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穿越重生] 《遇麟/天赋异禀大师姐》作者:菩提玉树/半瓶糖【完结】
    世人说修仙,是断情绝爱,常清常静。
    明罗却觉得,未经历红尘,尝过贪嗔痴苦,谈何飞升成仙。
    于是她下山历练,捡了个来历不明的小师弟。
    结交镇妖司的倒霉衙役,遇上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
    听着每个人的精彩故事。
    兜兜转转,突然发现:
    世上都说神仙好,哪有人间乐逍遥。
    ◆ 传统灵异志怪
    ◆ 整体不虐 结局预警
    ◆ 架空,勿考据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异能 女强
    搜索关键字:主角:明罗 ┃ 配角:楚泱,扶黎,李清野 ┃ 其它:一藏,玉鸣,乔知行
    一句话简介:师姐今天不想修仙
    立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章
    沿着竹林小道,往上走十八级台阶,就能看到一间破旧的茅草屋。用木篱笆围了块地,门口摆着生了青苔的石墩子,以及堆在角落乱七八糟的木头碎料。
    明罗站在篱笆外,这次没有了迷雾扰人神志,她轻易地进了院子。耳边霎时传来孩童的嬉戏声,伴随着浅浅的脚步,从她所在的地方荡开。
    那院子正中有一棵槐树,根粗叶壮,虬枝盘曲。
    三五成群的孩子绕着槐树跑来跑去,他们轻似烟,身形摇晃,影影绰绰,仿佛一瞬间就会消散。
    显然只是几道生魂。
    看来这就是那鬼物诞生之地。
    许是感应到不属于此地的人,几个孩童慢悠悠地转过脸盯着明罗。面上都是呆滞无神,空洞的眼睛里却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似的,透出一阵阵白光。
    这些没救了,明罗心想。
    生人魂魄离体,却仍有灵识,因此肉身尚存一丝气息,得叫生魂。若有发现及时,找道术高超之人,寻出生魂为何离去,便可施法将人唤醒。
    但也有些生魂,离体颇久,连灵识都被吞没,便是大罗神仙也无力回天。
    明罗扫了眼槐树下的孩子,已有七八个生魂,其中失去灵识的有三个。
    以此可见,这鬼物肆虐时间并不长。
    还未等她搜寻,突见一个孩童,蹦蹦跳跳朝明罗走来,停在她的面前。
    “姐姐。”孩童仰头看向明罗,两眼弯弯,皮肤白皙,一点不似其他生魂的模样。
    “姐姐......”
    他嘴唇微动,若你仔细看,那蠕动的口中,竟空无一物。
    明罗没有动,等着他说下一句。
    “你能带我回家吗?”
    “不能哦。”
    “为什么呢?”
    “因为。”
    明罗顿了顿,缓缓蹲下来,“你已经死了啊。”
    院子里起了风,槐树叶沙沙作响,落叶被风卷起,顷刻间化成一道道雾气朝明罗冲来,片片锋利,毫不留情。
    那孩童的脸拉了下来,沉声道:“哪里来得牛鼻子,敢闯爷爷的地盘!”
    明罗拈指成诀,灵识四散,无形的灵力将叶子齐齐斩断。那孩童见她十分轻松,心下恍然,赶忙将诸多妖力凝聚。
    槐树下的生魂顿时发出凄厉的尖叫,本就不稳的身形仿佛被硬生生撕扯。虽无血肉,但整张脸四分五裂,竟看不出个人形。
    “你还要作恶!”
    明罗随手一挥,自她腰间玉佩飞出符咒,道道金光向对方飞去。冲天的威压将这地方搅得气息四散,连茅草屋的幻象都要消弭。
    唯有那棵槐树,在浓烈的妖气中摇曳。
    那孩童狠狠瞪着明罗,符咒绕着他形成屏障,将他牢牢困在其中。
    他似乎仍想反抗,不断地引动自身妖力,却毫无用处,反倒气血倒流,吐出一口墨色鲜血来。
    明罗收了灵识,反手向槐树打出一道灵力化作剑气,仅仅锋芒闪过,便斩了枝丫。那孩童闷哼,嘴角又是血迹流下,果然这槐树才是根源。
    手中刚要拈诀,孩童终是忍不住,连声道:“等等,等等。”
    风声猎猎,院中景象骤变,忽而天空晴朗万分。
    竹林不似之前黑雾笼罩,茅草屋复又回到未曾破败之前,隐约还有一丝木香——是那棵傍水而生的槐树。
    “大郎,你别玩木头了,快去村尾打水来,再不去,咱们今晚怕是连饭都吃不上了。”
    “知道了。”
    那名被唤作大郎的孩子,不过十岁的年纪。穿着一件粗糙的褐布短打,极其熟练地从屋里提了水桶放在木板车上,显然这件事他已经做过无数回。
    他略有吃力地推着车,从明罗身边走过,完全没有看见她。
    这是那鬼物的记忆。
    明罗杀过的妖怪不少,许多妖怪都会在临死前展现他们的记忆,似乎成了一种手段,寄希望于斩杀它们的道士能有恻隐之心,放他们一马。
    “这个人叫柳智诚,是泉州人士。”孩童的声音,细嫩得很。
    明罗低头,这声音是她脚边传来的,那只有一个木娃娃。圆圆胖胖,双手抱鱼,就像年画上的娃娃,连肚兜项圈的细节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唯有那双眼睛,弯弯的,似笑非笑,看着有些渗人。
    “原来是个木雕。”
    木娃娃慢慢陈述道:“那柳智诚出身贫寒,家中有不少兄弟姐妹。他是老大,早早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