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怪不得原主什么都需要自己争,因为父亲不喜她,母亲靠不住,哥哥是残废。
    不容易。
    进了入淮阁,庭院有株百年古桃树,虬枝斜倚。这个时节落尽了嫣红,唯有小小青果点缀枝头。
    薛湄进了堂屋。
    入淮阁只有两个丫鬟,两个粗使的婆子。除了哑巴,另有一丫鬟,能说话,但是鲜言寡语。
    “大小姐,夫人还有一刻,您稍坐。”那个能说话的丫鬟,言辞简洁,说罢就退了出去。
    薛湄怀中抱着猫儿,轻轻拂过它柔软背脊。
    已经二十天了,她的猫后背上长出了细软绒毛。原来,它是纯白颜色,又有一双鸳鸯瞳,是薛湄最喜欢的那个品种。
    她轻轻撸猫,等待着她所谓的母亲。
    古中国的计时方法,跟后世不同。丫鬟口中的“一刻”,并不是十五分钟,而是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为一刻,四刻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比如说影视作品里司空见惯的“午时三刻”,便是中午十二点整。
    薛湄便这样坐着,等了一刻,她的母亲才从佛堂出来。
    她尚未走出门,薛湄就听闻了很清晰的檀香,这是礼佛之人身上惯有的香味。
    人未至,香先闻。
    旋即里间的珠帘撩起,一阵清脆悦耳的乱响,大夫人潘氏,也就是薛湄这原主的亲妈,终于出来了。
    她四旬多年纪,肌肤是不见天日的苍白,眼角有抹不平的细纹,眼睛看人的时候带三分冷意。
    “你来了。”大夫人口吻平淡,不带半分温度,“近来都好吧?”
    薛湄:“都好。”
    “可有认真读书?”
    “读了。”
    “针黹女红,也不曾落下吧?”
    “是。”
    “在你祖母跟前,要日日请安尽孝,不可荒废;要听你乳娘的话,带下人要仁慈,切莫失去侯府大小姐的宽和……”
    薛湄静静听着,觉得她这位亲娘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每个月见女儿一次,背诵这么一段话。
    薛湄本不该使坏的,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可她见这位母亲实在冷漠得厉害,就忍不住想要使坏。
    她打断了大夫人的话:“我最近在读《妙法莲华经》和《楞严经》,有些不懂,母亲能否解疑?”
    大夫人一愣。
    “你、你有何疑问?”大夫人问。
    薛湄:“母亲觉得,女儿家读《妙法莲华经》好,还是《楞严经》好?”
    大夫人略微愣了愣。
    “《楞严经》实在太复杂,女儿有点读不懂;《妙法莲华经》说人人皆可成佛,不分贫穷贵贱。是否读通了后者,前者就不言而喻?”薛湄又问。
    大夫人整了下表情,道:“这个是自然。你先读《妙法莲华经》吧。只不过,你小小年纪,倒也不必读经,平日里多行善事即可。”
    薛湄道是。
    大夫人生怕她再问,便说自己要诵经了,请薛湄回去。
    离开了入淮阁,薛湄立在翠竹林前,略微沉思。
    “大小姐,怎么了?”丫鬟彩鸢问她。
    薛湄摇摇头。
    她没有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
    这位亲妈,可不像是个信徒。
    信徒都是很虔诚的。
    大夫人一听薛湄说要读经,居然劝她不要读,这不是信徒的行为。信徒一般都会很高兴有人肯加入她的信仰,这意味着女儿对她信任的认可和追捧。
    谁都需要认可。
    大夫人劝薛湄不要读,无非是担心薛湄真的拿经书去问她,她答不上来。
    而薛湄提到的《楞严经》,是唐朝中期才有的。依照薛湄的判断,这个年代绝对早于唐朝,所以世上还没有《楞严经》。
    《妙法莲华经》则比《楞严经》早个六七百年,它应该是有的。
    “这位亲妈,信佛信得也太粗糙了,恐怕只知道个《妙法莲华经》的名,连读都没读过吧?”薛湄忍不住腹诽。
    那么,大夫人躲在入淮阁,绝不是为了礼佛,她到底为什么?
    因为儿子残疾而心灰意冷吗?
    心灰意冷,不更应该好好礼佛,寻求一种精神寄托吗?为什么礼佛只是个借口,连最起码的经书都没看过?
    薛湄有点搞不懂了。
    她一边沉默着,一边往回走。
    丫鬟彩鸢还以为她是介意夫人冷淡的态度,便劝她:“大小姐,你莫要难过,夫人一直都是这样的,都八年了。这八年,哪怕没有夫人,您不也熬过来了吗?”
    原主今年才满十七岁。
    也就是说,她从九岁开始,这府上最应该庇护她、照顾她的亲妈,就抛弃了她;而她应该依仗的长兄,变成了残疾。
    父亲和祖母偏袒二小姐,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只是,没有了母亲和大哥,原主才去寻求另外的感情寄托。
    只可惜,她没寻到,还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跳梁小丑。
    薛湄为她感到难过。
    这次和上次去见大夫人,薛湄心口都有种难以言喻的哀伤。这不是她的感情,而是原主的。
    “唉,可怜的孩子。”薛湄叹了口气。
    她年纪轻轻便离开了人世,由军医薛湄取代了她,到死都没享福。一辈子渴求爱护,却无人爱她。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