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们都是在家中享受惯下人伺候的日子,这种自己来动手的还是不为他们所接受。所以荣安的这份计划书哪怕是说服皇帝之后,还是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
    苏云松将荣安带到之后本来很自觉的朝大门外边走去,可皇帝却是叫住了他。
    “云松, 你留下。” 萧方启示意周玉去外边关上门, 只讲苏云松和荣安留下。
    荣安咬咬嘴唇, 这是皇帝在对她说苏云松的份量,都知道状元郎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个红有多红。
    荣安能够想到未来她和苏云松的交集不会少,只可能是更多,她也能想象到等皇帝真正手握实权的时候,苏云松该是何等的受器重。
    皇帝的每一个言行都有他的意义,这是看过年度宫斗大戏的荣安总结出来的。
    荣安接下来为两人详细讲解了这份转盘计划书中的内容,让他们一点一点理解,同时也让他们见识到一个更加清楚的计划书是怎么做成的。
    萧方启不同于其他的帝王,他不是老古板,相反很多新鲜事物从他这里开始入手会比较简单,这是荣安接触下来明白的。
    苏云松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荣先生要来,他感觉荣先生像是来古齐国拯救他们的一样。
    对,没错,就是拯救。
    苏云松终于想出来这个词,漫漫长夜看不到尽头的时候,突然有道光亮照进来,也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走的路并不是一望无际的黑夜。
    犹记得,初见皇帝时,少年的眼中看不到希望,死气沉沉。但是却仍旧和他规划着古齐国的未来。
    所有人都以为殿试那日是他第一次面圣,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他就同皇帝见过。也是那次让他坚定了自己追随皇帝的心。
    不为别的,他相信那个少年说过的话。看看古齐国现在的朝廷格局,为了古齐国的百姓,他也不希望再看到四分五裂的局面。
    从见到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必须要选择一个阵营,是选择皇帝还是其他朝廷官员。
    他的心始终如一,无论皇帝是否告诉他一切,他的心都是追随皇帝。他是保皇派,不加入任何党争。
    听皇帝讲完之后,他也明白跟在皇帝身后是怎样一种艰难,但是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
    苏云松从来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从他拿起书的那刻起,父亲教导他的都一直是忠君爱国。他们苏家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党派之间的斗争。
    起初苏云松心里也是发虚的,毕竟那个少年眼神中自己都看不到光亮,他又怎么能够有能力去与黑暗抗衡呢。
    沉重的担压在少年稚嫩的肩膀上,没有迫使少年放弃,哪怕前方越走越黑,少年也终究一往直前。
    苏云松被这股劲头感染,人只要有坚持的勇气,那还怕些什么呢。
    跟在皇帝身后建造新的古齐国,这听起来就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前方刀山火海,前方鬼怪遍布,哪怕是这样也无法阻挡他的决心。
    苏云松的决定是一场豪赌,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赌上了整个苏家的未来。
    赢,他前途无量;输,他们苏家从此都在谷底爬不起来。
    这也是他们家族几位大家长认真计谋过的,从此苏家与萧氏江山是绑在一根绳子上了。
    在苏家祠堂内商讨的时候,本意是也不想要站队在皇帝身后,少年皇帝根基不稳,没有办法掌控全局。
    但是皇帝找上的人是苏云松,是他们苏家最小最有潜力的小辈,这个决定权在苏云松手中,他有自己的思想。
    苏云松的决定代表了整个苏家,他决定追随少年皇帝,苏家自然是同意的。
    他们也别无选择,终究是要择一方站队。
    适逢乱世,各不安宁。
    参加殿试的那一刻,毫无疑问苏云松是状元郎,是实力也是内定。
    真正走上朝堂的那一刻,苏云松才明白,为什么少年帝王的眼中毫无生气可言。
    现如今的古齐国远远比他看到的要复杂,水比他想象的要浑浊。
    皇帝发布一条命令,根本没有人去执行,全部都是在敷衍。
    朝中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对视嘴上附和,但是付出实际行动的却是没有多少。
    跟在皇帝身后,他才发现是怎样一种寸步难行。
    后来的后来,有一个少年郎,仍旧是先帝下的旨,亲封为国子学先生。
    他和皇帝谁都没有在意这个小小的先生,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混乱的朝堂中一滴小小的浑水,掀不起任何的风浪。
    皇帝也是丝毫不在意,既然是先帝封的要做官便让他去做,一切交给国子学自行处理便可。
    直到那日他打马游街,酒楼上放浪不羁的男子对他扔出一朵花来,身旁站的全是朝中要臣的嫡子,那些可都是京城的纨绔子弟,没想到却能服服帖帖站在他身旁。
    再后来,古齐国遇洪水,大难。
    他能调动的人手本就不够用,但是那些都是古齐国的百姓,拼了性命也要去救。
    荣先生带着他的学生来了,真的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无尽黑夜。从他们务本院再到国子学的其他各院,都在荣先生的影响下加入抗洪当中。
    本来不充足的人手一下子富裕起来,他也才能够有时间去和皇帝汇报,京城的损失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到最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