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他们要用三天时间绕至突厥军后部,并且在第四天亥时从右后和左后一同进攻,同样以烽火为信。
鲁肇和郝得志他们这些将领,皆有丰富的行军经验,且对北境的环境气候颇为熟悉,虽然第一次深入阴山,但行军还算顺利,皆在第四天亥时之前,抵达了各自的目的地。
亥时一到,鲁肇和郝得志命人吹响号角,指挥各自的两万兵士,冲向突厥的大营。
“冲啊——”
冲锋的号角声和喊声遥相呼应,同时烽火燃起,而突厥大营如他们所预料的那般,突厥兵们因为突袭慌乱地出来迎敌。
然而两方甫一短兵相接,鲁肇便察觉到不对,这些突厥士兵虽然强悍,却并无十万之众,可能都不足两万。
突厥兵有以一敌几的实力,他们四万精兵对大营中这些突厥兵,是占上风,但鲁肇心中极不安,便单骑游走于拼杀的两军将士们中间,终于发现被保护在突厥兵后的一个突厥将军。
这个突厥将军,并不是情报之中领军的突厥大公阿史那·禄勒,营中也没有情报之中突厥久负盛名的几员猛将。
这种情况,不只鲁肇,就连郝得志等将,心中也都闪过一句:“糟了!”
指挥的突厥将军一声呼喝,一队弓手于他身侧列队,弯弓射向鲁肇。
大邺兵围在鲁肇周围掩护,鲁肇冲进突厥兵的保护圈,对上突厥将军,其他大邺将士则是挥刀看向弓手以及突厥将军的亲兵,阻断弓手远程射箭。
鲁肇正值壮年,那突厥将军满脸络腮胡,但能看得出年纪比他长许多,两人搏斗,初时旗鼓相当,不多时,鲁肇便使重矛力压对方。
那突厥将军堪堪躲过,身上见了血,忽然用音调奇怪的汉话喊道:“昨日我突厥十万军,倾巢而出,此时必定已经夺下丰州城,哈哈哈哈……”
鲁肇心神剧震,却不敢有任何轻忽,反而招招更加致命,数十回合之后,锋利的矛头穿透突厥将军的胸膛,拔出时,鲜血喷出,突厥大将大口吐血,倒在地上。
将军战死,大营中的突厥兵乱了阵脚,但强壮的身体和强横的实力使得他们并未落下风太多。
鲁肇顾不上许多,又去抓另一个突厥将领,边打边将其逼至角落,威逼其回话:“突厥大军多少兵马?”
那将领死前,完全不避讳地告诉他:“十二万精兵,哈哈哈哈……”
十二万!根本不是十万!
大营之中不足两万突厥兵,十万突厥精兵攻向大邺主军……
历朝历代的大小战争,皆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国家的军力并不仅仅是在人数,还包括后方力量。
大邺的二十万大军,真正能够上阵拼杀的,约莫有十二余万,其余大约八万人,则是辎重和后勤士兵,虽也能上阵杀敌,然战力低微。
而十二万能够上阵的将士中,他们为了突袭带走四万人……
从这个宽谷直行至驻军之地,以不被察觉的行军速度行进,恐怕要一日夜,但是大邺主军为了突袭,昨夜也会向突厥大营悄悄行进。
两军碰面的时间缩短,此时恐怕已经交战多时……
那里的战局必定极惨烈,于大邺极不利,鲁肇不敢耽搁,重新上马,远远看了郝得志一眼,眼神对视,也不管根本看不清地方的脸,迅速收回视线,抄起大邺战旗,边打边喊:“西路众将士听令!迅速回援!”
郝得志也猜到他们失策了,虽没看清鲁肇的意思,但一见鲁肇举旗冲出突厥大营,立时大吼:“东路众将士听令!牵制住突厥,掩护西路撤退!”
他令声一出,周围的大邺将士们纷纷开始大喊:“牵制突厥兵!掩护西路撤退!”
以此来保证大邺将士们全都能听到将令。
与此同时,镇北侯率领的主军将士们确实遭遇了突厥十万大军,并且已经兵戈相见,大邺军即便奋勇杀敌,依旧力不能敌,败相已现,士气大减。
镇北侯在大军之后指挥,心惊不已。
有幕僚劝说镇北侯退兵,然一旦下令退兵败走,士气必然更低,大邺军必定损失惨重。
而且以此时的战况,他们想要退守丰州城都极难,很有可能会被紧随而至的突厥兵破城。
城中还有万余百姓,若是城破,整个丰州城必定生灵涂炭,他便是大邺的罪人,必定要受千夫所指……
届时世人不会认为突厥强悍,只会知道他统二十万大军却战败……
镇北侯不敢退。
越来越多的大邺将士倒下,尸体遍布,血染红了土地,渐渐汇成小河,向低处流去。
阴山的烽火和明亮的月色成了唯一的光亮,将军无令,大邺将士们不敢逃散,只能艰难地拼杀御敌,但仍然被突厥兵逼得不得不且战且退。
月亮西斜,天光乍现,大邺军从遇上突厥大军,已经退了数里。
忽然,一阵马蹄声响,随即突厥军后又响起冲锋的号角声,镇北侯疲惫的脸上霎时出现希望之色,立即鼓舞士气:“援兵到了!将士们,冲啊——”
将士们皆是一激灵,士气大涨,本来疲软无力的手臂像是一下子被注入了力量,重新奋勇拼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