上衣衫都是相同的式样,与寻常书塾中的学子衣衫, 式样颇有些不同。
长衫前襟只及膝盖,便是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也不妨碍行动。
几人转过山脚, 便见前头已有一群同样打扮的青年人,正在路边歇脚。
相同的打扮让他们互相打量一番, 便少了尴尬,热情的打起招呼。
“几位学兄, 是哪地九曜私塾的学生?”一位国字脸的学子问道。
“我们是九曜私塾洞庭湖院的学生。”后来的这群青年人应道。
“哈哈,我们是西湖院的学生。”国字脸的青年人笑应道。
“你们这次过来, 都是准备考书院的哪科?”后来的这群青年人中, 一位圆脸的青年人开口问道。
这些年轻人口中的书院,便是坐落在落雁峰顶的九曜理学院。
九曜理学院今年刚开始招收学子, 但早在几年之前,便在大唐各地, 有九曜私塾遍地开花。
这个私塾与别的私塾大不相同, 教授了简单的千字文, 在学生能识字知意之后,便开始教授杂学。
招收的弟子也大多以贫家弟子为主, 且收授女性。
所学之杂, 上至天文, 下及地理,还另授各种谋生手段。
诸如《数》学的弟子,很快便可以成为优秀的账房。《工》学的弟子,则很快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工匠,制造各类器具。
另有其他各类杂学的弟子,进入各行各业,也很快能成为其中翘楚。
早年私塾刚刚开放时,颇受争议,弟子也不是很好招收。
为了更好的招收学生,九曜私塾甚至开放了一种在唐人看来非常奇怪的授课模式,名为半工半读,允许学子白天在外谋生,晚上回来学习。
只需要在原来的学费上,另交为数不多的灯油钱。
这点灯油钱,对于已经能够谋生的学子而言,实在九牛一毛,也让很多九曜私塾的学子,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后来便有人发现,但凡在九曜私塾学上两到三年,学子便基本可以自谋出路,不仅很容易找到活计,薪资还都不低。
这时,九曜私塾学生才渐渐多起来,直到最近两年,九曜私塾内一座难求。
许多以手艺谋生之人,最初还与九曜私塾起过冲突。
九曜私塾表示,手艺精湛者,九曜私塾愿意请他们前来授课,且并不强求他们传授绝学。
若在弟子中有极为优秀,想要收为亲传弟子的,九曜私塾也绝不阻拦。
而九曜私塾还允许这些匠师,学习学塾内已经开放的课程,并提供进入七艺楼的资格。
有匠师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进入九曜私塾后,发现自己以往的许多困惑,竟能在通读九曜私塾的某些教程后迎刃而解,私塾内的先生也逐渐多了起来。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这些最开始敝帚自珍的手艺人,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九曜人,经过九曜私塾内的各种交流会,九曜人已经有了许多自己的研究成功,并开始就各种专业进行著书立说。
虽然各位手艺人免不了会有藏私,但在每个人的手艺都已经精进的基础上,哪怕愿意公布于众的这些,也已经足够促进发展。
就在今年三月,九曜私塾通知各塾学子,九曜私塾在南屏山的落雁峰,建成了九曜理学院,欢迎广大学子在九月初一,准时抵达学院,报考自己喜好的学科,进行深度学习。
这才有了这群人在山道上的相会。
而九曜理学院内,一名身着万花弟子服的青年人,散发立在窗前,从峰顶打量着落雁峰山道上,络绎不绝从各地赶来的学子。
谢云流看着又两群弟子,涌进九曜书院的大门,将手放在了眉梢一抹花枝的青年头上,享受了一把丝滑般的柔顺触感,才道:“算上这两队,这次过来的学生,该有千人之数了吧?”
站在窗前的万花弟子,自然不是别人,正是风雨落。
从建立九曜私塾,到现在落成九曜理学院。
耗费了九天无数的人力物力,点子是风雨落出的,虽然风雨落不参与九曜理学院的管理,却不得不担心一下九曜理学院的发展。
“也不知道按照一行大师他们的标准,这次可以录取多少人。”为了这次入学考试,九曜理学院拟了一份试卷。风雨落自己考了一次,对不起,哪怕有上辈子的高中知识打底,他也就各科考了个及格,只有医科是从小学起,考了高分。
反倒是唐万嘉,只要是理学相关的试题,他不仅会做,还能做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