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最近思路,唐总你想?”
“升级。”
“升级?”
“一步到位把农业工业化,这不可能。我擅长把一件很难的事,分解成很多个小阶段,慢慢的挨个完成每个阶段,在我看来是不难的。包括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人把津门当做跳板,事情做到半就跑了,其实只要有谁掌控着整体,又绝对不跑,每个人完成小阶段任务也有功绩,那就难有烂尾工程。”
李德忽然明白了,唐觉晓要做农业产业结构设计!这是要设计产业链,比设计产品难得多!
现在中国的农业产业链借鉴了美国,也有自己的特色,但主要还是学别人。
美国1944年做了现代化农业产业链设计,之后二战结束,各国农改……
要说没点阴谋,怎么可能呢?
唐觉晓寻思了很多年,他当然变不出10亿亩地来,但变出10亿亩地的蛋白产品,他倒是有思路。
“那唐总你的升级思路是?”
“目前来看,还是蚯蚓养殖。”
“是有新切入点了?”
“是的。”
唐觉晓琢磨着未来的农业发展,搞不好是土地入股,大家一起搞农业公司?只要官府按照日国那样给补贴,就该城镇人口抱怨了。
而且燕京旁边的农村,唐觉晓老家肯定也比不了,不能一概而论。
但唐觉晓现在是找到了一个可以一概而论的东西……
李德说:“蚯蚓养殖最大的问题一个是销路,另一个是蚯蚓的食物,餐厨垃圾真不是谁都能弄到的,包括牛粪,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是很好弄。”
唐觉晓说:“为什么不试试秸秆呢?”
李德先是一愣,然后表情……
唐觉晓说:“现在秸秆已经成为了农村污染新源头,我查过了,每年7亿吨。这玩意儿烧又不给烧,农业部门学加国打碎,感觉很傻。加国气候较冷,虫害问题不大,我们种地的地方都比较暖,玉米杆虫子很多的,而且滋生的微生物也会造成危害。既如此,为何不拿来养蚯蚓呢?7亿吨秸秆,不知道能转换多少蚯蚓粪,但既然用了亿吨这种单位,想来是不少的。当地的秸秆当地喂蚯蚓,还省了大豆运输的成本。”
李德心中抓耳挠腮……
“唐总,具体你想怎么运作?”
唐觉晓说:“我先收购一些有蚯蚓技术的蚯蚓种苗公司,出售当地农民蚯蚓苗……不,不给个人,个人风险太大。那我同时在当地成立蚯蚓养殖公司,该公司和我的蚯蚓种苗公司买蚯蚓,并收购当地秸秆、动物粪便、餐厨垃圾。
我把收来的东西做成饲料,喂养蚯蚓,产出蚯蚓肥卖给当地农民,或卖给官府搞绿化,获得收益。
这事你帮我联络农业部门,我找雷君要管理型人才,想办法压缩成本,让利给大家。”
李德站起身来,来回走动,计算着可能性……
妈的,可行性还真的挺高的!
不,应该说一定可行!
就像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奶场一样,这一套做成熟了,每个地方都可以有蚯蚓场,风险只在盛唐!
“产出蚯蚓过多怎么办?”
“等到够多了,先找双汇,他们能够消化很大的一部分,把我们这部分并入他们的产业链。之后嘛……各种有大型养殖的,各种做动物饲料的,都联络联络。只要第一波我们熬过去了,后边就是顺风局。”
很多人视三农为累赘,唐觉晓看三农是宝贝。
一年7亿吨秸秆,这要能利用充分了,得是多少钱啊!
许多人视秸秆为废,唐觉晓还是视其为宝。
盛唐是吃不下整个市场的,他也没想吃下,他最多也就是在两广能够控制一部分。
但这要是真的做了起来,对国家的帮助,对老百姓的帮助,其中的利润……
……
第0983章 地龙、神牛
盛唐农科的人到处活动,李德也在想办法招厉害的农学高手。
说起来唐觉晓的农业知识,很多还是盛唐农科的人教的,这些人无论哪一方面的农科知识,都远远吊打他,但想到破局办法的,反而是他这只知道农科皮毛的人……
想真正的解决现在农业问题,用农学是办不到的,只有用经济学才能办到。
毕竟,谁人不想要钱呢?
唐觉晓老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秸秆都是和牛粪混合发酵成肥料,这样的肥料太浪费了,是补不回肥力的。如果把牛粪和秸秆拿来养蚯蚓,再放蚯蚓肥,人们会震惊。
要是用来种植经济作物,蚯蚓肥更是法宝。
当地肥当地用,等到蚯蚓农科大爆发了,搜集蚯蚓肥可以全面治理盐碱地、石漠、荒漠、河流、近海。
蚯蚓更是神奇,蚯蚓肉是最优质的肉。1881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就已经闻名天下了,晚年的他学术更上一层楼,专注蚯蚓,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生物。
植物学家艾米斯图尔特访问了全球数十名著名的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分类学家,2015年写了一本关于蚯蚓的畅销书《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
甚至现在,生物学家们对蚯蚓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很粗浅的地步,随时可能刷新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