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压抑了一路,以为会迎来孩子的怒气,却没想到是感谢。
    回想起来,每一次的小会陈逸都是只听不说。
    如果他们说得对,他后来会在行动里改正;如果不对,他也从不顶嘴,只是用事实证明他才是对的。
    他从小就不爱表达,说不上听不听话,但是也这么好好的长大了。
    陈绍华和他是一个性子,忽然温馨起来就不适应。
    陈母只好出来回应:“是你自己的造化,你张叔叔跟我们说了你为他做的事,如果没有这一层铺垫,他或许也不会这么快接受我们。”
    陈母唱好了红脸,陈父这才开了口:“你今天过于莽撞,不知礼数,你们年纪太小,万事还要再多考量,五年很长,要走的路还远着,你是男人,担起责任来,不要沉迷一时,让人家女孩子现在吃亏以后受苦,好好把学上明白了,别的,毕业再说。”
    父亲是在解释,今天在张家为何丝毫没提他俩的事。
    陈逸在张家时便考虑到了,所以转了口风随他们回来。
    “行。”
    他这一声,便是应下了。
    小会结束,他起身回自己房间,到了门口又转过头来。
    “既然这样,在群里答复答复你们的兄弟姐妹,别显得我的人没被认可。”
    说罢关门离开。
    留下愣怔的二老,对视着无奈摇头。
    儿大不中留。
    张若琳回校才知道,这个假期很多同学都没回家,留在北京找了实习,即便是回了家的,也在家乡找了实习。
    反而是她,一个社会实践狂魔,不疾不徐的,没找实习,也没做别的工作,就这样享受了一个奢侈的假期。
    大三了,一个比一个焦急。
    尤其大三下学期,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以后的路径,是保研考研,还是准备找工作,找工作是选择大平台还是创业公司,要不要进入体制内,要不要自己创业,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京,或者选择更适合发展的城市……
    这一次的选择,是大家头一次真正面临选择。
    在大学之前,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达到的情况下选择最好的学校就可以。
    大学毕业,面临的才是真正的人生选择。
    而这一切,从大三下学期就要开始思考。
    张若琳是有保研资格的,区别只是保本校还是外校。
    Q大的综合实力自是不必说,但法学院并不是国内最强的,本科更注重第一学历,研究生则更注重专业,其实冲一冲外校热门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纠结的点在于,Q大法学院的刑法首屈一指,以高莹教授为首的刑法、刑诉天团在法律界是执牛耳的存在,如果要留本校,那么一定是选择刑法方向最有前景。而她又动了要学民商法的念头,理由很世俗:她的身份背景是入不了公检法的,如果专业对口,大概率是做律师,这个职业对女性不够友好,尤其刑辩方面,而民商法对于女性就友好很多,一些公司的法律顾问甚至更倾向女性,并且民商来钱快。
    她喜欢刑法。
    她需要钱。
    到了这一年,正如樊星烁说的那样,她已经完全没了回老家发展的想法。
    想留在这座城市。
    如果没有足够稳定的收入,又怎么能支撑在这的生活成本?
    另外她还想把爸爸和外婆接过来,给父亲开个培训机构。
    这么计算着,怎么都是选□□商法方向更合适。
    于是在陈逸忙着考语言,考各种证书的时候,张若琳在物色学校和导师。
    每天一闲空下来,就跟各大高校辩论队的人了解他们法学院的导师,扑在知网上看论文。
    陈逸听她打了几次语音,才问:“你不学刑法了?”
    “在考虑。”
    “不喜欢了?”
    “喜欢……但是我要吃饭啊,学刑法的话,以后的路就稍窄些,我怕我没有那个抗风险的资本。”
    资本?
    陈逸挑眉:“你要什么资本?”
    张若琳掰着手指头:“刚毕业肯定是先考虑生活成本,租房子可贵呢,我做过中介,工作几年后得买房吧,这是笔巨款,然后还想……”
    她念叨到半,觉得这个话风向不太对,实在很担心某人财大气粗地说他就是资本……
    不过,事实是她多想了。
    陈逸只是煞有其事地点点头:“独立是好事,更自在洒脱。”
    她扑过去亲了他一口。
    张若琳以为他不打算干涉,任由她自己做决定了。
    可接下来,接连一周他带她刷了数十场刑事案件的庭审,就连在家吃饭都开着庭审直播,还会评价哪个律师更厉害。
    周末。他忽然说他要领着她去步潼家串门。
    她疑惑,怎么要去步潼家,换了身份,作为他的女朋友,再见到步女士和项凌,她总有一种见家长的羞赧感。
    步女士和项凌都像是早就知道一般,熟络又自然,还当她只是张若琳来看待,让她感觉舒服许多。
    家里还有一位老人,是步女士的姑奶奶,步潼的太姑姥姥,已近90高龄,仍身体硬朗,风姿矍铄。
    一经介绍,张若琳瞬间愣怔,好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步教授,久仰您。”
    听着像是恭维,但却是她由衷的话。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