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证明它能够存在。
律风却说得极为认真,“我在尝试设计一座盘山大桥,它可以弯曲盘旋,顺着乌雀山的走势,飞架山体,然后在最佳的跨越位置,飞过乌雀山峡谷。”
“盘山……桥?”
谢宇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建桥都是选路程最短的直线,从来只有盘山公路,怎么可能去建什么盘山桥!”
“确实从来没有过,所以我还在研究。”
律风不意外他的态度,毕竟自己刚想到的时候,都被这个超乎常理的设计吓了一跳。
可是,殷以乔面对这样疯狂的念头,仍旧淡定从容的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能。
他想起和殷以乔探讨桥梁时的畅快,轻笑道:“更重要的是——”
“谁说桥,只能是一条直线。”
第14章
律风的盘山建桥概念, 不到一天,就传遍了桥梁分院。
不少人听着谢宇的转述,都觉得头晕目眩, 跟坐了盘旋蜿蜒的过山车一样头疼。
他们充分信任律风的实力,也对他实地勘察乌雀山充满期待。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
好家伙, 回来就搞难以理解的建筑艺术!
“乌雀山那种情况, 怎么建盘山桥?架空山体自己插桩?”
“我以为他去了乌雀山发现了新的桥梁落点,居然直接像设计建筑一样设计桥?”
“按乌雀山的走势, 也不是不能修盘山桥。但是……有必要吗?”
他们忽然感受到建筑师跟桥梁工程师的思维差异,完全忘记了之前对律风和殷家关系的好奇。
乌雀山大桥项目的初衷,是取直线最短距离,减少高速公路进藏的耗时。
从来只有“跨越大峡谷”一个目的,怎么律风这么一个学建筑设计的走了一圈,竟然开始想在山里独树一帜的创新造型了?
于是, 律风的盘山桥想法成为了劈进桥梁分院的一道惊雷,炸得无数人抓着吴赢启问,到底怎么回事。
吴赢启作为桥梁分院院长, 全程参与乌雀山大桥项目,没有人比他更具权威。
然而, 面对院里各种老同志的殷切问候,吴赢启显得波澜不惊。
“急什么?”他的回复尤为淡定,“只是年轻人的一个想法而已, 你们就开始咋咋呼呼跟没见过世面似的,合适吗。”
“你们做设计这么多年,又不是没有过突发奇想。”教育也理直气壮,“盘山桥怎么了?就算他想在乌雀山设计过山车,又有什么不可以。”
“反正乌雀山大桥项目停了这么久, 有新研究方向,也是好事。”
吴赢启句句都是放手让律风大胆研究的意思。
全然没有半点惊讶、意外。
设计院的老同志表示不可思议,曾经带着他们做设计,稍微异想天开的项目,吴赢启都会用丰富的经验点出漏洞、严格指正。
怎么到了律风这里,就变成了鼓励、倡导了?
老同志们很受伤,摸着头顶感慨明日黄花已失宠。
“也许,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待吧。”
享有优待的年轻人,第二天就搬到了全新的大会议室。
宽敞明亮,设备齐全,还留出了宽阔的过道,随便他堆放乌雀山大桥项目资料和图纸。
最重要的是——
中间有一张适合铺开图纸的会议桌。
冯主任说:“吴院还在忙项目,但是对你回来的成果非常重视。以后你在这里安心设计盘山桥,我绝对帮你把人给拦在外面,不会让他们那群爱看热闹的家伙打扰你。”
冯主任办公室,就在这间大会议室的前端。
任何要过来的人,必定经过他的门口,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他认真转述着吴院的话,“我们招你进来,绝对不是想要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人。大胆想,大胆画。缺什么东西都跟我说,缺人的话,我叫钟珂帮你忙。”
律风面对这样的话,从来不会客气。
他站在空旷宽敞的会议室,立刻提出了要求,“冯主任,我想查阅桥梁分院成立以来,设计过的所有桥梁资料。”
“所有?”冯主任脸色一愣,“我们院至少设计过一百多座桥!”
国家设计院桥梁分院成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专门负责国家大型桥梁建设。
每一座桥的建成,都象征着中国桥梁迈上新的台阶,也给其他省市的设计院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材料。
造桥任务繁重的时候,国院同时参与设计三、四座大型桥梁都是常有的事情。
近七十年的桥梁资料,分门别类专门保管在桥梁分院档案馆。
里面图纸、文献的数量级,绝不是区区乌雀山大桥项目能比的。
然而,律风要,吴院就批。
冯主任等着吴赢启忙完,接过他签字同意的审批表,有些担忧。
律风确实优秀,也确实很有抱负。
但他来到国院不足一个月,连背景调查都没有做清楚,突然就这么轻轻松松开放了桥梁分院最机密的档案馆给他,冯主任不可能不迟疑。
他拿着审批表,再次确认道:“吴院,我们这些资料……全部开放给律风?”
“不只是律风,钟珂和钱旭阳也可以看。”
吴院这句话,令冯主任脸色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