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明白。津矢中尉站起来说道。
    丹梭普准尉,休坐潜水车送神父先生去,那么,再见,神父。
    lsquo;再见。泰罗神父握过津矢中尉的手,走来和我握手说道:要全心全意。
    靠近基地正门的时候,津矢中尉一把抓住我的肩膀说道:看那边!
    我隔着门望海底军港,那里停泊着数不清的潜水舰,还可以看到陆陆续续航近的舰艇,海底舰队决定派出全队舰船,独立进行救助市民的活动。
    即使无法救出全部市民,想法救出尽可能多的生命,是海底舰队的使命。
    敷盖着理想物质的鱼雷型船体发出蓝白色的光泽,向着海底军港驶去的舰队,是多么悲壮而雄伟啊!
    我们就将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了。我们一边在心里祝愿海底舰队的活动,一边走回K站准备继续搞我们的地震预测工作。
    我们反复地计算,也不知已计算多少状了,答案仍然相同。然而,地震发生的预定时间,一点点地迫近了。
    由于几次地震,我们的观测机械已经受到损害,不管是哪一种记录岩层微妙震动的精密仪器,被震度四级的地震摇撼的话,也会坏掉的,哈利士军士召集了专门技术人员,大家一起共同调整观铡机械。
    怎么样,哈利士?全部修好了吗?津矢中尉迫不急待地问道:
    全部检查过了不过没有把握。请试试看吧。哈利士军士一边骚着头一边回答。
    好,津矢中尉靠近袖珍地震计的圉前,仔细窥视着,突然喊道:蠢材!你把这个机械搞得更混乱了。这是什么?这
    我和马兹高基罗连忙走过去,仔细观察。
    图表显示出反常的震动,岩层的震动过于强烈,但却是规则的,还有那震源,为什么竟在高于K站的地方呢?
    马兹高基罗中尉茫然喊道:机械不顶用了。哈利士,快来调整,你把机械弄坏了!
    等会好好看看震源有投有改变位置!津矢中尉说道。
    我们继续目不转睛地观测着。
    真的,反常的震源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它以缓慢但却是明显曲速度变动着:它逐渐升高,向着K站迫近。
    我们站在那个地方有几分钟之久,凝视着图表,苦苦思索着,人类制造的交通工具竟能穿透坚固的岩层,在地底自由航行,简直是一种奇迹。
    但是,现在我不能不相信了,我们除了机械观测来说明问题外,别无他法。
    岩岩石哈雷指着石壁结结巴巴地说。
    我们连忙回过头看,这时候,袖珍地震计的指针不停地左右摇摆,记录着大到超地图表限量的大震动。
    岩层出现大的裂缝,从那里,水象瀑布似的流了下来。
    地震吗?不,不是地震。这是比地震远为奇妙的东西!从震动强烈的裂缝中,响起了高速引擎的声音,接着,理想物质薄膜的尖端、圆锥形的掘削钻头,出现在眼前。
    岩石摇动着,岩壁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从窟窿里,地底钻洞车的长方形车体,颤动颠簸着侵人观测所来了。它就是我在排水处理区的污水槽里见到的地底钻洞车。
    《海底舰队》作者:[美] 弗里德里克波尔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七章 博士的以震对震
    津矢中尉动作十分敏捷。他已经拔出手枪倒退了几步。
    地底钻洞车颤动着巨大的车体,钻进地震预测所二公尺左右,停了下来。它撕裂了墙上的地图,弄坏全部的搁板,压碎了桌子。从舱口摇摇晃晃地出来的是波普埃斯柯。
    站住!津矢中尉握住枪说道,
    昏迷的波普在不小心抓住发热车体时,被烫伤了。他请求津矢中尉的原谅,接着又去放出地底钻洞车的其他乘客。
    最先出来的是伯父斯图亚特伊甸。
    跟在后面的是基特安巴古,最后出来的是和波普一起的衰老的中国人。这个衰老的中国人原来竟是这个基地书架上排列的大部分著作的作者,日本地震学家科兹博士!
    津矢中尉是认识和尊敬科兹博士的。他让科兹博士解释一切。
    科兹博士说,由于他作了错误的地震预测造成了海底南西诸岛的惨事。为此,他决心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工作,以补偿过失。首先,他协同泰罗神父,发明了地球探测器,然后,设计了这个地底钻洞车。
    他叉说,最近地震的预测发生混乱,那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他们研究了防止地震的方法,就是利用人工地震。积蓄在地底深处的地震能量假如在可以预见大地震征兆之时,在爆发地震之前,搞几次破坏力较小的人工地震,就可以把危险的地震能量散发出去。这种人工地震每一次都是他们四个人搞起来的。我们应该有体验。
    津矢要求解释,怎样把地底钻洞车弄到手?从哪里得到那么多的氢弹?为什么秘密进行这一切?
    伯父接受了质问,他说首先,无论如何必须秘密进行,否则视财如命的本恩丹梭普所把持的市议会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所以为了救助海底城市卡拉喀托全市七十万人的生命,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这次的计划,是在一年前科兹博士访问他时开始的。博士对他说了海底城市卡拉喀托濒临的危险,井说假如应用新的技术,就不仅可以防止这里的大地震,而且可以防止任何的大地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