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九皇子对杨家许以王妃的位置,那么杨家会不会帮他简直一目了然。
哪个家族不想家中出个皇后?都是王妃了,那干嘛不拼一把。
想想霍家,出了一个霍皇后,至少能富贵三代。这样一本万利的事,值得很多人冒险拼一回了。
第69章 暗流涌动
宣城这里,在姚木兰的帮助下,一直小心躲藏的霍城终于得以喘息。不必担心有人追捕,能安心修养,身上的伤势也逐渐稳定。
可他担心朝局,没等身上的伤好全,就悄悄潜入宣城打探消息。
虽然漠北退兵,朝廷大军已经取胜,但是,因为不知城中是否还有钱家的探子,他只能小心再小心。
轻易不敢泄露行踪。
不过,经过几日的探访,发现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他也略微放下了心。
看来钱嫔的势力并没有他想的那么深,霍归为她效力也是因为有把柄在她手上。若非自己把他当成亲信,没有设防,霍归也未必能把自己害得那么惨。
只恨自己识人不清,钱氏又太过狠辣,才害了身边其他人。
确认了安全之后,霍城就主动联系上了同样驻扎在此的薛小将军,然后秘密送信回了京城。
一来报平安,二来,也解释一下自己为何会失踪这么久。
不过,霍归嘴里说出来的太子之事,他并未告知天授帝,只告知了谢东池和谢北章。
霍城相信天授帝对太子的感情,若是有确实的证据,天授帝会还太子一个公道。可眼下并没有其他证据,钱嫔虽不得宠,也是天授帝的妃子,九皇子之前也颇受宠爱。单凭一个死人的话,天授帝未必会相信。
实在是当年懿安太子之事的真相,太过骇人听闻。
若非霍归以为胜券在握,说漏了嘴,霍城也不会想到当年害了太子的元凶之一,居然是那时毫不起眼的钱嫔。这些年,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觉得是排位靠前或是母家强大的皇子做的,想要除掉太子,自己上位。那时的九皇子才几岁,钱嫔也不怕为他人做嫁衣?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误区,天授帝也好,霍皇后也好,这些年从没怀疑过钱嫔,还因为钱氏年纪轻轻就守寡,对她还有些愧疚。
一想到钱氏姐妹害了外甥,害了姐姐,也害了自己,却逍遥法外这么多年,霍城实在是意难平。
钱氏已经死了,可是钱嫔还在,安德侯府还在,当年他们既然敢做下那等恶毒之事,如今必须付出代价。
可是,再怎么生气,再怎么想给钱嫔定罪,霍城也清楚的知道,现在他手上没有证据。
时间过去太久了,久的足够钱嫔扫除一切痕迹。
而霍归死了,死无对证,他所说的话,也只有霍城一个人听到。若是霍城真的与她对质,钱嫔也完全可以推脱。
更何况,霍归还是霍家的家仆。旁人眼中,他对霍家也十分忠心。别说他已经死了,就算他还活着,愿意招认,钱嫔也可以反咬一口,说霍家诬陷于她。
所以,哪怕霍城知道凶手是谁,他也不能一纸奏疏告到御前,甚至不能泄露消息,以免打草惊蛇。
可若是就这么放过她,霍城是万万不愿意的。
他甚至下定决心,若是不能正大光明的将她绳之于法,哪怕不择手段,暗杀也好,行刺也罢,一定要她血债血偿!
而天授帝收到信,知到霍城已经安全了,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心。
霍皇后那他一直瞒着,可是霍皇后又不是个傻子,眼看她已经起了疑心,再瞒下去可就真的瞒不住了。
不过,霍城信里所写的,亲信被人收买,刺杀于他还是让天授帝震怒。
大敌当前,总有人不想着抵御外敌,只知道窝里斗。漠北大军刚刚才撤退,一旦霍城这个主帅出事,你猜他会不会卷土重来?
居然还买通霍城的亲信,想着除掉他,真是无法无天。
于公,霍城这次立了大功,为朝廷立了威;于私,这是自己的小舅子,老妻的命根子。无论是谁,想对他出手,在天授帝眼里都是不能饶恕的大罪。
天授帝果断同意了霍城的话,将他平安回来的消息掩下,准许他暗中调查。
与此同时,谢东池和谢北章也接到了霍城的来信。
比起对天授帝的避重就轻,霍城详细告知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再三提醒他们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安危。
钱嫔和安德侯府向来喜欢玩弄阴谋诡计,明的拿你没办法,说不定私下会使什么恶毒的招数。想想钱嫔,十年前就懂得用借刀杀人之法,除掉了太子,害得皇长孙流落民间,这些年,还能对着皇后装出一副温柔恭敬的样子,就知道她城府极深。
眼下,漠北之战大胜,逢此吉兆,天授帝也许很快就会立储。
一旦立了谢北章为储,九皇子登基的概率就会变得极低。大臣们各个都是人精,一旦储位已定,谁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钱嫔数年筹谋毁于一旦,又岂会善罢甘休!
谢东池看见霍城信中所说的话,再根据这段时间的禁军异动,基本可以推测出这对母子不甘失败,想要破釜沉舟了。
那和他们对上,也是早晚的事了。
这边,谢东池和谢北章加强了对九皇子党的监控,不漏过一丝风吹草动。尤其是杨副统领,更是特别关注,杨家外面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同时,也再三告诫妹妹南音和妻子安心,这段时间最好一直留在府内,无事不要外出。就算外出,也要告知自己,同时带足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