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赢启不相信律风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
像这么优秀的建筑师,不可能没有优秀的导师进行指引。
他等着律风结束了对图书馆的简略阐述,困惑而直白的问道:“你为什么不继续在建筑设计方面发挥特长,而是选择了桥梁?”
他的问话令律风一愣。
准备这场面试的时候,律风设想过面试官们会问的各种问题。
关于桥梁的、测绘的、吃苦耐劳的,律风也做好了相应的回答准备。
可他没想过,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曾经令他挣扎了数个日日夜夜的“为什么”,经过他尊敬的老师开导,才帮助他确定了真正想要前进的方向。
也许在几年前,面对这样的问题,律风无法回答,仍旧会感到迷茫。
现在,他却如释负重地笑出来,平静的说道:“因为我在回国之前,老师对我说——
“单一的建筑,改变的是一座城市的风貌,以及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对故土的记忆。
但是桥梁和道路,改变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给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阶层的人们,带去更多的可能性。”
“我选择的,不只是桥梁,还有桥梁存在的‘可能’。”
律风的未来,原本有过另外一条完美的职业规划。
成为著名建筑事务所的一员,建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享受更多的名誉和赞美。
然而,当他站在桥梁分院的面试讲台上,他才清楚地意识到:
他喜欢和同样黑发黑眼的人表达自己思想,喜欢和一群专注于桥梁的建设者探讨设计和规划,也喜欢和这些趣味相投的设计师们,一起探索桥梁的可能性。
律风说:“我学习建筑设计,想看到的不是一栋孤独美丽的建筑物拔地而起。
而是一座座桥梁连接道路,贯通每一片孤岛,为这个国家创造更多的‘可能’。”
第8章
吴赢启听过太多年轻人的口号。
那些初出茅庐、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总是怀着一腔热血,愿意为国奉献、不求回报。
然后,随着工作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年复一年的打击,他们的斗志会渐渐消磨,被社会的阴暗面侵蚀,最终忘记了自己的激情昂扬,异常脆弱地丧失信心。
甚至,走上另一种极端。
他本该了然平静的面对律风的“选择”,波澜不惊地让会议进行到提问环节。
但是,吴赢启面对那双坚定不移的眼睛,竟然觉得——
也许,律风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
因为他的图书馆设计,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建筑天赋,有眼睛的人都知道,他的天赋在哪里。
可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放弃了建筑设计,转向研究曲水湾大桥,设计出了一座预算不过七千万的越江桥。
仅仅是为了一种“可能”。
吴赢启清楚的知道,律风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花言巧语。
他为自己的话语所付出的努力,全都凝聚在了越江桥的资料里。
桥梁设计并不是什么轻松的描图工程。
即使拥有曲水湾大桥成功的先例,也不是谁都可以轻轻松松复制三角钢型支撑。
摆在吴赢启面前的这些数据、图表,比起任何铿锵誓言都要真实。
会议室安安静静,似乎都被律风的话说得沉默深思。
吴赢启迟疑片刻,终于重新说道:“作为桥梁分院的院长,我十分欢迎你加入我们设计院,成为国家桥梁建设的一员。但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不得不提醒你,我们的工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崇高。”
“我们桥梁分院的勘察设计任务,都是和国家建设集团展开的合作,涉及的项目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和荒郊野岭。我工作三十多年,只要有负责项目,绝对是白加黑五加二,天气再恶劣,也要顶住压力干。工作紧急起来一两个年回不了家都是常态。除了国家规定的工资薪金和保险之外,国院发放的补贴可以忽略不计,获得的回报,也没有办法和成功的建筑师相比。”
“而且,你要面对许多徒劳无功的付出。因为,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像越江桥一样,只靠努力研究就能成功。”
吴赢启的一番话,引得会议室按捺不住声响。
“来了来了,吴院保留式劝退节目。”
“这不是劝退,这是打预防针,意思是‘别让我逮到你偷懒’,勿谓言之不预也!”
桥梁分院能够留下来的设计师研究员,都在大大小小会议上,接受过吴院长的思想教育。
他们吴院是做技术上来的领导,说话耿直,从不假大空。
该表扬的疯狂表扬,该批评的从不留情。
什么“不想干,趁早走,我们可以省出名额招新人”。
什么“有更好的出路,我也祝福,但是希望你们不要耽误手上的工作,磨磨唧唧不是男人。”
男员工强烈表示性别歧视,跟女员工嘤嘤嘤“为什么吴院不说磨磨唧唧像个女人”。
然后被独具个性的姐姐妹妹敷衍“有意见你找吴院提,别打扰我画图“。
桥梁分院的气氛经历过项目考验,格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