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温时书出身士族,自少年起才冠天下,成了魏朝的肱骨之臣。他譬如中秋之月,皎皎生辉,温柔出尘,是不可多得的君子。
没人知道这样好的他,该许配怎样的佳人。
直到某日书院里多了个娇娇软软的小姑娘。
玉芙心性纯善,因变故卑微谨慎,以获生机,却还有细不可见的反骨,这一切都被温时书看在眼里。
授她诗书,传她礼仪,温柔用心的待她,让她堂堂正正的挺起了脊梁,也让她有了依靠和归宿,是她最敬爱的先生。
*
直到玉芙及笄的那一天,昔日娇娇弱弱的小姑娘,不知何时变了模样。
温时书竟有丝悔意,将她教的太过聪慧,以至于自己都无法琢磨她的心性。
镜中的玉芙眉目如画,芙蓉如面,倾国之姿难掩,瞧见后头那温柔的人,娇娇的浅笑道:“先生,芙儿心中有一人,匿藏在心许久,今日想请先生与我说媒。”
“哦?是谁?”后头的温时书神情淡然,可暗地里早都握紧成拳。
小姑娘见他走近,美目流转巧笑倩兮,转身就扑入他怀中,“先生觉得呢?”
阅读指南:
1.1V1双处,男女主有年龄差。
2.架空为主,勿要考据。
3.双向奔赴甜文。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爽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玉芙、温时书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娇软美人的师生恋。
立意:在困境中也要努力生活。
第1章 玉芙
江南小巷,粉墙黛瓦。傍晚时分凉风徐徐,油纸伞下雨声淅沥,落在地上化为涟漪,河边的“小娘鱼”①都收起了衣裳往巷子里跑去。
温时书正撑着伞往家里走去,一席白衣裹着秋日凉风,寒冷的水气攀附在他那如画的眉眼上,听得耳畔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不由得护住了手中的荷花酥,任烟雨笼罩,油纸中的点心还是留有余温。
这是姑苏城中苏记铺子里的招牌,咸香软糯,深受姑娘们的喜爱。
推开书院的大门,庭院里的桂花已经落败,留得淡淡余香,也要被这场秋雨冲刷殆尽,瓷缸中的水早就满溢了出来,里头的锦鲤正撷着残藕,白尾红身,煞为可爱。
屋里的人听见声响,也撑了伞出来,这是他找来伺候玉芙的婢女,名叫小桃,不过十四的年纪,瞧见是他回来了,不由得眉开眼笑。
“主子回来了,灶房里正温着吃食,此去姑苏城可累?”
温时书走进廊下,将油纸伞收好后才抬眼,眉眼含笑,“不累,玉芙这几日可曾习惯这里的生活?”
小桃接过了那柄伞,提及此事略显低落,“姑娘还是难以适应,想来县城里没应天府讲究,就连酒楼里的吃食她都难以下咽,已消瘦了许多,只食每日一碗桂花藕粉。”
温时书闻言不觉奇怪,将手中点心递了过去,神情温柔如玉,“我去给她做些吃食,这是在姑苏城里带回来的荷花酥,且让她垫垫吧。”
宛如谪仙的身影也随即往灶房处走去,路过的地方都沾染了些淡雅的山茶香。
玉芙是他在池州府讲学时偶尔救下的姑娘,询问得知,乃是当朝大儒孙女,因祖父被卷入“南北榜”②,全家跟随戍边,途中与家人走散,自幼娇贵的她受不了路程之苦,差点香消玉殒。
温时书曾任丞相时,在翰林院曾遇到过其祖父,颇为敬重这位为人慷慨的大儒。带玉芙医治后,曾想托人将她送到家人身旁,后来念及路途遥远,又收到刘家托他照拂的书信,便把她留在了身旁。
两人男女有别,他便托付家有女眷者照顾,谁料几经周转下,玉芙完全不能适应,初秋时还生了场大病,就被送回了书院。
经过窗棂前,温时书无意间瞥见了模糊娇俏的侧影,叮当镯因慌乱而作响,留得藕粉色的衣裙一角。淡淡的墨香从中飘出,书桌上的画卷墨迹未干,微微泛黄,显然画了好些时日,留白着墨恰到好处,勾勒渲染予画神韵。
描绘的十二花神图,正停留在十一月的山茶。
温时书停步而望,侧院的白山茶含香而绽,叶子滴翠晶莹,在这寒风细雨中亦不少温润清雅,纯洁无瑕,耐寒耐冬,风姿绰约。
玉芙来到书院不过五日,据他人所言,几月来颠沛流离,性子胆小甚微,平日见不得外人,心中郁结已久,难以开解。两人虽同住屋檐,因他去姑苏城讲学,几乎不得见。
他对她的印象,多停留在池州相遇之时,小姑娘杏眼含泪,和家人失散惊慌失措的模样。念她年幼,这几日时常惦念她的情况,想要找机会与她谈谈,帮她疏导心结。
眼下的十二花神图,却让温时书眉眼蕴笑。
若是长久心中郁结,便不会有闲情雅致用心绘制此图了。小姑娘长久离家,不能习惯本就正常,有些话还是有失偏颇了。
温时书撑起水墨江山的油纸伞后,径直往灶房处走了去。
*
酉时初,秋蝉鸣了两声后,安定县渐渐归于平静,家家户户都飘了抹炊烟,淅淅沥沥的秋雨终于停了下来,寒霜笼罩,只有这人间烟火气才能抚平此间带来的寒冷。
书院的花厅里,红泥火炉温着热汤,热气从砂锅中缓缓而起,桌上摆放的是香气扑鼻的间笋蒸鹅,以及鲜嫩的鲈鱼脍,清爽的冬瓜鲊,用芙蓉花做成的雪霞羹,还有蟹肉饱满的大闸蟹,主食则是碗热腾腾的阳春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