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原本已经不抱希望的刘康乐闻言,顿时开心的看向身旁的发小,文泽大手一挥,“就去街口的咖啡厅吧,我请你们。”
    他们离开后过了差不多两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辆车慢慢驶过,颜洛菲坐在车里,突然朝街边看了一眼。
    助理见状问道,“菲菲姐怎么了?”
    “没事儿。”颜洛菲按了按心口,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第9章 (小修) 跟颜家人再熟稔,……
    颜舒乐不知道自己歪打正着,无意中让颜洛菲错过了一个好剧本,错过一次爆火的机会,还拯救了一个因为梦想破灭差点自杀的年轻人和他几乎破碎的家。
    在原著中,刘康乐因为接连碰壁,心情不好,和发小文泽起了冲突,争执中不小心掉落了文件袋里的剧本,之后他心事重重的回家,准备接受家里的安排,出国读书。
    因为难过,他再也没碰过这个文件,自然也不知道文件遗失。
    而那个剧本被路过的颜洛菲捡到。
    两年以后,他接到文泽的电话让他去看一部最近大热的叫《罪有应得》的电视剧,刘康乐看过之后发现这部剧的一部分内容和自己之前写的剧本极其相似,编剧还写着自己和女主角颜洛菲的名字。
    刘康乐很茫然,这好像是他写的剧本,但是又不是他的剧本,当初他和很多公司都没有谈妥,就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剧本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不需要再有任何的改变。
    可是《罪有应得》不但改了名字,还增加了很多感情戏,还有里面一些案子,也多多少少有些改动,但是刘康乐大致都看得出来,因为除了新增设的人物,其他角色的名字都没有变化。
    刘康乐在网上查看关于这部剧的信息的时候,还看到女主角颜洛菲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起编写剧本的心得,还有说想要寻找这部剧的原作者的字样。
    她说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就惊为天人,并且很可惜这样的好编剧得不到好机会。所以才在联系不上原作者的情况下,擅自决定把这部剧拍出来,她希望原作者看到采访后联系她,她会把应有的报酬分给原作者。
    颜洛菲在采访中表现的十分善良大方惜才,看了采访的粉丝和观众们也对她连连赞叹,夸她慧眼识英有眼光,夸她坦坦荡荡,还说原作者应该感谢她,让自己的作品有了面世的机会,而且还能爆火。
    可是刘康乐却越看越生气,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被玷污了。
    刘康乐立刻在微博上@颜洛菲,表明自己就是原作者并质问颜洛菲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剧本改的这样面目全非。
    还放话说要告颜洛菲侵权。
    一部分路人因为刘康乐的言论清醒了过来,并对她表示支持,然而颜洛菲的脑残粉还有一些智障路人,却觉得如果没有颜洛菲拍了这部剧,谁知道刘康乐是谁,他的剧本也不可能火,还私信骂他白眼狼,说他过河拆桥。
    刘康乐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发展成这样,那一段时间他承受了很多攻击和谩骂,甚至还有极端粉丝找到他家里和他留学租住的公寓。
    他被房东赶了出去,找不到住的地方,父母也因为周志豪插手失去了工作,刘康乐没有完成学业就被迫回国,还得了抑郁症,几欲自杀,父母也老了很大一截,只能卖了房子搬回了老家。
    就连文泽为了帮他讨个公道,家里的武馆也因此倒闭了,文泽从小没有妈妈,爸爸也去世的早,最后只能跟着刘家人一块回了老家。
    最后刘康乐也没能挽回自己的作品和名声,在书里的结局和原书中的颜舒乐一样,成了反派炮灰,结果只是成为女主事业上的磨刀石,给了男主保护女主的机会。
    颜舒乐只知道大概的故事,对于刘康乐这样的炮灰路人甲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就算她知道了原书的剧情,估计也不会太意外,毕竟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个奇葩,写出这种三观不正的剧情可太正常了。
    也好在颜舒乐来了,刘康乐遇到了她,也不会再遇到原书那样的结局了。
    颜舒乐虽然知道这个剧本如果好好拍一定能大火,但是她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会这样打动人心。
    坐在咖啡店里,她马上投入的翻看起来。
    薛洋坐在她身边,对面坐着的就是刘康乐和文泽。
    颜舒乐很快被剧情吸引,看的很认真,薛洋就有些无聊了,和对面的两人大眼瞪小眼,尝试着说话。
    “你们是朋友吗?”
    “对,我们两家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
    “那就是发小了……”
    “恩,对……”
    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干巴巴的聊着,之后实在说不下去了,干脆沉默着各自玩手机,等颜舒乐把剧本读完。
    刘康乐给的只有大纲人设和前面一部分,颜舒乐正看在兴头上,却戛然而止,她意犹未尽的抬起头看向刘康乐,“第一个案子的凶手到底是谁呀?”
    没等刘康乐说话,她赶紧抬手阻止,“算了,还是不要告诉我,等电视剧拍出来了我自己去看,这样比较有意思。”
    刘康乐听懂了她话里的意思,一脸惊喜的看向她,“你真的打算投资我的剧本?”
    颜舒乐笑着点点头,“真的很好,故事也很精彩。”
    而且在字里行间,她能看懂眼前这个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文字的热爱,还有他内心的执着和彷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