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陆烟握着行李箱的手一顿,瞥了眼自己的位置,掀唇回:“刚到。”
    那头沉默半秒,继续问:“那我在负二楼停车场等您?”
    电话挂断,陆烟提着行李箱走向电梯,等电梯的间隙,陆烟翻出手机打开百度查了一下姜玫的词条。
    【姜玫,演员,曾出演《天赋》《捧杀》女主角,25岁获影后,同年退出演艺圈,已婚。】
    百度百科词条只短短几十个字,配图还是当初的剧照,陆烟却对这人印象极为深刻。
    《天赋》大火时她才高三,那是个还没有白舒的时代。
    那年周驰人在美国,而她在江城。
    天赋出来时,周围人都在讨论女主角姜玫有多好看,讨论剧情有多精彩,她刚开始没在意,后来在路边等红绿灯正好看到大屏幕上的剧照。
    她当天晚上就去电影院观了这部影片,看完电影,她一个人在路边坐了大半夜。
    影片女主身世跟她很像,被父母抛弃,被世界抛弃,被所有人抛弃,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爱人却无果,最终女主死在了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很长一段时间陆烟都认为影片女主的结局就是她的归属,她出国那几年还特意翻出《天赋》看过,她以为姜玫后续会大火,却没想,那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姜玫拍的电影。
    直到回国前夕,《捧杀》电视剧播出,姜玫的名字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
    那次以后,她倒是关注了她微博,却没有任何交流。
    直到姜玫25岁息影,在网上发了最后一条微博,陆烟才用小号转发并加了句:“影坛又少了一位演员。不过,开心就好。”
    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她竟然能与这位有接触。
    听说——她嫁了一位北京城里最有实力的那位公子哥。
    也不知是真是假。
    正想着,电梯已经抵达负二楼,陆烟回过神提着行李箱抬腿走出电梯门。
    刚走出电梯就收到了一条短信,陆烟取出手机打开短信看了眼——【A区,车牌号京A0405,黑色保时捷】
    看完,陆烟关掉手机扫了一圈停车场,最终在右前方找到了A区,以及那辆打着双闪的保时捷。
    看来,传闻应该是真的。
    陆烟顺势瞧向驾驶座上的女人,女人半垂着脑袋,露出小半张脸,深红色圆领毛线衣衬得本就白皙的皮肤越发白。
    搭在方向盘的那只手更是冷白、白得反光。
    此刻,她坐在里面宛若雕像,却让人移不开眼。
    看了两秒,陆烟伸手取出相机,对完焦,默默按下快门,按下的瞬间,女人下意识抬头,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只见,女人朝陆烟友善地笑了笑,眼神示意她上车再说。
    两分钟后,陆烟坐上保时捷副驾驶。
    车门合上的瞬间,姜玫歪过头打量了两眼陆烟,嘴上夸赞:“陆小姐,你本人很好看。”
    夸完,又问:“时间还早,我带你去喝杯咖啡?”
    陆烟点了点头,遵从姜玫的提议:“可以。”
    紧跟着,保时捷慢慢开出停车库,上了高速。
    陆烟不是第一次来北京,对城市建筑也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对这高楼大厦并没有多热衷。
    车厢里一片沉默,到底是第一面,多少有点尴尬,陆烟虽然有心说话,却也找不到突破口。
    直到开到二环附近,陆烟才偏过头望了望驾驶座上的姜玫,见她目不斜视、开车时很是谨慎。
    跟她的开车技术比,可以说是很温柔。
    收回视线,陆烟舔了舔嘴唇,问:“128摄影展主办方是您?”
    “不是。”姜玫摇头否认。
    陆烟一脸疑惑,“不是?那今天怎么……”
    对上陆烟疑惑的眼神,姜玫有意放缓车速,一边翻手机一边跟陆烟解释:“受人所托。”
    说着,姜玫将手机递给陆烟,陆烟伸手接过,一眼看见屏幕上的那句:麻烦沈太太了。
    再看发微信的人,不就是周驰?
    周驰跟姜玫认识?
    正想着,耳边传来一道温柔的嗓音:“周先生跟我丈夫沈行认识。他俩这两天忙一个项目合作忙得晕头转向。本来是周先生过来的,但是刚好我有空就过来了。”
    说到这,姜玫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周先生是个有魅力的人。”
    陆烟眉眼一怔,一时没明白姜玫话里的意思。
    姜玫见状,再次补充:“跟陆小姐很配。”
    周驰一周前就来了北京,之前陆烟听余笙提了两句,好像是投资某智能机器人的项目,他准备了好几年,这次项目他全程亲自参与,只是没想到……他人脉广到接触这样的人。
    沉吟片刻,陆烟抬了抬眼皮,礼貌回:“麻烦您走这一趟。”
    姜玫听到这段顿了两秒,随即开口:“不用这么客气,叫我姜玫就行。”
    “叫我陆烟就好。”陆烟也没在客气。
    经过这一遭,两人渐渐熟起来,话也开始多了。
    等红绿灯的间隙,姜玫偏过脸看向陆烟,犹豫两秒,主动提:“你在摄影展展出的照片我都看了,我不大懂摄影,我主要是想问问照片上的多则乡现在情况好点了吗?我能帮忙做点什么?”
    照片已经展出半个月,吸引了不少人,大多都是赞叹那边风景漂亮,夸她摄影技术的,可真正关心多则实情的人却少之又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