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安排几个不剃发的人,只要我不追究,底层老百姓一看有人竟然不剃发不蓄发也没受惩罚,慢慢就会形成风气,你担心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其实早在唐宋时期民间经济高度发达,早就已经有净发社的存在。他们干的,就是“梳剃”的工作。
历朝历代也有净发指南,指导师傅们如何招揽客人,如何应承,梳剃手法。
男人想了想,现在确实束缚百姓太多了。
以前身在局中不知,现在跳出局外才看清,才知道原来皇阿玛和他还是在害怕汉族深厚的文化,害怕蒙古各部落强大的兵力,害怕爱新觉罗一族侥幸得到又无故失去,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压榨奴化百姓,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当权者的自卑和恐惧。
可百姓何其无辜。
芷珠听后点头,琢磨了一会儿,看他深思,等了会儿又问,“还有八旗小子又该怎么办?不能看着他们成日懒散不问世事吧。”
“是是,大人说得对,小的想法是这样的...”男人回过神将她揽进怀里,把刚刚想的从方方面面说给她听。
男人意思是在全国范围内征收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全都去服兵役,芷珠劝阻,“改成十五岁吧。”
盖因男子十四五岁时,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家庭都会给男子安排通晓人事的女子。
身体没发育好的弱鸡仔,不在束发之年学会各种技艺,简直是荒度年岁。
而进了军营,蓄发问题该怎么解决还不是上头的人说了算。
“不若这样,先挑几个皇城内最不思进取的极端例子,先来示范示范,有成效后,咱再大规模开展。”
男人点头,这样也好,找几个典型的例子,反差越大,效果越好。
“另外,征兵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更好的保卫家国,所以待遇也要有才行。”
不然把劳动力征走了,谁来种地耕田。
商量得差不多,玄烨便打算等会儿找个心腹明个儿早朝把这事儿提出来。
?
作者有话说:
注:
①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②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③宋·王安石《凤凰山》
第82章 履践致远
消息一出,各家族反应不一,有那等明事理,深知子辈孙辈秉性顽劣不堪二话不说就上报的,也有那溺爱子孙对此不屑一顾的。
温喜得知消息,简直心花怒放,这不就是军校的前身!她老早就看他哥行事作风不顺眼,誓要让他发光发热。
遏必隆当然是跟紧皇上步伐,风往那边吹他往哪边倒了。
而张英显然也是支持皇上这个决定的,不过他家子弟个顶个的优秀,只能口头上支持支持,顺便给身边的亲戚好友宣传皇上的举措。
而那些被招去的纨绔子弟可谓怨气满天,其中最是恼怒的便是那已逝皇后的五叔,索尼之子柯尔坤。
柯尔坤这人,其父在世时,因他额娘多受宠爱,又是幼子,被索尼溺爱非常,便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性子。
而索额图在家中排行第三,不上不下的位置很是尴尬,看幼弟被疼宠,说不羡慕嫉妒是假的,等索尼去世,柯尔坤还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张狂模样,平日里惫懒无赖,他自然不满,索性一箭双雕,既卖了皇上的好,又不让柯尔坤天天在自己面前晃悠,简直碍眼!
而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上奏的人数远远不够预期,看了看那小猫两三只,康熙明白这是满汉贵族对他行事的不满,对施政的掣肘。
一想到这里,男人就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伸手握起书案上的茶杯狠狠的掷了出去。
茶杯摔在地上四分五裂,清脆的碎裂声让宫内立着的宫女太监噤若寒蝉,从去年到今日皇上心情都不错,这毫无征兆的怒气让本有懈怠之意的人立马绷紧了神经。
梁九功见此,指挥着腿肚子打着颤抖的小太监收拾干净水渍和碎片后,立马把所有人赶了出去,又重新斟了一杯递过去。
“一个两个真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收拾了三藩,险些忘了还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
那些士大夫虽知识渊博,但也非常固守自己的思想名节,最反新朝新政,康熙想到自己对他们的忍让、宽容,恨得牙痒痒。
到头来对他们的优待,反而成了他们反抗的资本。
还有满汉贵族,莫不是忘了谁才是天下之主,不减弱他们对改革的影响,他真的咽不下受的这口气。
“嘎吱”
芷珠朝他打了个手势,梁九功恭敬弯了弯腰。
陷在沉思中的男人没有听到门开了又关的声音。
梁九功见来人瞬间松了口气,还好他让小德子去请这位来,不然今个儿皇上又要生很久的闷气了。
芷珠看他紧捏眉头,神情不虞,悄然上前给他捏了捏肩颈额际。
熟悉的香氛让他有片刻放松,怕她累着,仰躺着的男人拉下她的手揉了揉,“辛苦你了。”
芷珠顺势坐在他腿上,摇了摇头关心道,“怎么了?”
他叹息,只道,“还有许多拦路虎在前面等着我们,咱们得更努力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