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两?!他还真是大方……”沈澈被这数目吓了一大跳,赶忙丢回去,“京城做什么都要银子,他这是怕你吃亏。这也是我和你师娘担心的,你拿着我们都好放心。”
沈辞扶额道:“要是被言官知道我揣着三百两银票去任职,要参死我。”
“京城有几个人干净的?你偷偷揣着谁还管你?”沈澈帮沈辞把银票塞进包袱里,“裴云景不欠你,裴家欠你可多了,你就当裴家补偿你的。”
沈辞沉思少顷,道:“那我拿去给陛下,他缺钱。反正裴家的钱也都来路不正,正好充入国库。”
连夜逃亡北上,国库现在是空得一个子儿也没有,听说这个月新都官员的俸禄都别想发出来,沈澈看傻子似的看着他:“国库是缺钱,但你这三百两又能顶什么用?是够发所有人俸禄还是够养兵打仗啊?”
沈辞越想越觉得这个决定万分正确,还把银票塞得更隐秘点,说道:“能帮到他一点都是好的。”
小皇帝到底是哪里好了,能让沈辞这般死心塌地?
想不通这事的沈澈没等再教训几句,沈辞已喊了声“师娘,我走了”,而后三步并作两步冲出了门,脚步轻快得仿佛是小郎君要去夜间私会谁家小姐,眨眼间就只余远去的马蹄声。
沈澈长叹一声:“儿大不中留啊。”
第9章 居安思危
自从听说沈辞已经启程来乐州后,谢如琢眉眼间的笑意就怎么也藏不住了,白日见到孙秉德都能关心几句首辅的身体。
昨日任命锦衣卫新指挥使的圣旨刚发出去,接了旨的卫央循例进宫谢恩。
孙秉德同意卫央任锦衣卫指挥使在谢如琢意料之中。卫央生父是上一任宛阳总兵的副将,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母亲又是秘密潜伏在羌族的大虞细作,也为国而死,是天下皆知的忠烈之后。卫家和宛阳宋家有姻亲,卫央从小在宋家长大,被宋青阁父亲灌了一脑袋的忠君爱国之言,这样一个人就是孙秉德也挑不出毛病。
故而卫央若不是穿着飞鱼服,走在路上恐怕没人会认为他是锦衣卫,他从头到脚都仿佛写着一个“正”字,行为举止俱有些过于一板一眼,但因太寡言,表情也太少,确实让人自然地退避三舍。
谢如琢低头看向跪在地上的卫央:“朕只说一句,锦衣卫忠的是皇帝,不是朕,哪日朕不坐在这里了,谁来坐着,锦衣卫就对谁效忠。”
才十七岁的皇帝说出这种活像行将就木的话来,换个人得心惊肉跳,但卫央眼神都没变一分,颔首道:“臣知道。”
谢如琢把玩着新刻的私印,指腹摩挲过底部沟壑,说道:“宋家的二公子是在锦衣卫吧?朕没记错,是叫宋青来?算起来,他是叫你小舅的。”
宛阳宋家已故的宋总兵与元配夫人生了宋青阁,元配先一步逝去后,又娶了卫央的姐姐做续弦,生下一子,便是宋青来。
不比宋青阁从小听话懂事,二公子宋青来堪称无法无天,长辈叫他往东他一定往西,学堂待不下去,军营也被他折腾得谁见了都跑,宋老爷子生前对这儿子头疼得很。
卫央入了锦衣卫后,宋老爷子左思右想,也把十七岁的宋青来丢去锦衣卫了,这下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还能翻了天不成?
宋老爷子病逝后,宋青阁忙于边疆军务,看着宋青来这位祖宗的重任全在卫央一人身上。
饶是卫央这等少有表情的人,谢如琢都清清楚楚看到他在听到宋青来后眉头皱了一下。
看来宋二公子这些年毫无长进,还是让人十分头疼。
卫央回道:“是。在北镇抚司做副千户。”
印章磕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响,谢如琢道:“提他做千户吧,你刚接手,还是要几个自己人帮衬着的。”
卫央规矩地叩头行礼:“臣替青来谢主隆恩。”
谢如琢挥挥手让他退下了,想起宋青来,倒是勾起了许多前世回忆,连着叹了好几口气。
到了吃午饭时,何小满从东厂处理完事入了宫,在殿门前,伺候的内臣慌张拉住他附耳一番低语,他紧蹙着眉点点头,提着大红曳撒迈过门槛,先去看谢如琢吃的饭菜。
果然如内臣所说,谢如琢吃的是简单的一荤一素,荤菜尚且能入眼,素菜清淡得如同白水里捞出来,而那碗米最是扎眼,竟是普通人家都会选择扔掉的糙米。
“陛下怎么吃这个?”何小满握住谢如琢的手腕不让他再吃,“今日是谁送的饭?”
谢如琢咽下口中的饭,抬头看他,笑道:“是我自己要吃,别怪下面的人。”
何小满不能理解:“陛下为何要这样?”
糙米里还夹着没剥去的谷壳,入口硬得跟石头一样,吃多了不好消化,谢如琢眼前的碗里只有小半碗,他垂眼又笑了一下:“朕不知道孙秉德,韩臻,还有其他人每天在家吃不吃得下好饭好菜,反正朕是吃不下的。”
何小满怔得一颗心也跟着狠狠跳了一下,沉默不语。
谢如琢的笑意变作自嘲:“你别看现在所有人都如何日思夜想地谋划着南下,谋划着重回故都,过个三年五载,甚至不需要那么久,可能只需要一年,半年,等他们习惯了新都的繁华,就会忘记坪都,也不想回去了。”他轻叹着摇头,“可是我不能忘。这些事终究还是要我去做的,没人能代替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