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根柱子上几道重要的水位警戒线刻度早已被腐蚀得不成样子。
    这种情况下,水文站的官员怎么可能不发现异样?
    除非他们都是瞎子。
    发现异样之后,秦鹤洲当下就命名手下可调动的四十多个暗卫去全面搜查,
    这一查,就查出了个惊天漏洞,涉事人员前前后后高达百余人。
    其中,首辅谢钧以及在内阁担任高职的几位大臣赫然在列。
    这几年间,他们贪污了地方知府上贡的银两数百万金,足足有半个国库之多,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一个数字?
    原来三年前,治水大臣被调换之后,两位新派去治水的大臣都是从内阁调用的人,他们与谢钧私下交好,再加之恒江洪灾有前人栽树,被治理得很好,已有七年没再泛滥过,所以他们做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那就是,
    将预治洪水的那波公款中饱私囊,结果导致了这三年间治洪物资供给不济、前后断层,而地方知府迫于谢钧以及内阁的压迫也不敢有异议。
    所以洪灾真正爆发的时候,治洪大臣担心朝廷怪罪下来,这才瞒上不报,最后使得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万亩田地被淹没。
    从铺线到收网,秦鹤洲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他将当地的知府、水监官与几位作为证人的渔民百姓一道带回了京城。
    在人证物证确凿的情况下,皇帝当场龙颜大怒,给了秦鹤洲御赐的令牌,将他任命为朝廷的特使,拥有抓捕犯官以及搜查私邸的特权。
    于是秦鹤洲当下就联合司礼监的人将谢钧位于京城的府邸给抄了,其中发现书画名迹、侍女美婢、珠玉好玩不计其数,大多来自地方知府的上贡和贪污的朝廷公款。
    另在京城郊外以及江南各地发现谢钧私邸,大大小小,共计二十余间。
    当秦鹤洲在陆府缉拿谢钧的同时,那张名单上涉及的所有内阁大臣也被一网打尽,在将他们押往大理寺的同时,司礼监手下的暗卫全盘出动,将他们的私邸抄了个干净。
    与谢钧有私交的朝廷命官皆被革职查办,其中自然也包括都察院御史傅文和以及他手下的一百名监察御史。
    而秦鹤洲因纠察有功,被皇帝任命为了新的都御史,他将徐子陵任命为佥都御史,又重新招募了百余名监察御史,在皇帝的授命下,彻查、整治朝廷官员。
    那段时间是大魏自建朝以来最为腥风血雨的一段时间,数百名官员被革职查办,内阁势力被连番修整,朝廷经历了一次大换血。
    自此,谢钧与内阁独大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许多老臣因经不起折腾而选择主动请辞,太傅陆鸿朗虽然在贪污风波中把自己摘了出来,但是因和谢家联姻一事仍被归于谢钧同党,后皇帝因顾念他先祖的功勋保留了他的官职与爵位。
    但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大魏的天已经彻底变了,内阁被削之后,皇帝又重掌大权,而他手下的两大监察部门让所有官员都望而生畏。
    其中最怕的便是秦鹤洲和他手下的十三道监察御史。
    而这位出身寒门,却高中状元,结果在三个月内将大魏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都御史也成了街坊传闻中最传奇的一位人物。
    只是,关于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
    在谢钧被流放边疆的前一天,
    刑部关押高官的昭狱中,“哒,哒,哒”,极有规律的脚步声在潮湿的牢房过道中响起,
    “秦大人,就在前面。”狱吏提着一盏灯在前方为秦鹤洲带路。
    在走廊的尽头处,狱吏停了下来,用钥匙打开了有些腐朽的铁锁,发出一阵“叮铃哐啷”的碰撞声。
    透过锈迹斑斑的栏杆依稀可见铺满甘草的地坐着一满头白发、佝偻不堪的老人,没有人会认出来他曾经是权势滔天的内阁首辅。
    在打开了牢房后,几个狱吏将他带了出来,他在秦鹤洲与司礼监暗卫的看管下登上了押往边岛的马车。
    而谢钧在登上马车的那一刻,却突然回过头来,一时间与秦鹤洲四目相对,只是如今谢钧那双已经老朽混浊的眼睛里蕴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秦鹤洲朝他笑了笑,“你这是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谢钧的那双眼睛在他身上来回打量,片刻后,发出了如老树般干枯腐朽的声音,“你现在一朝得意......”
    “这可真是冤枉我了,”秦鹤洲忽然出声道,只是未等他说完,谢钧又打断了他,
    “我经历了三代帝王,祖上世代为官,从进士二甲考入翰林院,散馆后成为了翰林编修,几年后进入了内阁,作过太子辅弼,最终走上内阁首辅的位置,当了近十年的首辅,这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宦海沉浮,步步为营,”
    说到这他忽然笑了起来,笑声中透着一股凄凉,
    “......可还不是落得如今这个下场,改朝换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的今天未必不是你的明天。”
    说完这句话时,谢钧回过了头,伸手撩下了马车的帘幕。
    秦鹤洲沉默地望着他的马车逐渐远去,那是他与谢钧最后一次会面。
    文昌十年,首辅谢钧被贬去官职,流放边岛。
    文昌十一年,谢钧于前往边岛的途中病逝......
    谢钧被流放的那一天晚上,有一位“贵客”登门拜访了陆府。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