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最神往的其实是李清照,然而李清照毕竟年事已高,早已过世。不过还有张玉娘、朱淑真这几位大才女,听她们谈古论今,吟诗作对,也是美事一件。
能留下才名的女子,往往经历都是坎坷的。张玉娘和未婚夫之间的爱情十分感人,从一开始的贫贱不移,到后来未婚夫立志考取功名,之后未婚夫高中榜眼却身患伤寒,最后两人好事将近却阴阳两隔。阿娇听说了这件事、读了张玉娘的诗,十分感慨,利用自己太上皇后的特权把张玉娘给接到了临安来。
朱淑真则是一个大众诗人,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已经和丈夫离异。写的诗词很受老百姓的追捧,然而因为其中一些用词的原因,被其他男性文人们疯狂攻击,她的父母也以她为耻。
阿娇是蛮喜欢朱淑真的词的,而且那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墨客,笔下有淫词浪语的多了去了,写房事的都比比皆是,朱淑真写的最多是一点含蓄的、两情相悦的举止。
朱淑真和张玉娘两个才女经常进宫陪伴阿娇说话,两人结识了之后,倒是互相排解了不少烦闷。两人都是不愿意再嫁的,倒是结了个伴,平日里不进宫的时候就互相讨论文学,倒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乐趣。
西湖景色的确是好所在,当年杭州城内骂赵构的文人不少,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那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这作者也真是预言能力强大,现在杭州和汴州是中部和东部的两京,他当年耍笔头威风的目的也成功达到了。然而这西湖的暖风依旧是熏得游人醉,美丽风光好所在,杨柳依依,湖光粼粼,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阿娇真想在这里扎根就不离开了,毕竟几辈子都困在皇宫里,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到处走走玩玩,也是太难得了。而且有朱淑真和张玉娘两个才女陪伴,像是在苏堤旁边,听苏东坡当年那些为政的故事,还有家庭的八卦,什么苏东坡赎了个十二岁的歌妓王朝云之类的风流轶事。阿娇也真是惊讶,苏轼当时都已经仕途不顺十分烦闷,而且也有老婆了,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些花花肠子
后来阿娇利用皇太后的职权,一路游山玩水到了汴京,顺便解救了下自己的孙子赵惇,否决了被皇甫坦推荐成皇子妃的李凤娘。不过阿娇很不同意把这个赵惇立为太子,历史上的他对着赵昚的态度可真是够寒心的,赵昚对着养父赵构都能那么孝顺,他居然在位期间都不去看自己父亲一眼,而且还能被一个女人把持住。但是赵昚只有和自己元配生的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活到赵昚之后的也就他了,最后这事情阿娇也懒得管了。
阿娇看着赵昚研究火器得到了初步进展,在西域煽风点火分化西辽,然后又在蒙古各部之间制造混乱,并且精简了纷繁复杂的官场。说实话,阿娇到现在都搞不清楚那些官场官员的职责品级,尤其是武将分级,名字又长又难记,阿娇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父亲属于哪个等级里面的。
赵昚原来想用刘锜、李显忠、虞允文这些人再去攻打西夏的,然而这几个大将最近几年相继过世,西夏目前也已经成为宋朝正式的属国,就没有再多行动什么,毕竟看着西夏国内的民怨和一天到晚的起义,这个国家离崩溃也没有多长时间了,不必多此一举,只需要等着坐收渔利就好。
阿娇觉得赵昚做得很不错,有一次赵昚隐隐地向阿娇表达了自己的为难之处。赵构当上太上皇之后,间歇性地权利欲又要发作,经常出去微服私访,然后回来对着赵昚指指点点。当然了赵构的指点也并非全无用处,而且他也不是故意给赵昚难堪,只是赵昚一方面是个孝子,另一方面和自己的父亲理念又不合。阿娇对赵昚暗示说不用担心。
阿娇去见赵构的时候,赵构正在边喝酒边和旁边陪酒的妃子们抱怨日子过得无聊。阿娇笑着说道:太上皇今天兴致不错啊。
赵构看到是阿娇来了,也笑着说道:今儿你怎么有兴致过来了
阿娇说道:臣妾今儿和昚儿说过了,这汴京的气候好像有点不习惯了,大概是在南边呆久了,臣妾想回去赏赏西湖风光,不知太上皇是否能够赏脸
赵构想了想,喜道:还是你想得好,南边也好久没回去了,昚儿离不开汴京,就让老父替他走一趟吧!
阿娇心里笑道,你恐怕是去临安能没人管着,随便干点什么都没人反对吧,而且还能到处乱逛,岂不比现在自由也不点破,就笑道:那臣妾就去准备了。
于是阿娇把赵构给带走去了南边,赵昚没有了头上赵构的唠唠叨叨,做事也都轻松很多,十分感激,经常过年过节给阿娇和赵构捎来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南宋的边境军因为配备了火器营,也大大缓解了外族来犯的压力。
赵构也在临安里乐不思蜀,后来极少回汴京,最后八十八岁的高龄过世在了临安城里。阿娇在那之后又活了几年,赵昚禅位之后和儿子关系一度紧张,阿娇下定决心还是回到汴京坐镇,后来赵昚去世、赵惇身体虚弱,阿娇又亲手扶持了曾孙赵扩登上皇位。
阿娇临死之前还做了三件事情,贬斥了赵扩的妃子、后来的杨皇后,同时警告皇帝不能重用史弥远,最后叮嘱帝皇一定要小心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要充分利用火器。
阿娇觉得自己这一生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也安心闭了眼,终年八十三岁。
作者有话要说: 成吉思汗的事情在下一章番外里
☆、宋高宗吴皇后(射雕番外)
皇帝们一般都有个毛病,就是喜欢追求长生不老。虽然赵构不喜欢吃丹药那些东西,但是也是很信这些神仙法师的。
然而后来赵构年纪渐大之后,发现那些神仙法师活的还没有自己久的时候,就放弃了再寻仙问道,这是后话了。
因为赵构的这一爱好,阿娇也听人搜刮了很多道士的奇闻异事。尤其是做了太上皇后之后,日子过得越来越懒散,每天不听些新鲜事就闷得慌。
这一日在阿娇从临安前往汴京的路上,一路上都有宫女太监们打探有趣的事情说给她听,又有了一件新鲜事。一个叫王重阳的著名道士,居然还俗了!
说起王重阳,他的传说很是不少,飞天走地就不用说了,还有抗击金人统治,保护道观周围的百姓因为是他创立了全真教,阿娇对着他还很是熟悉,很多道观都把他的头像挂了起来,当成是真人来膜拜。
然而在这个时代听到的八卦,总的给阿娇的感受来说,王重阳是一个六根不净的道士。当然了道士一般说来,没有和尚那么严格的要求,问题是后世全真教有那么严格的清规戒律,主张要安静下来,一心修道的那种。王重阳作为这种教派的创始人,却成天操劳着家国大事,据说他当时就是为了抗金未酬而出家的,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放弃过这一伟大事业,可谓是侠道了。
阿娇也是认清了这些道士们的本质了,这种一派宗师都不算是太诚心追求大道的,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哪里能有什么真才实学了,也难怪那么多皇帝乱吃道士给的丹药过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