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所以房子在发现这件事之后,第一时间所做的事情,是用强度很高的暗示让林黛玉失去对贾宝玉的那种特别的好感,让它只是亲戚玩伴之间的感情。欲速则不达,所以房子并没有让林黛玉直接厌恶贾宝玉什么的。这个聪慧的女孩,如果真的遇到了那种状况,还说不准会不会发现这其中的不对劲呢。
    房子从来都觉得黛玉的聪慧在整个贾府中都没人比得上的,只不过因为见识和年龄的原因,她的聪慧终究还是受到了限制。但只要慢慢改变她所接触的一切,黛玉脱胎换骨也不会花费多少功夫。
    在这种影响之下,贾府中人渐渐觉得,黛玉变了。
    原本黛玉的性子,说是温柔可人,实则有些软了,要是人家说她几句闲话克扣她点用度,她多半就忍了,甚至不高兴也不在当面表现出来,只在私下哭一场了事。而现在,她就不给人好脸色看那是轻的,秉持礼仪的黛玉可不会打骂人,也不过就丢出去一个极度不屑的眼神,摆明了看不起这种嘴碎鄙薄的货色。
    按说,黛玉本来就有资格不屑贾府中的人,她父亲林如海是怎样的人物?江南鱼米之乡的高官,那可是皇帝的心腹,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而贾家不过就是仗着祖宗余荫充大户的一群人,怎么能和黛玉相比?
    只是贾府中的人可看不见这些,她们只觉得这里是国公府,任是一般官员也比不得的国公府,林如海当年娶贾敏都是高攀了,而黛玉寄人篱下还好意思这么高傲?那些本来就对黛玉颇有微词的丫鬟婆子们更是觉得不得了了。
    最后,事情终于闹起来了,不知道是谁在贾宝玉面前说了黛玉的闲话,还颇多人为之佐证。
    劝君更饮一壶酒
    这支簪子,可真是个宝物。
    人总是对自己的改变最难察觉,在心理暗示之下,林黛玉的某些处世方法渐进啊改变,但她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不同,反倒以为自己这段时间的顺利是因为那支神奇的簪子,此时想起那天看见的诡秘女子所说的果报,倒是更加加深了几分认同感。
    也就是说,原来她这边葬花,竟是被上天所认同的么?也不知那日所见的女子究竟是什么身份,竟然有如此神妙手段。
    思忖着房子身份的黛玉越发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贾府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扯开了去,却不知道就为这,她已经是多久没有想到那些让她难过悲怆的事情了。
    那支簪子的心理暗示,可不仅仅是针对黛玉一个人,更还有影响黛玉周围人的效果。一方面为了给黛玉一个好名声,房子在簪子上附加的基本法术是让人对黛玉产生好感的,但是细细算下来,却又有着不同。
    贾府终究是要败落的,让贾府众人对黛玉产生好感仅仅是可以帮助黛玉在贾府中生活得好一点,却可能会把黛玉拖累在这贾府,最后和贾家的人一样沦落了去。毕竟黛玉心思纯净,人对她好一分,她便还人十分。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房子在贾家上层的主子这一层里,施加了屏蔽这种好感的法术。要改善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其实只要这些下人就可以做到,至于这些主子们,谁在乎呢?至少有房子在,他们要对黛玉做什么,还得看房子是不是愿意这件事发生来着。
    在黛玉之外,因为对贾宝玉的不良印象,为了隔离他和黛玉,房子选取了薛宝钗来作为自己下手的棋子。
    薛宝钗和林黛玉,说实在的算是贾府中诸多女子中最拔尖儿的两个,可惜的是薛宝钗此女的性格算是这个世界一致承认的大家闺秀,却偏偏不是房子喜欢的类型。亲疏有别之下,房子自然是会帮助黛玉。反正要说的话,薛宝钗自己表现得也很喜欢贾宝玉,还使出各种手段贬低林黛玉从而抬高自己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这样想的话,其实房子的选择也没有错不是?
    这样想着的房子直接在薛宝钗身上施加了针对贾宝玉的强力魅惑术,而贾府中的其他人,以薛宝钗本身的心智又不是不知道去拉拢,也不需要房子多做安排,倒是省心。
    人心往往是影响这个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因为心会决定人们的行动,从而改变这个世界。
    在房子将诸多安排一一到位之后,很多事情就开始变得完全不同起来。而红楼这个故事的轨迹,也像是脱轨的过山车一样开始狂乱起来。
    贾宝玉开始整日整日追着薛宝钗跑,王夫人对此乐见其成,贾太君只觉得这是王夫人教坏了自己孙子,明明她是希望两个玉儿在一起的,所以此事一出,老太太对于王夫人就多了几分刁难之意,让王夫人很不好过。
    薛宝钗算是十分得意了,对于曾经把林黛玉放在心尖尖上的贾宝玉现在捧自己,她只觉得是证明了自己比林黛玉强得多,也因此总是在各种不同场合有意无意地用言语挤兑黛玉。到底,一直以来薛宝钗都被周围的人说是最出色的女儿家,到了这贾府之后却处处都有个林黛玉压着她一头,她怎么会不记着?这时候一旦有了可以踩压回来的理由,她几乎要压抑不住了。
    不过很可惜,在心理暗示的影响之下,黛玉对什么贾宝玉之类的人物完全不重视,至于贾宝玉喜欢谁,薛宝钗在这府中是不是更受欢迎,关她什么事?她如今的心思几乎都被那神奇的簪子和那日见过的神异女子所占据了,毕竟现在年龄还小,自然是对这种事充满了好奇。说不得,她真是见了一位仙人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