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毕竟是年轻人,也想自己漂亮点。
    不过相对于衣服,方正更希望获得一些牛逼的能力,例如天眼、以及和动物沟通的神奇能力,这种能力超出凡尘,显得更牛逼一些。因此,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话音才落,一件僧衣落在他的手上。
    这是一件白色的,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做的白色僧衣,不薄不厚,但是摸起来十分有手感。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味,味道不浓,甚至不注意的话,会忽略掉这股味道。但是仔细去体会,却又别有一番感受。这味道有点灯油味,也有点书卷味,还有点阳光的味道。总之,让人很舒服。
    不过方正还是很好奇,他听一指和尚说过,僧衣可是有颜色,几缝之分的,可不是随便穿的!他听说过褐色、红色、黑红色、黄色、灰色僧衣,就是没见过这白色僧衣!而且僧衣不是应该避免纯色么?
    方正就纳闷了,问道:“系统,你确定你这衣服没拿错?你看看这僧袍,明显不对啊!据我所知,僧衣有三种,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
    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
    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
    三衣总称为袈裟,当然,外面披着的红色的,也称之为袈裟。可是你这僧衣却是古怪了,不是小衣,也不是七衣,更不是大衣,似乎处于七衣和大衣之间啊。
    而且这颜色也不对啊!
    我没记错的话,袈裟应该是一种颜色的名称,是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黄色,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色。
    根据记载,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区别,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青黑木兰色。不过我们家老头子说过,那都是胡扯,真正的印度六世纪时期,各部派衣色实际都是赤色,所谓青黑木兰仅是些微小的差别。
    而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泊尔诸国的僧服都是黄色,仅有深浅的不同。
    我国汉人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黄色。
    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黄色,平时所披的中衣近赤色。
    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向我们这边的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
    缅甸佛教徒特别忌穿黑衣,因为在缅甸古代曾有一种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后来严行禁绝。
    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另外,你给我什么颜色不好,偏偏给我一个白色,还是纯色!
    我家老头子说过,佛教对僧衣是有规定的,一是颜色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
    我脑子里翻便了所有有关的东西,也没见有一个人用白色做僧衣啊!”
    要说方正学习不好,他承认。但是论对佛教的一些家长里短的规矩,他可是了解的很多。因为一指禅师就是一个死守规矩的人,从小,方正就被一指禅师唠叨各种规矩,就算是头猪,也能倒背如流了。
    对于一指禅师这个小寺庙的主持为啥能够知道这么多,方正虽然好奇,奈何一指禅师从来都是避而不谈。方正也就放弃了,现在想想,越想越纳闷,这些知识可不是一个偏僻山村里的老和尚能够全知道的。因为方正发现,很多中小寺庙,对于规矩都不是特别讲究,更多的是放纵。
    第41章 银狼【求收藏】
    用老和尚们的话来讲,心到了,才是僧,不到,永远不是僧,披着僧衣也不是!所以老和尚们一般都等小和尚们自己领悟,偶尔引导一下。并不严加管束……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方正之前也认为有道理,和一指禅师理论,结果就是挨了一顿黑社会毒打。从那以后,他就不理论这个了。
    现在,系统公然挑衅他信了十多年事情,自然不乐意了。
    “你确定,没人穿白衣?”系统问。
    方正点头。
    系统道,你进大殿看看。
    方正进了大殿,懵逼了,观音菩萨穿的可不就是白色僧衣么!
    方正咧咧嘴道:“系统,观音菩萨是女的,我是男的。”
    “观音菩萨本是男儿身,从来都以男儿自居,何来女的一说?你刚刚说了很多,也很对,但是那是针对世俗的僧人的。僧衣的颜色是警戒他们,让他们不要贪图穿着,美丑。这是一种修行。而我给你的僧衣,乃是菩萨、佛才穿的。既然成佛,心中已经戒了万千戒,又何须僧衣提醒?需要提醒,是凡人,无需提醒,清心自律方为佛。”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要提醒你,我就是个凡人。你确定,我这么穿,不会被同行打死?”方正还真有点担心,至少,如果让一指禅师看到了,肯定打他个半个月下不了炕!
    “他们打不过你。”系统很无赖的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