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近几年内,最精彩的竞争。”
    “很显然,他们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任何一方都没有中途放弃的打算。”
    “如果所有的选手都像他们一样,那么本届环法……将会是多么富有竞争性的比赛啊!”雅克竟忍不住开始凭空想象。
    当他的注意力回到画面上时,竞争已经进入最后白热化阶段。
    亚瑟和罗伊拐过一个弯道,两人进入了最后500米的石子路。这里的坡度保持在9%左右,亚瑟和罗伊都在奋力摇车。
    亚瑟的速度很快,而罗伊则在亚瑟的身后紧紧咬住。
    400米,300米……
    终点线就在眼前,罗伊又回到了他熟悉的状态,运动带来的多巴胺释放了无限的兴奋与快乐,罗伊马上就要进入到最后冲刺状态——只要他能从亚瑟那里得到信号。
    谁知,在这最后的时刻,亚瑟竟然没有回头再看一眼罗伊。
    他直接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速度。
    这一场比赛,仿佛完全是亚瑟自己的比赛。
    唯一的敌人,就是亚瑟自己。
    而罗伊只慢了半秒钟,就再也追不上疯狂摇车、向终点冲刺的亚瑟了。
    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罗伊眼睁睁地看着亚瑟在自己面前,头也不回地冲向终点——
    过分啊,真是太过分了。
    这次亚瑟赢得很多,他超过罗伊将近一个车身。
    两人算是同时冲线,最后的计时成绩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亚瑟的优势太大,他的胜利无可争议。
    第二回 合,亚瑟与罗伊的较量:亚瑟完胜。
    一冲过终点线,罗伊就仰天长叹——
    为人作嫁,说得就是他。
    早晓得是这个结果,他就该听维克多的话,悠着点冲的。
    待会儿回到队里,少不了还要挨主教练的骂;
    挨完主教练的骂还得再挨队医的骂。
    他眼看着身穿白衫的亚瑟周围,围着满满一圈扛着摄像机的记者——通常这种待遇都是罗伊才有的。
    竞技运动就是这样,第一就是第一,第二名什么都不是……
    罗伊落寞地想着。
    他轻轻地蹬着爱车,慢慢靠近围着亚瑟的人群。
    他突然看见亚瑟此刻正伏在赛车龙头上,背部一起一伏——似乎自从抵达终点以后,亚瑟就一直没能抬起头来。
    很多车手在奋力冲刺之后,都会出现接近虚脱的状态。
    这种感觉罗伊也感受过一两次:冲过终点就感觉体力耗尽,一根手指头都抬不起来。
    记者们围拢着亚瑟,但谁也不知道该拿这个新鲜出炉的赛段冠军怎么办才好。
    罗伊叹了一口气,迈下自己的赛车。
    他拨开人群,来到亚瑟身边,轻轻抚着亚瑟的背。
    “你还好吗,亚瑟?”
    “我罗伊,我来祝贺你,获得了赛段冠军。”
    罗伊也很想说点诸如“输得口服心服”之类的漂亮话。
    可现在他看见亚瑟的状态,只想大骂:神经病,看吧,把自己搞成这样。
    谁知道就在此刻,亚瑟突然转过身,张开双臂就搂住了罗伊的脖子。
    罗伊:……?
    在这一瞬间,他的心好像跳漏了一拍。
    亚瑟的脸紧紧地贴着罗伊的肩膀,以至于罗伊能够清晰地听见身边的年轻人在轻轻地啜泣。
    罗伊:……!这家伙竟然哭了?
    罗伊自忖可没资格笑话人家:他上辈子第一次拿到赛段冠军的时候,也哭成了一只双眼红红的小狗。
    但……他现在该怎么办?
    他需要安慰人吗?
    问题是……他,不会啊?
    闪光灯在罗伊身边喀嚓喀嚓地响个不停,记者们都想要努力留下这一刻:两位年轻的赛段冠军,在你死我活的竞争冲线之后,现在又十分亲密地“和解”了。
    “这个……”
    罗伊清清嗓子,对亚瑟干巴巴地开口:“祝贺你……”
    “罗伊!”
    亚瑟竟然还吊在他的脖子上,但是情绪似乎稳定了,啜泣声渐渐止歇。
    “谢谢你,罗伊。”吊在脖子上的人突然闷声开口,鼻音很重。
    罗伊苦笑:“你倒好,还有个赛段冠军,我明天可惨了……”
    这下他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正在这时,宝莱车队的人全赶来了。
    “各位,请让一让啊!”
    亚瑟是“外卡”车队宝莱全队第一个赛段冠军。这个冠军得来的太不容易了,以至于现在宝莱车队的每个人都看起来比冠军本人还要兴奋。
    宝莱车队的两个队医瞬间就挤到人群里,一左一右,扶住了亚瑟。
    车队的主教练之流也迅速地冲进人群,挨个给亚瑟热烈的拥抱。
    罗伊脖子上挂着的两条胳膊则早就不在了,而他则迅速地被挤到了圈外。
    罗伊耸耸肩,翻个白眼,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这真是养蛊——给自己养了一个如此厉害的对手出来。
    不过,他还是不太明白:
    亚瑟从昨晚开始,一直到刚才冲线,一直都很有点古怪,这究竟是为什么?
    罗伊被阻隔在人群之外。
    记者们的摄像机和闪光灯都是冲亚瑟而去的。
    但亚瑟被宝莱车队护得好好的,不给记者们任何“见缝插针”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