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天亮了。”任啸忽然说道。
“行,你接下来打算去哪里?我和你一起去啊。”叶荆溪又笑着问他。
“我说的走,是各走各的。”任啸回答。
“任厨子,你可是当着那些小辈的面儿,说过要给我酿一大缸荔枝绿的,说话得算话。”
“那是清欢对周行说的,不是我说的。”
“不要这么小气嘛,一缸酒而已,实在不行,我买,我买还不行嘛?”
两人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山林间。
身后,荒冢孤坟,静沐朝阳,有风起,吹起酒壶上红色小笺,上面,写着三个字——故人归。
……
暮春三月,清明时节,春雨纷纷,残杏枝头花几许?
宋清欢起床时,却听得姜半夏跑来,告诉她,任啸和叶荆溪,早已离开了。
听了这话,宋清欢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想到。
看着她如此淡定,半夏好奇,“掌柜的,你就不想问问,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要去往何处?”
“他们要走,自然是有他们的安排,我们作为晚辈,又怎好去打探这些事情?我们只需要把客栈经营好,就够了。”唐梨站在柜台后,翻看着账本,头也不抬的回答。
她知道,有叶荆溪在,任啸的心事,自然会解决,完全不用她们担心。
账本是周行在负责记录,又是按照她制定的方法,她是相信周行的,查账本,其实就是走个不必要的过场。
更多时候,是她想找个机会,接近周行罢了。
“再过两日就是清明节,掌柜的,昨儿个就有客人来问,你要不要做一些青团售卖呢。”姜半夏又说道。
闻言,宋清欢这才从账本里抬起头来,看向她,呢喃道:“这么快,就要到清明了啊。”
“对啊,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用青团去祭祀先人的,所以,才有客人上门询问,你要不要做青团,若是要做,他们便在咱们这里定做。”姜半夏忙着擦拭楼梯,还不忘回她的话。
她知道,清欢很想赚钱,这个送上门的机会,她一定是不会放弃的。
她自然要帮她。
“既然有客人要,那就做吧,送上门来的钱,又岂有不要的理儿?”宋清欢收回了目光,又走出柜台,去了后院。
很快,她又背着一个小背篓,回了大堂。
自打听两人提及清明节的事情之后,周行便在柜台后,陷入了沉思。
宋清欢远远的看着他,知道他有心事,但又不好多过问,只好笑着上前,道:“周行哥哥,我现在要去镇外采些清明菜和艾草回来,做青团,你同我一起去,好不好?”
“好。”他回答。
对于每次宋清欢出门,都会带上周行的事情,姜半夏已经见怪不怪。
一开始,她还会出言阻拦,甚至心生不满,后来,见自己多说无益,而周行又确实没有要害清欢的心思,她也就由着两人去了。
出了河广客栈,众人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有了赵家面馆的存在,河广客栈早上便不再卖面食了,主要还是因为卖面条,实在太过劳累,她可不想年纪轻轻的,就累死在厨房那方寸的地方。
一路上,百姓们听宋清欢说,是要去镇外采些艾草回来做青团,也都纷纷表示,要在她的店里买青团祭祖。
宋清欢自然不会拒绝,这种赚钱的好机会,她又怎会拒绝?
出了桑野镇,宋清欢和周行两人,一前一后,穿梭在山野间,寻找着艾叶和清明菜。
常言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现下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山野间,最不缺少的,便是劳作的农人。
人们在忙碌的同时,也不忘隔着田埂,朗声的说着家常的话,或者再教训两声田间撒欢的孩童,叮嘱他们注意着脚下,莫要踩了秧苗。
“周行哥哥,你看,其实这样的生活,也挺好。”宋清欢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眉眼之间的温柔,比春水还要柔和几分。
“是挺好。”周行回答。
这种生活,是他所向往的,可同时,对于他来说,却也是遥不可及的。
他如今假借失忆的由头,留在河广客栈,本来就相当于是偷来了这一段安宁的日子。
他根本不知道,究竟在什么时候,这样的日子就会被打破,或许是一两个月之后,又或许就在明天。
他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好好的享受这偷来的片刻时光。
“周行哥哥,若是,你一直没有恢复记忆,也不要担心,留在客栈,我养你。”身旁,小姑娘的声音又再一次响起,软软糯糯。
闻言,周行低下头去,看着她的头顶,正欲说话,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道喊声。
“清欢姐姐,你怎么来这里啦?”
顺着说话的声音看过去,是一个小男孩儿,年岁不大,胖乎乎的小脸儿,头发随意的扎成了两个小鬏鬏,衣衫洗得泛了白,裤腿上沾了不少的泥点子,还有草叶。
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比他年岁稍小的孩童。
也都跟着他,乖巧的唤宋清欢为清欢姐姐。
一群孩童跑到宋清欢面前,看见了周行,也乖乖的喊了一声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