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长发。
    第3章
    那天晚上我帮他按了洗衣机的按钮。
    他洗澡出来后,身上还泛着水汽。我咬着嘴唇,半天才朝他扯出一个笑容。我把身上的睡衣脱了个干净,乖乖地粘在他身上。
    我主动迎合他,用嘴巴努力帮他套弄着。
    等时机成熟,我便自己骑上去,左右上下来回摇摆着。
    他捏着我的腰,温柔地说:“今天怎么这么主动?嗯?”
    我笑着说:“想让你开心啊,陈先生。”
    他拖着我的腰上下摆弄。整个房间都是我的喘息声。
    到了最后他的脸也有些涨红,我知道他挺开心的。
    那天晚上我贴着他的胸膛,在他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
    眼泪不可控制地落了下来。
    我不敢抽泣,我怕惊醒他,他睡眠很浅的。我其实很少看到他睡得沉。除非他睡在我家。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擦了下眼泪。那句“想让你开心啊,陈先生”是真的。我怕我连这个作用都没有,我怕他突然有一天就不回这个家了。
    那天晚上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
    我应该是那个什么。
    怎么称呼来着?
    “情妇”吗?
    男的就是“情夫”吧。
    在清楚了这个定位之后我豁然开朗。
    原来一切事情都解释通了。
    比如他有时不回家。比如他会用理由来搪塞我,避免我见他的朋友。比如他经常会婉转地拒绝我坐他的车。比如他从未说过“我爱你”。
    接受这个新身份需要一些时间的。大概是我当过班主任,心理承受能力比一般人强吧。
    我接受了。
    我心里明白,我也只能平静接受的。
    从那天起,我开始适应我的新身份。我会每天花时间在打扫房间上,买了很多装饰品,试着让这个公寓看起来温馨一些。我也学着做了几道合他口味的菜,做了很多次,一直做到自己满意为止,才端给他吃。我在商店里买了不同口味的套,上网搜了很多床上的技巧。
    我甚至把元宝赶到了阳台,毕竟我明白了元宝不是“我们”的,仅仅是我的而已。
    其实从来都没有“我们”吧。
    他回家时,我已经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地等他。
    他很温柔的,每次都会戴着套。
    但是我偶尔会凑到他耳边,朝他耳朵吹着气,笑呵呵地说:“不用戴了。”
    他不听我的,轻柔地揉着我的脑袋,压低了声音地说:“苏老师什么时候学坏了?”
    “和陈先生学的。”
    我模仿着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教程,手和嘴并用着,用情欲折磨着他。
    所以说,他这个人还是经不起美色考验。
    在我的“淫威”下,最后他还是不戴套了。只是结束之后都会帮我清理。
    根据几次实战经验,我的技术愈发纯熟。至少他的身体可能暂时离不开我了。
    那一年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我快要回国上班了。我俩在床上变得没有节制起来。
    有天晚上结束后,他想帮我清理。我拒绝了他。
    因为那段时间我感觉他挺累的,他总是靠在沙发上捏着眉心,无节制地喝着咖啡,甚至没能抽出时间完成书房那副毛笔字了。
    我猜可能是公司出了问题。
    我挺有自知之明。这种事就本应该自己动手,少麻烦他。
    那晚我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就安心睡吧,我自己会做好。”
    他慢慢闭上了眼睛。我着迷地看着熟睡的他,也慢慢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就吃了苦头,我忘记清理了,身体开始不舒服。
    这时候陈先生已经去上班了。
    这附近交通不太发达,去医院必须开车。我有驾照,但是我需要一辆车。
    我给陈先生打了电话。
    “喂?我……我能借下你的车吗?我身体有点不舒服,也许需要去一趟医院。”
    “你自己可以吗?我这边可以暂停。如果你能再撑一会,你可以等我回去。”
    “不用了!就很普通的感冒,开个药就好了,不用担心的。”
    “好,车钥匙在书房第二个柜子中间的木盒子里面。到了医院要告诉我。”
    我和他道了再见后,挂了电话。
    我拿着车钥匙走到了车库。特别巧的是,这辆车刚好就是上次送元宝去医院的那辆。
    你看,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上次他不让我上这辆车,怕我发现端倪。这回我有机会上车了,可是我已经全都知道了。
    其实我明白,车里可能无非就是一些女人用的东西。他可能已经想到了应付我的说辞,我也想好了应付他那应付我的说辞。
    挺绕口的。
    无非就是互相应付一下。
    只是让我惊讶的是,车里干干净净的。那车柜子被锁了,连车钥匙都打不开。
    我伸出头看了下车头,上面有淡淡地一层灰。看来这辆车很少被他开走了。
    我突然无力地蹲在地上,我觉得心里不舒服,比身体更不舒服。
    这辆车是他为我专门准备的。
    以免有我需要用车的情况,所以早就备好了这辆车,说不准已经把不该出现的东西清理好了。
    他甚至不需要找说辞来应付我,因为我根本没机会从车里发现他的“端倪”。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