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梦里后孟和玉记起了一切:昨晚的人叫钟承明,是个搞生物工程的科学家,那座雨中大宅是二十年前他的家,自己被桎梏在有关他童年的梦境里。
孟和玉对钟承明有了两种记忆,梦里的、以及现实的。而这两种记忆互不相通,记得梦里的钟承明就不记得现实的钟承明,反之亦然。
孟和玉循着昨晚那小偷小摸的途径再一次爬进了钟家二楼。依然被束手束脚地绑在椅子里的钟承明,这一回变成了青少年的模样,在见到孟和玉之后并没有流露出惊讶的神色,显然他也对昨晚的事有印象。
在钟承明而言,对孟和玉的记忆也一分为二,现实的与梦境的互不相通。但他的情况要好些,因为他隐约能感觉得到,眼前这张漂亮脸蛋有一丝熟悉。
“我帮你松绑?”孟和玉主动提议,钟承明微微点头。
这回孟和玉直接取了剪子,一刀剪开了绳结。钟承明从椅子里站起来,扭着手腕望向书桌上玲珑小巧的古董钟。距离父亲回来还有一段时间。
“我已经预约了做催眠治疗,不过排期还要几天,”他告诉孟和玉,“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得每晚都回到这里来。”
听见钟承明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孟和玉不禁面露喜色:“那可太好了,或许我们也能在梦里找找原因。你说,会不会是这房子有什么特别的?”
钟承明思忖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这是梦里的房子,不过是一种梦象的呈现,症结所在应该在更深层。”
即便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钟承明讲话依然有一种成熟的官腔,从遣词造句里体现出来。孟和玉只觉他每句话都自带权威认证,很能让人信任,立刻就同意了他的看法。
又问:“那更深层是什么?”
“应当是我的心理状态,毕竟这是我的梦。”
孟和玉低头看钟承明被麻绳勒红的手腕,心下了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眼前这个人的童年并不幸福,而童年的影响深远,或是一个人一生心理状态的基调。
“我目前的推测是,兴许现实世界里我发生了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比如无意接触到了什么心理暗示,”钟承明继续道,“然后我开始不停地做这场梦,毕竟这个场景——”
他指了指红绒布镶银边的椅子,一根食指粗的麻绳还横挂在两把扶手之间,像一道摇摇欲坠的吊桥。
“这个场景,确实有理由让一个小孩印象深刻。”钟承明道。
童年的记忆大多模糊,能清晰地保存到成年后的,的确该是最独特的。
虽然这种独特叫人弃之敝履。
钟承明接着叙述:“我清楚地记得这个场景,所以在接收到相关的心理暗示之后,我就开始每晚都梦见它,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解释。而你,我推想是个我创造出来的人,我的大脑想要——”
他还没说完,孟和玉已忍不住插嘴:“前半段我同意,但后半段不对。我不是你创造出来的,像你一样,我也有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介绍过了,我有自己的父母,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中国人。”
“那你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梦里?”最合理的解说被推翻了,钟承明不由得皱起眉,“而且我感觉你是这一串事件的关键,说不定你是我幻想出来的玩伴,我的大脑想要对过往的创伤进行疗愈,所以虚构了你这一个形象,等我能够完全从创伤里复原,这梦境就会消失。”
这在钟承明而言确有依据,因为他不得不承认,孟和玉不偏不斜地就长在他的审美上,尤其那一对纯洁的蓝眼睛。
孟和玉大概在十五六岁,最纯洁的年纪。
他单是立在这里,双手随意垂在两侧,这样一种简单的形象,在钟承明的眼里就无限接近天堂。
换成通俗的句子,即孟和玉长得完全就是他的取向狙击,命中率百分之百,叫钟承明不得不怀疑,这人根本就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而孟和玉并不知晓钟承明这无法宣之于口的证据,只思索着钟承明的推想,在他自己而言确实有道理。
但在他孟和玉而言:“说不通啊,因为我真的就是我,是被困进你梦里了,不是被你创造出来的。你想想啊,你的大脑想给你虚构一个朋友,为什么会虚构个混血儿?还精准到是要中俄混血?长大了读国际贸易?”
“大脑有它自己的想法。”
孟和玉:“……”
钟承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意识只是冰山一角,占比最多的是冰山之下的潜意识,大概九成。”
孟和玉对这说法有点印象,但他还是不可能同意钟承明的假说:“可我真的不是你幻想出来的。”
钟承明突然不再说话,只是盯着孟和玉,盯得孟和玉不知所措:“干、干嘛……”
“但你长得的确像我幻想出来的,”他最终还是告诉了孟和玉,“你完全符合我的审美。”
孟和玉眼里有困惑:“啊?什么意思?”
钟承明于是将这句换成了更直接的大白话:
“就是说,你长得很像我的梦中情人。”
--------------------
钟哥直接开大!
第6章 我对恋爱关系没有兴趣
孟和玉当即怔在原地,皮肤底下的血管都猛地跳动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