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启十六年五月初九。
太子府走水,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府中片瓦不留,一切荡为寒烟。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配角死了,但是会影响很多~
第23章 弹丸之地淮烟来犯!
大启十六年五月初十,弘圣皇帝桓宇旗第四子桓宇渊即位,改年号奉渊。
先皇身体不好,登基十数年活下来的只有四子二女。
如今太子桓宇泽已死,七王桓宇澈容貌尽毁以险恶著称,九王桓宇滺年仅四岁当不得大任,能登基为帝的,只剩下桓宇渊。
奉渊元年五月十八,边陲小国淮烟趁大启国乱来犯。桓宇渊刚刚登基,正好趁此稳扎根基,便派柏将军出兵讨伐。
大启虽是大国,但向来以仁德治天下,重臣多为文官。真正能带兵打仗的,除了柏将军便只有桓宇澈了。
好巧不巧,此时的桓宇澈却因水痘出府养病,只能由年近花甲的柏将军带兵。
淮烟地理位置甚好,以环绕的态势围住大启东南一角,地小而人口众多。虽不为大启所惧,但风水养人,人才众多,科技发达。若一味以多敌少,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柏将军身体已然大不如前,打仗凭借的都是部从和一颗老当益壮的心。
桓宇渊虽愚钝,身边肯给他出主意的人却不少,早就做好了万全的打算,命司空彻暗中相助。
出征的前一天恰好是五月二十,俞安不知国中大事,按照约定和司空彻在醉瑛阁见面,而恰好,他也在这里。
“明日起要出一趟远门,白芨会协助你打理好醉瑛阁。”
司空彻坐在他专属的坐椅上,听着白芨的琴声,低头摸索着拇指上的扳指,有些魂不守舍。
“放心吧师父。”
俞安点了点头,总感觉气氛有些尴尬,接了话:“您可是有什么烦恼?”
“烦恼?哈哈……”
司空彻自嘲似的轻笑了两声,叹了口气道:“淮烟弹丸之地,竟敢主动挑衅,这一仗怕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淮烟对外宣称八千兵,实际可能远不及此数。而我大启兵马三万,仅靠一字长蛇阵便可将其包围,它们怎敢如此狗胆包天?”
俞安虽是网红出身,但好歹是个文科生,历史学的不错,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更是枕边书。
自己穿越来大启不过一月,但连日来国乱不断,四处听听也就知道基本情况了,便帮着分析。
“大启地处平原,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兵家必争之地。淮烟一直蛰伏起来韬光养晦,今朝敢开战,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
“论天时,近日来一直是西北风向。且相较之下,大启干旱,所以徒弟怀疑淮烟会用火攻。”
“论地利,大启周边淮烟、东隅、涸阳、朝立、大邑五国虽不大,却也都建国已久,虎视眈眈。”
“而淮烟周围都是分出的郡国,唯他们言听计从。若攻我大启,必引得其他四国侧目,进而起瓜分之潮。”
“至于人和,先皇刚刚驾崩,新帝根基不稳。文臣当道,武将仅七王和柏将军而已,正是淮烟攻占大启的好时机。”
司空彻并非分析不出来这些,只是他不敢相信这个素日文文弱弱的小徒弟,居然在这几日让他大为改观。
杀了在司空府行刺的人,又能对征战之事说得头头是道,看来把醉瑛阁交给她打理是对了。
“请问师父,是否已有决断?”
俞安相信这里不似七王府,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只要对师父恭恭敬敬即可。
司空彻依旧摸着他那个扳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你说,柏将军带人正面相攻,我带天诛门的人去敌后取其参将首级,如何?”
“那请问师父,大启与淮烟交战之处地势如何?”
司空彻略一思索:“交战位于东南角,大启地势平坦,四面皆是杂草与荒漠,淮烟略高些。”
深思熟虑之后,俞安摇了摇头缓言道:“徒弟拙见,以为不可。”
“但说无妨。”
“我本以为是多虑,但如此一来更有问题。风向西北,地势偏低,四面皆是杂草与荒漠,这要烧起来可不是一两日就可扑灭的。待撤离之时,我方平坦,速度定比不上敌方缓坡。”
“即使淮烟不用火攻,出些损招将大启将士包圆,到时便退无可退了。”
不知从何时起,俞安竟然对大启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或许是因为这里有一套完整的故事线,亦或是现代早已没了自己的容身之所。
所以自己是大启的人,大启没了自己便是亡国奴,若能做对社稷有功之事,一定倾力而为。
听到的明明不是好消息,司空彻竟笑了,欣赏的看着俞安:“那钰儿可是已经想到对策了?”
额……钰儿?
俞安酸了一下,司空彻这么温柔,又有雄才大略,天下女子应该不少都想嫁给他吧,可不比桓宇澈那个死变态强多了?
自己是他的关门弟子,又是有夫之妇,叫得再亲昵又如何,还不是身份有别。
“徒弟确有一策,不知是否周全,还请师父指教。”
俞安要了纸笔来,一边笔画一边分析:“直接带队正面强攻,咱们不一定能讨到便宜。大启的优势在于兵马众多,可用引战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