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时七:“死者钱贝蝶,女,年龄四十岁,未婚,毕业于明兰女子舞蹈学校,家庭住址华城绵阳镇安和村,母亲在十年前已经去世,父亲再婚并未再和家中联系过。”
    李中的手上出了汗。
    古时七看着他微笑的说道:“我记得李先生的老家好像也是绵阳镇的,你和死者是不是早就认识呢?”
    李中:“不,不是,我们以前不认识,绵阳镇那么大我们没有交集,在你说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她是绵阳镇的。”
    古时七:“是吗?”
    李中:“是的。”
    古时七:“李先生你知道吗?人的语言是会骗人的,但是身体和表情是骗不了人的,你知道你的表情告诉我什么吗?”
    李中没有说话,并且因为古时七的话他克制着自己脸上的表情。
    但有些东西是无法控制的,越想控制暴露的越快。
    一个人的情感是他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表情动作很多时候是受到情感的驱使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感状态之间,更加不知道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暴露了什么。
    在古时七提到他是否和钱贝蝶之前就认识的时候,李中虽然没有出现摸鼻子、转移视线、触碰头发这样典型的说谎行为,但是他的眼神是有变化的,视线方向发生了变化,视界大幅度扩大,这表示他现在正处于不安或者是害怕的心理当中。
    在古时时七问他为什么把钱贝蝶的行为定义为意外的时候,李中扯了扯嘴角,这是一个十分不自然的微笑,真正的微笑除了要看嘴巴的弧度外,还要看嘴巴和眼睛的动作,他的嘴角在向外拉扯,但是他的眼神很悲伤。
    并且在整个审讯过程中,李中的眼睛一直凝视着中间距离的某个点,全程没有和古时七对视。
    这是典型的拒绝行为,他拒绝对死者的死亡进行交谈。
    为什么
    古时七:“李先生你为钱贝蝶的死亡感到悲伤吗?”
    李中点了点头:“每一个人的死亡都是悲伤的。”
    是的,每一个人的死亡都是悲伤的。
    但是你的悲伤很奇怪,你很愧疚,为什么?
    甚至没有提起她的死亡你都觉得很悲伤,为什么?光是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就让你觉得很悲伤吗?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看到的某个杯子某件衣服就想起了某件事陷入了回忆之中,这种反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锚。
    我们之所以会把某个东西和某种情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这个东西的出现引发了特定的情感记忆。
    如果我们将钱贝蝶看作是心锚,那么李中对应的情绪是悲伤。
    一想起她就感到悲伤。
    他在为什么事情悲伤?
    审讯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之中。
    这个时候响起了敲门声。
    古时七打开了门,外面是唐云。
    唐云脸色有些严肃:“你让我查的东西查到了,居然真的是。”
    古时七接过唐云手上的资料,翻了两页,心中也十分的震惊。
    没有想到偶然一次聊天谈论到的东西居然和这次的案子有关。
    李祁所提到的他还在上大学期间看过的令他印象深刻的舞蹈就叫《奔月,当时的舞者也是因为意外事故从高空中掉了下来,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跳舞。
    而十五年后的今天,同样的舞蹈节目,同样的高空坠落,实在很难让人不多想。
    于是古时七便让唐云去查了当年的资料。
    当年在排练时发生意外的天才舞者叫做夏远远,在事情发生之后虽然大家都十分的惋惜,但是还是马上更换了表演的人选,由b角代替她上台表演,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
    那是一次全国的表演,只要你登上了那个舞台,你就会被很多人熟悉知道,你会出名,你的未来将是一片坦途。
    但就差那么一点点,她从高空降落,失去了光明璀璨的舞台,只能像个废人一样的躺在病床上。
    她所有的一切都被b角抢走了,b角抢走了a角的荣耀,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灿烂人生。
    而那个b角的名字就叫钱贝蝶。
    如果只是这样古时七并不会震惊,她震惊的是,在十五年前的演出工作人员那一栏,也出现了李中的名字。
    十五年前的那场演出前彩排真的只是个意外吗?
    第277章 落幕4
    告诉唐云让他将十五年前那场表演, 还有夏远远后来的情况查清楚后,古时七又回到了审讯室之中。
    李中有些坐立不安。
    古时七也没有兜圈子,直接将那份材料放在了李中的面前。
    古时七:“你还坚持说你和钱贝蝶不认识吗?”
    李中看着面前的黑纸白字, 脸色有些苍白。
    不要慌,李中对自己说,不要自乱阵脚, 这个警察才几岁, 她根本没有证据, 只是怀疑而已。
    李中在加强自己的心理建设,但是古时七的下一句话让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古时七:“是的, 我们现在只是怀疑而已, 但是太过于巧合了啊,难道说这个奔月这个舞蹈是个诅咒吗?谁跳谁死?”
    “十五年前夏远远在彩排的时候意外摔下从此再也不能跳舞彻底告别了舞台, 十五年后的今天钱贝蝶在跳舞的时候也摔了下来, 死了。”
    古时七:“这是一个相同点,还有一个相同点, 就是你啊李先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