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们店家,就不会提醒我一下?”晓墨仍然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眼前的晓墨让我依稀想起今天砸我脑袋的那个女人来,这劲头,怎么都这么不讲理呢。
你自己要求不验光的,回头又因为这个原因来退货,十个眼镜店,十一个不会给你退。居然还怪人家不提醒你,一个成年人,还什么事都需要别人提醒?
难道说,老虎会吃人,高铁会晚点这样的事情,也需要别人提醒,自己不知道么?
此时的我,不禁对像晓墨这样的人,有些无语了。但毕竟她是我的同学,我这话又没法说出口,只好打圆场。
“算了,无非就是重新换两个眼镜片而已,也没多少钱,不行这钱我替你掏了!”我摸着自己的口袋,对晓墨说道。
我心里明白,矛盾的焦点就在她的身上。白露其实很无辜,若是真给你退货,这钱就得她自己出,眼镜店是不会承担损失的。
“我不是花不起这钱,我主要是气不过这事……”晓墨此时还在嘴硬,不过因为我在场,态度倒是缓和了一些。
我很明白晓墨的心态,其实她并不是不知道责任在自己身上,但这类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凡事都找别人的原因,却看不见或者故意忽视自身的问题。
因为眼镜配得不成功,她的内心其实是懊恼的,若是一般人,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验光的行为,但像她这种人,会把自己的懊悔和烦恼,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这便是心理学上的“消极转嫁”。
其实真像她说的一样,可能她并不在意多花这两个钱,而是多花了钱给她带来的懊恼情绪,她需要找个出口,需要发泄。
于是,无辜的眼镜店还有白露,便成为了她发泄的对象。
这种人这样性格的养成,其实是跟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的。举个例子:
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坐在公交车上。突然一个急刹车,孩子的头磕在了前面座椅的靠背上,孩子哭了起来。
这个妈妈此时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打那个靠背,说:“靠背是坏蛋,妈妈打它,把宝贝头都磕疼了!”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有不少父母都这样哄孩子。但是,椅背是无罪的,甚至司机因为交通状况的原因踩刹车都是没有过错的,真有过错的是孩子的妈妈未能保护好孩子,没有抱住孩子。
但妈妈的举动,却无形当中把责任推卸给了没有生命的椅背身上,如果类似情况的事情多了,孩子便会慢慢形成一种凡事都找别人原因,凡事都强调观因素,却不承认自己有什么过错的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习惯,是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这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却是因为一些小事逐渐养成的。当父母的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害了孩子呢?
其实我这个同学晓墨,在上学那时候,就是这种性格。我虽然跟她接触得不算很多,可当时便觉得这女孩太不讲理,让我敬而远之,不愿和她有过多的接触。
没想到这都过去了那么多年,她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也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况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她没有什么变化也是情理之中。
眼前的情况,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劝说晓墨自己掏钱换两个镜片就是了。另一方面,我也劝白露给她申请点赠品或者小礼品之类的东西,给晓墨找点心理平衡。
一向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我,此时因为双方都是我的同学,只好是活起稀泥来。
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开口调和了,晓墨和白露还是愿意卖我一个面子,随后便协商解决了此事。
晓墨验光之后,又重新换了一副镜片,拿着赠送给她的小礼品,有些高兴地对我说:
“高新,谢谢你啊!”
“老同学,有什么可谢的……”我态度并不很积极地回应着。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晓墨忽然问道。
“我是个心理医生,现在开了一家诊所……”我回答。
谁料我话还没说完,眼前的晓墨便打断了我。“什么?心理……诊所?”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有些惊讶的样子。
“对啊,”我掏出一张诊所的卡片,递给了晓墨,“有空过来串门?”
我其实就是句套话,没想到晓墨接过卡片看了看,对我说:
“真没想到,你干了这行,说不定……我还真得过去看看……”
我听她话里有话,便知道,估计她也是遇见了什么麻烦事了,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她的那种性格,我着实是不喜欢,要不是因为她是我的同学,我都不愿意搭理她。不过,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既然有人遇到困扰,需要求助,那我理应帮忙。
但是,这眼镜店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告诉她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找我,便与她道别了。随后,晓墨离开了眼镜店。
“今天谢谢你了,高新!”晓墨走后,白露又向我道谢起来。能看出,她是真心实意地感谢我的,眼光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仿佛与这种谢意不相吻合。
难道是英雄救美,美女爱英雄了?我不禁在脑海里脑补了这样的画面。但我不算是英雄,也谈不上什么救美。况且,眼前的白露也算不上是个美女。
白露身材不高,站在柜台后面都露不出来多少身体,体态稍有微胖,但应该是属于丰满,不算肥胖。她长得有点黑,皮肤不那么白皙。反正从长相上看,她就算是个一般人吧!
不过她的变化倒是不大,跟小学时候的样子几乎没什么不同,长着一张娃娃脸,倒是显得很年轻。
“哪里,你们都是我的同学,应该的!”我见刚才白露很委屈,又安慰她道:“我这个初中同学,性格就那样,你别往心里去!”
听我这话,白露的脸上又露出了委屈的神色来。“没关系的,我们营业员,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啊……”
虽然她这么说,可以看出来,她的心情也很受这件事的影响。估计本来一天还不错的情绪,被这一件事情,就给弄遭了。
我不禁想起 “踢猫情绪”来。所谓踢猫情绪,是源于一个心理学故事。
一位老板,早上开车去上班,却因为违章被交警处罚,憋了一肚子火,到了单位,他马上找来副总,因为销售业绩下滑的问题,训斥了他一顿。
副总莫名其妙挨了一顿说,也是生一肚子闷气,回到办公室里,又找来销售经理一顿训;
销售经理被说了一通,回去也很郁闷,便把所有销售员集中起来开会,对大伙一番训斥,尤其是点名了其中一个销售员,说他业绩最差,再这样下去,就开除他。
这个销售员被点名,也是无比烦闷。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躺在床上玩手机,便忍不住训斥她怎么怎么懒惰,自己在外面工作怎么怎么辛苦,反正最后是说得妻子心烦气躁。
烦闷的妻子不乐意地去做饭,孩子正好回家。她又把孩子训斥了一顿,说他不好好学习,考试总不及格,一激动还打了孩子一巴掌。
孩子被打了,心情也非常糟糕,一肚子的委屈,又无处发泄,恰好家里的猫路过,他一脚把猫给踢一边去了。
这就是所谓的——踢猫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