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衡明世:“不过,朕也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把你所知道的全部,都说出来,朕可以考虑给你一个痛快,就算是……你没有在那箭上涂毒的回报,如何?”
    ————
    从关押鹰二的地方出来之后,天已经黑了,鹰三将水盆送上来,衡明世洗净了手上的血色,却依旧能闻到上面残留的味道。
    没办法,衡明世只能先去沐浴,才回到了封启的卧榻边,注视着封启的脸,渐渐地失神。
    在主线剧情里,封启是没有受伤的。
    他一路所向披靡,直达皇城,产奸除恶,登上王座。
    一切都应该是顺顺利利的。
    是的,就在刚才,他解锁了一部分的主线剧情。
    而鹰二就是那个触发解锁剧情的关键人物。
    不,更准确来说,那是真正的冷滨河。
    真正的冷滨河在一次狩猎中失踪了,现在的冷梵清披上了他的人皮,顶替了他的身份,还仗着他那张脸和死去的前一任国师有几分相似,故意穿着和前任国师相似的服饰,出现在先皇的面前。
    前一任国师名叫裘茗雪,因为常年待在祈天楼里,每次出行或者做法事时,脸上都是画着夸张的妆容,所以基本没人见过她的模样。
    有人说那是一个角色美人,倾国倾城,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丑八怪,因为太丑,只能把脸妆画得夸张,才敢上祭台做法事。
    大家众说纷纭,皆是猜测。
    没人知道上一任国师为何从不以真面目世人,也猜不出原因,只当是祭祀需要,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实际上,那只是因为,裘茗雪还有另一个身份。
    她就是先皇当时十分宠爱的凝妃。
    不怪衡明世之前都没有查出这个人,因为这位凝妃根本就没有登记在册,而当年与凝妃相关的人,都已经被处理了,遗漏下来的那么几个,要么销声匿迹,要么暗中蛰伏。
    她就像是被尘封了似的,无人提及,也无人敢提及。
    要不是鹰二的提起,让衡明世触发了这段隐藏剧情,衡明世压根想不到,原身那死去的父亲还藏着这么深的一个秘密。
    而那有着国师和皇妃双重身份的裘茗雪,才是原身的生母!
    裘茗雪死后,冷梵清为了给裘茗雪报仇,就顶替了冷滨河的身份,进入皇宫。
    而当时冷滨河的相貌,也确实和裘茗雪有些相似,再被冷梵清多添了几笔眉眼的妆容,再换上白衣,端起架势,让他整个人看起来与裘茗雪更是相似。
    先皇果然上当,找了这个很像的裘茗雪的人来担任新的国师,同时也是为了思念自己的凝妃。
    冷梵清也花了多年的时间,将自己脸上顶着的这张皮,画得越来越像裘茗雪,到了现在,这张有着冷梵清名字的人皮,基本上已经和当年正直年轻美貌的裘茗雪无异。
    所以,衡明世才会长得越来越像冷梵清,因为那本来就是衡明世的母亲的脸。
    谜团揭开,衡明世叹为观止。
    难怪安太后对他是这般态度,还总是想方设法的让他死。
    原来原身根本就不是安太后的亲生骨肉,而是一颗能给安太后带来荣华富贵和权力地位的旗子。
    还真是一颗好用至极的旗子,予取予求,且随时可以丢弃。
    加深原身还是个傻子,完全没有理智的自我意识。
    到了最后,只需要轻轻抛出“驾崩”两个字,就能让这个傻子傀儡从朝堂上消失,从百姓的认知里消失。
    安太后还真是算计得一手好牌。
    只可惜千算万算,到底还是算不过老天,
    ————
    第二天天还没亮,衡明世就命人擂鼓集军。
    泥石流来势汹汹,不但冲散了封家军,还冲倒了临山城的城门。
    眼下四散的封家军已经陆续集结完毕,但是被冲倒了城墙的临山城却还在抢修城墙。
    抢修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衡明世早在第一时间就命人在城中散播“天意”。
    好巧不巧,临山城在近几年里发展起了两大门派,一是清修门,二是玄武堂。
    是的,玄武堂,那个曾经派来无数人刺杀衡明世的玄武堂。
    不过现在,玄武堂的堂主早已经易主,玄武堂的现任的堂主姓殷,名时散。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坐上了玄武堂堂主之位的人,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衡明世的鹰卫。
    所以,就算衡明世没有进城,还是能第一时间和城里取得联系,然后告知鹰十三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虽然那场泥石流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是在百姓的眼中,它就是跟着封家军一起到来的。
    封家军想攻城,于是老天降下一场泥石流,冲倒了坚固的城墙,相当于直接破开了临山城的城门,敞开着让封家军进来。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再在城中宣扬一波“天意”,这叫城中百姓如何不信服?
    于是,守城军抢修城墙,却遭到了城中百姓的阻挠。
    他们从经常往来几座城走商的商人口中得知,封家军所到之地,杀贪官,除污吏,开仓放粮,将被贪官侵占的土地重新分配,还减免赋税。
    而且封家军根本不是在反叛朝廷,而是在重振朝纲!
    因为现在的皇城实质上是被安氏把控,以前是安太后,现在是安怀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