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位后妃都是以姓氏作封号,不管出身如何,地位都是一样的,谁也没比谁的高。再加上都未曾承宠,惜珍以前听人议论过三位娘娘私下关系还不错,总约着一起打马吊来着。
    三位后妃中李妃出身最高,为李丞相的孙女。裴妃出身次之,是户部尚书裴清之女。唯一尚未有身孕的赵妃出身最低,是鸿胪寺卿赵正家的女儿。
    鸿胪寺卿是个正四品的官职,主职礼仪外宾之事,说起来算是个闲差。还是赵妃入宫之后,陛下恩泽封下来的。
    说起来赵家和惜珍,倒是有些特别的联系。当年赵正曾任禹州知州,而禹州正是宸王的藩地。
    赵正任禹州知州期间,因贪墨而连降三级,将女儿送进宫后才得以晋升。
    至于李妃的事情么……
    其实惜珍也略知一二。
    李丞相是鲁王的老丈人,向来是鲁王最忠实的拥趸,惜珍自然也在他府里埋了不少的眼线。
    李丞相生有两女,嫡女嫁给了鲁王成了鲁王妃,庶女则被下嫁给了一名姓房的进士。
    房进士靠着岳父得了一个七品的小官,夫妻志趣相投,生活不算大富大贵可也是和乐融融。
    可惜好日子没过太久,夫妻两人在一年内先后去世,只留下一个刚满八岁的儿子房博。
    房家那边争着要养房博,为了他父母留下的遗产甚至大打出手。
    李丞相实在看不过去,将外孙子接回了府里,想着不过是多一个人的碗筷的事情,等他长大后再让他带着遗产自立门户也不迟。
    李丞相计划的挺好,却没有算到人心。被他寄予厚望的嫡长孙女,竟然和房博互生情愫。
    两人虽说生活在一个府里,又是表兄妹的关系,可其实从小到大没见过几面,李丞相都不知道两人是怎么看对眼的。
    李夫人更是气急,大呼是房博这个野种带坏了她亲手养大的孙女。
    惜珍本以为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李丞相是绝对没有办法勉强孙女去参加选秀的。
    却没想到李丞相在朝堂上带头逼迫宋明煦选秀,在府里用房博的性命威胁孙女,让她心甘情愿的去参加。
    当年宋明煦选出三位后妃的方法很简单,最后剩下的三人,都是宁死也要入选的,所以他成全了她们。
    李妃入宫之后,房博想尽办法进了禁军。
    惜珍抬头看了看宋明煦的头顶,这么算来的话,他们陛下头上这顶绿帽子,戴了也有些时日了。
    而且现在看来,绿帽子还不止一顶。
    第22章 能多收拾一个。
    屋内安静的可怕。
    砚台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惜珍则在努力整理裴清一家的关系,想闹清楚裴妃有没有什么表哥之类的。
    宋明煦一摆手,砚台行了个礼得救了一样的退到了屋外。屋内只剩下宋明煦和惜珍两个人。
    “王兄有什么想问的?”宋明煦道。
    惜珍观他神色,见他表情平和嘴角带笑,便也稍微松了口气。思考片刻,问道:“李妃怀的,可是房博的孩子?”
    宋明煦没料到惜珍也知道其中内幕,略惊讶了一下,便点点头承认下来。
    惜珍摸着下巴看着宋明煦,半晌没有说话。
    不是说男人被戴绿帽子是奇耻大辱,是要和对方以命相搏的吗?怎么他们陛下被戴了两顶绿帽子了,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冷静。难道这种事情也是经验多了便见怪不怪了?
    总不会……
    惜珍不禁想到了先帝。
    宋明煦总不会陛下跟先帝一样,喜好男色吧?惜珍眉头微皱,之前她倒是没考虑到这一点。
    宋明煦不知她心中所想,不然非要解释一番。他之所以未曾临幸过三位后妃,只是因为他早知自己有朝一日会离开皇宫,所以不想毁人一生。
    当年他选秀之时,这三位妃子是无论如何非入宫不可,他这才让她们入宫的。
    他想的是他离宫之前,后妃里有心上人的,就给一笔钱让她们出宫和心上人隐姓埋名远走高飞。
    没有心上人非要留在宫里的,想必王兄继位后也不会为难,也能荣华富贵的过完这一生。
    因此对于李妃和房博的事情他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去管过。只是裴妃那边……
    和裴妃来往的人身份不一般。宋明煦让人暗中监视了良久,这才稍微有了点眉目。
    惜珍:“那裴妃的孩子……”
    宋明煦冷笑一声,“是哪位王叔的,说来还跟咱们是一个辈分的。”
    惜珍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这真是她没想到的。他们这几位王叔还真是为了皇位什么都敢做,连皇帝的后妃够敢去勾引了。而且看这人选,分明是下过功夫的。
    李妃当年进宫是为了保全房博的性命。裴妃则是认为自己才貌双全必定能迷惑住陛下,成为中宫之主。
    倒是赵妃的看起来像是为了父亲的官位,可据惜珍所知她是赵正做官前的原配妻子留下的女儿,和家人并不亲近。且入宫后除了偶尔跟另两位后妃打打马吊之外,其他时候连自己的寝宫都很少出,算是宋明煦后妃中最神秘的一位了。
    这么一比较的话,唯一有野心的就是想母仪天下的裴妃了。那位皇叔选择了裴妃,恐怕也是利用了这一点。不过……
    “两位后妃接连有孕,这……”惜珍望向宋明煦,她不相信这些人会如此大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