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舒舒坦坦是有了,但没想到赵祐利落的翻身上床,呲牙一笑:“娘子!”,说好的英年早逝呢?
    ————-
    文案二:好春三月,蓦山溪时候。二十四番风,只解管,吹花擘柳,悠游汴京,做一个富贵闲人。
    文案三:一开始,太子赵佑一脸冷漠:明家素来支持贵妃一系,他家三娘子忽然对我示好,其心必诛!
    后来,赵佑一脸宠溺:好好好,是是是,月奴说得都对!
    第7章 救老妇黛玉存心善   教针线嬷嬷用心教
    事关贾家凤凰蛋,众人都有些小心,却按捺不住心中的八卦之情,于是消息就秘密传播,越发得热烈。
    不到一个下午,已经传得有鼻子有脸。要说第一件事情还是当着贾母的面允许的,也就小憩了片刻,不算什么大新闻。第二件事情可就是惊天大八卦了。
    袭人本来是贾母给宝玉的丫鬟,自打给了宝玉就一心一意跟着宝玉,算得上是忠心耿耿,平日里也极是“稳重大方”,在小丫鬟们中口碑极好,没想到倒闹出这样的故事。
    众人将信将疑,要说这几个大丫鬟本来都是少爷内定的通房、姨娘,大家公子这个年纪有点什么原也没什么。可蹊跷的是,谁不知道宝玉房里数那个叫晴雯的丫头最出挑?晴雯长得艳丽,性子爽利,怎得倒没有她什么事?
    就有好事者专门找到宝玉房里的丫鬟晴雯,一五一十跟她说了,末了还特意添几句安慰,似乎知道她是比不过袭人心里委屈。
    倒弄得晴雯哭笑不得:她最不想做的便是姨娘,生平最恨伺候人,怎么会自贬身价上赶着去给宝玉作妾?
    偏偏那些人都刻意打量她脸色如何,她不得不换一副笑脸,省得那些人到处去说“晴雯姑娘听了分外不是滋味”。
    打发走了路人,晴雯心里倒有了盘算:人人都说宝玉房里晴雯是第一人,平日里袭人对自己就有些怪怪的,面上嘘寒问暖,可是每次自己跟宝玉单独待在房里袭人都会特意过来打岔,现在想来她倒有心。
    想到这里,晴雯“哼”了一声:“难不成骨子里就是个上用的奴才?眼急赵姨娘那些银钱?”,她虽然是个直肠子,却也想到若是谣言是真,那么袭人可就真拿自己当眼中钉了,不行!得赶紧想法子离开宝二爷才成。
    …………
    贾府里面纷纷乱乱,黛玉却在院里听白先生教诲。
    白先生开门见山问她:“近日里府中有传言,道是那薛家姑娘比你强,你可有什么不忿?”
    黛玉歪着头想了一遭:“初始心中便有些不忿,后想起爹爹在家中曾经教导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爹爹知道,岂不是笑话我连个规矩都没有,是以淡了那心思。”
    白先生称许的点点头:“你小小年纪有这份心性很不容易,子曾经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讲的就是要自己亲自多承担责任而对别人少责怪,这样就可以远离怨恨。做人无论男女,都要如此,若是心中常怀戚戚,终会害人害已。”
    黛玉认真点头受教。想起书中她被贾府上下称为“小心眼”,一部分是王夫人刻意传播,一部分是贾府所做实在太过分,而论及自身的缘故,的确自己有时过于尖刻外露,难免被有心人抓住把柄。想到这里她问白如雪:“白先生,若是有人步步紧逼,还要宽厚吗?”
    白先生一愣,紧接着马上回答:“孔圣人并不讲究一味忍让,他又有许多言论都让人力所能及的反抗,有道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黛玉认真听着,白先生见她有心受教又天资聪颖,教得越发用心。
    课业结束后,黛玉又主动跟着喜嬷嬷学习黼黻文绣,这是她主动要求的,书中她读到贾府上下说自己“从来不曾拿起针线”时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她针线虽不是一等一,却仍旧还算熟练,书中也看得出自己身子柔弱,因而外祖母纵容自己,不让做针线费神,不知道这样又扎了谁的心,偏偏编排自己。是以她现在一定要学好针线,就为的争那一口气。
    喜嬷嬷虽然没有明嬷嬷那么板正重规矩,手中却一手好绣活,听说她是宫中绣娘出身,明德皇后的小衣鞋袜都是她一手做的,技法不输江南那些绣坊的熟练绣娘。
    听说她要学习针线,喜嬷嬷先是不解:“大家女子又不是做绣娘。”,但看黛玉坚持,便约定每天抽出一个时辰学习针线。
    黛玉正对着绣框描花样子,却听院门一推,紫鹃进来了:“姑娘,绣线配到了!”
    她边从怀里的篮子里往外拿湖蓝色的绣线,便闲聊些今日见闻:“适才我在二奶奶那里领绣线,见有个穷苦人打扮的老婆婆跟着周大娘候在外面,一打听却是府里来投靠的穷亲戚。”
    闺中无有大事,便将这些琐碎日常讲来听听,她讲这个是给黛玉解闷的意思,没想到白先生倒心意一动:“穷寒之家日子难过,那婆婆想必是来打秋风的穷亲戚,不知道府中给她钱了么?”
    紫鹃摇摇头:“这我可就不知道了,我领了线就往回走,倒不知道后面。”
    白先生看向黛玉,黛玉想起这些天先生的教诲,说道:“先生前两天教诲我达则兼济天下,既然是个穷苦人,你翻翻箱子,将我们用不到的布料翻一些。”
    明嬷嬷深以为是:“姑娘这份心意难得。咱们深宅大院的,怎知道外面穷苦人的疾苦,若是遇上荒年,百姓卖儿卖女,我当年就是这么进的宫。”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