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端坐在真宗皇帝龙榻旁默默垂泪、全程不言不语的李宓第一次抬起头来, 张开双臂,示意裴其姝过来。
五皇子牢牢捏住裴其姝的小臂扶她过去,裴其姝跪倒下来时,三人交身错位,不知哪个不当意,一下子撞掉了踏边小几上的汤碗,清脆的瓷器破裂声乍然而响,碗里只剩了个底儿的深褐色的药汁洒了满地。
梁任的眉心狠狠跳了跳。
李宓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过去,只冷冷地以眼色示意宫人去收拾了。
继而一边轻抚着裴其姝的背,一边温声细语地开口道:“本宫一粗愚妇人,愧受陛下抬举,现今姑且厚颜说两句。”
“陛下的遗旨,方才几位大人应当是一起听到了,左右有这么些人在这里,也不存在什么听岔了的可能。秦大人、陆大人的意思,本宫都听过了,不过以本宫之拙见,国不可一日无君。梁大人,不知您意下如何?”
梁任默然无语。
殿内气氛霎时焦灼了起来。
裴其姝伏在李宓膝上,闭着眼回忆了下进门时内殿的场景,努力推测着而今的局势。
“启禀皇后娘娘,”片刻后,梁任拱了拱手,毕恭毕敬地朝着李宓的方向行了一礼,言辞谦卑委婉,但态度却又十足坚持道,“秦、陆两位大人各有其理,不过以微臣而言,想的却是另外一桩。北战未半,陛下崩殂,倘丧讯流传,恐怕会大大动摇我方军心。”
李宓面无表情地抬起眼,冷冷地勾了勾唇,不置可否道:“那梁大人的意思是?”
“不妨先按下不表、秘不发丧,”梁任果断道,“待得北战告捷,大军归洛,再论其他。”
殿内一时冷寂。
五皇子神色漠然,不表一言。
僵凝得让几位阁臣感觉似乎自己的头发丝都紧绷了起来。
须臾后,只听得李宓重重地冷哼了一声,轻讽着打破了沉默:“也是奇了,听梁相这话,您是认得陛下方才临终前封给本宫的皇后的。”
“既如此,却为何要对陛下同时封与皇儿的储君之位拼命搪塞推辞呢?”李宓眉梢微挑,似笑非笑着轻缓道,“可别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心中另有牵挂吧?”
“皇后娘娘言重了,微臣对大庄、对陛下之心,日月可鉴,”梁任一掀衣摆,直挺挺地对着李宓的方向重重跪下,面不改色地坚持道:“只是北边战事吃紧,陛下丧讯……着实不宜发。”
李宓微微冷笑道:“那梁相以为,丧讯何时才‘宜’发呢?”
梁任毫无迟疑地回道:“自然是大军安定北方之后。”
李宓阴沉着脸,冷笑出声。
“梁相此言无理,”楚襄侯低低地接口道,“攘外必先安内,国之大事不定,谈何安定北部?”
“陆大人这是什么话!”秦岱这回是彻底听不下去了,鼻翼瓮动,疾言厉色道,“太子殿下乃中宫嫡长,陛下祭告太庙所册东宫,敢问您这句‘安内’,是打算怎么个‘安’法呢?!”
“天下只能有一位皇太子,”不同于御史大夫秦岱的激动,楚襄侯面色冷然,八风不动,甚至连眉梢挑起的弧度都不曾变过,只冷静地纠正秦岱道,“方才陛下去前,特召你我都来此,诸位大人均亲耳所听,立贵妃为后,册其所出五殿下为东宫。”
“既陛下已新立五殿下为太子,先太子……而今自然得该称一声‘废太子’了。”
“是,不错,天下只能有一位太子,”秦岱怒发冲冠,被楚襄侯所激,话赶话的,情绪冲到极致,也顾不得再隐忍三思了,直接口不择言地咬牙道,“可一位是元后嫡长,周岁即祭告泰山宗庙,有所赐金册金宝在手;另一位却仅仅只是陛下重病卧床后的临终一言而已。”
“陛下另立太子,可陛下他已经病了很久……更何况,从始至终,陛下可也从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废’太子之意。”秦岱言辞犀利道,“是谁给楚襄侯的依仗,这便能先言一句‘废太子’了!”
楚襄侯不屑与秦岱这一根筋的二愣子纠缠,只漫不经心地反问道:“秦大人这话,是不想认陛下临终前的遗诏了?”
秦岱张口欲言,梅叙在后边狠狠地扯了这位老亲家的袖角,才勉勉强强地将秦岱的理智拉回了三分,只硬邦邦地顶了句:“两位太子……这可不是微臣敢妄议的了。”
楚襄侯轻哂一笑,只摇了摇头,没有再多话。
梁任眉目阴沉,似在深思。
梅叙见场面僵持,轻咳一声,两不得罪地糊弄着打圆场道:“秦、陆两位既大人各有所见,争执不下,不如就先依照梁相所言,暂且搁置此事……先一心对外,等到大军安定北方而归,再议不迟。”
“梅大人,”五皇子沉默到此时,终于第一回 在此间事上开了口,语调轻柔,但用词却分外刻薄,“裴无晏手握六州兵马,待他大军回朝,再听闻父皇临走前将那位子传给了我……敢问我们母子三人,可还能有半分的活路么?”
“看来在场诸位大人,”五皇子叹息着总结道,“心中都更是想我们母子死、裴无晏能活的啊。”
“微臣绝无此意,”梅叙额上冷汗直冒,抖着手擦了擦,尴尬笑道,“微臣只是觉得,两位都是天家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何至于此,这其中必然是存了什么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