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正午时分,两人又回到了早上出发的篝火旁。
    这里虽然在官道附近,白天也有行人经过,不过人们都是赶路,少有人会绕下官道,进到这片地方。他们回来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其他人来过。
    柳观晴是施展轻功,在树上飞来略去的搜索,走过的范围很大,却并没有看到任何痕迹。
    谢无药则有所收获,在草丛中捡到了一块布料,颜色材质与林妩昨晚上穿的斗篷近似。他说道:“柳少侠,这块布似乎与林姑娘的衣服颜色近似,我在往东三里的地方草丛中发现的。”
    按照书中记载,林妩不是无知无绝被人劫走,来人与她的师傅有关,算起来是她师傅的朋友,她小时候见过一面,因着是一位女性长辈,林妩这才敢深夜跟着离开。那位长辈轻功很高,用了迷烟,是不想让白道武林盟主之子牵扯其中。
    那位长辈说能帮忙找到杀害她师傅的凶手,条件是事成后她说出师傅临死前交给她的东西藏在何处。林妩报仇心切但存了几分戒心,索性只身跟着,只拿了枕着睡觉的贴身包袱,并未带那个放在柳少侠马上的行囊。
    因为师傅留下的东西就在那个行囊之中。
    谁都不可信,唯有兵行险着。若非要让她信一个人,自然是更相信白道上有名有姓的少侠。
    至于林妩留下的衣服布料,也是无意中挂到了树枝,漆黑深夜里,她自己都没有察觉。
    谢无药却知道这些线索,而且直勾勾撞上了草丛里的那块布料。他这才意识到剧情的力量似乎很难避开,女配已经遇到了柳观晴。是不是不管沿着哪个方向,不管是谁,总能发现线索,引得柳观晴追查下去,进入麻烦的漩涡,继续剧情原本的设定?
    他偏不信这个邪了!林妩行囊里的东西的确很重要,往大了说关系到南朝北国两国的国运,往小了说那也是牵扯南朝皇家隐秘皇权争斗的把柄。江湖人卷入其中,身不由己,便是武艺高强一身正气的武林盟主之子柳观晴,轻易也挣脱不开。
    但就算躲不开那条主线,那一场关乎天下的阴谋,他此时此刻起码提前与柳观晴站在了一起,能利用已知的全书剧情,因势利导帮他出谋划策。
    他既然来了,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任由柳观晴一步步深陷其中。他也不想自己再那么委屈的活着,与喜欢的人做快乐事,达则兼济天下,他可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接受读者留言意见,微调主角心理活动,感谢支持。
    第3章 受人之托
    正在此时,有个路过的中年客商从官道上打马而来,看到了腰悬佩剑骑着黑色大宛马的柳观晴,喊了一句:“是柳观晴柳少侠么?”
    柳观晴应了一声:“正是。”
    那个中年客商说道:“我是南边小林镇骡马行的林大有,在东边十里外的茶棚那里受一位年轻姑娘所托,她说凌晨走的匆忙,事关师门大事才不辞而别很抱歉。这是她的一枚耳环为信物。”
    柳观晴接过那个耳环,确认是林妩昨天戴着的,不免疑惑道:“林大叔,您见到的那位姑娘是单身一个,还是与旁人同行?她还有行囊留在我这里,不需要带走么?”
    林大有说道:“那位姑娘与一位面善的中年妇人同行,看起来两人都是江湖客,也都带着包袱。我也问过有无交托物件,那位姑娘说并无什么,没提行囊的事。她是怕你们二位以为她被人劫掠担忧,才特意让我追过来告知一二。她说若是事情办妥了,会去铜陵城内,那时候若柳少侠还在,她定会登门拜谢昨日救命之恩。”
    柳观晴没遇到谢无药之前,就对林妩说过他去铜陵城办事,要暂时借住在武林世家左家的宅子里,那地方不难打听,哪怕他离开了,也会交代好左家的人留下联系方式。旁人并不清楚他住哪里,林妩让人带话也不提,应该是不想其他人知晓。
    至于行囊,林姑娘可能是故意留下的。
    他又问了林大有几句,再没别的消息,便拿了一点银钱给林大有算作谢礼。林大有也不想再耽搁时间,话带到了,人便打马向南而去。
    像林大有这种自报家门来历的带话客商,在官道上并不少见。古时候通讯落后,识字的不多,也不是谁都随身带着纸笔,找人捎口信是常见的联络他人的法子。古人重信诺,带话若没带到,甚至不辞辛苦找回当初请托之人,要说明情况的,免得耽误了事情。
    等林大有走远,柳观晴才说道:“林姑娘留下的行囊之内或有什么物品,夜里走的匆忙,她又不方便带走。与她同行之人,她信不过。也可能是她们即将要做的事情比较危险,等她忙完才会去铜陵城找我。这是暗中托我帮她暂时保存那个东西。”
    果然是主角攻,思维敏捷,转瞬间就从各种异常推测出了真相。谢无药暗中点赞,表面上不可能暴露自己知情的事,只问道:“那我们怎么办?柳少侠打算追到东边,找林姑娘问清楚么?”
    “林大有报了身份和姓名,我想先去南边镇上核实,再去铜陵城。”柳观晴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稳妥的法子,按照柳观晴的推测,如果林大有靠谱,那么带话的情况属实,林姑娘显然是自愿离开,而将来或许会来铜陵城拿行囊。
    只是此时柳观晴根本想不到,那行囊之内的东西牵扯到一桩江湖迷案,乃至影响到当今朝廷与北边敌国的国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