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什么证据,我爸不就因为法事的事儿跟臭道士吵过几句吗?至于下这么狠的手吗?上午吵完架,下午人就躺地上不省人事了,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不是他还能有谁?”沈大勇越来越没有理智,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孙炳办身边,一巴掌用力拍向他后脑勺。
这一下真的触了张栋木忌讳,原本他还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想和对方好好协商,但现在对方居然直接动手,张栋木决定不再隐忍。
他几个大步冲到孙炳办跟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向扣着孙炳办肩膀的两个青年手臂,青年吃痛,松开孙炳办,张栋木一个顺势把人交给跟在后面过来的方钧信。
然后趁着沈家村青年还没反应过来,依样画葫芦把两个师侄都带回去,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半点都不像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等到张栋木站回原来的地方,就听方钧信非常没有形象地骂了一句粗口,把三张黄符揉成团扔在地上,抬起下巴问沈家村众人:“谁使的这种阴招给我站出来!散魂符是给你这么用的吗?哪个断子绝孙玩意儿干得赶紧滚出来!”
被方钧信扔在地上的三张黄符,正是他从孙炳办和两个徒弟后背揭下来的散魂符!
这散魂符如果用在阴邪之物身上,可以消灭邪祟,但用在人身上,轻则神志不清,重则失魂落魄——这也是为什么孙炳办三人被沈家村青年制住,连反抗都没有的原因。
方钧信最后那句话大概激怒了沈家村众人,一群人拉开架势就要对骂回去。
此时从人群里走出来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男人,他摆摆手阻止沈家村众人,上前几步面对方钧信,笑一下说:“道兄这话说得……不怕造了口业?”
第23章 23 同行
方钧信眯起眼睛斜睨面前头发花白、身型瘦削的中年男人,问他:“你又是哪根葱?”
“在下沈阳荣。”中年西装男停顿一下,继续说,“师承九华宗。”
听到“九华宗”三个字,方钧信这才正视起沈阳荣来,但眼里的不屑仍旧不减半分,“九华宗?内宗还是外宗?哦,对,我多此一问了,肯定是外宗。老蔡头再不济,也教不出把散魂符往人身上贴的孽障!”
九华宗追溯起来,也是有百年基业的玄门大派,创始人姓蔡,本家在北方。
蔡家家学驳杂不精,子嗣众多,良莠不齐,久而久之,门派难以为继。为了维持门派繁荣,九华宗开始广收门徒,派分支族人到华夏各地建立分舵。
可惜,九华宗门人收得多,质量却不怎么样,分舵遍布华夏,本事却越来越差,时至今日,修真界里有个不成文的默契,会将拜入蔡家本家的九华宗弟子称为内宗,而拜在其他分舵的,都是外宗。
内宗外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在专业人士眼里可就天差地别了。
沈阳荣被揭穿身份,脸上窘迫一闪而过,却没有泄露太多情绪。
他单眼皮,笑起来一双不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一口烟渍牙露出来,就算一身西装,也没有半点绅士模样:“道兄,我师承何处与咱们今天要解决的事情没什么关系,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这人现在嘴上谦虚,却忘记刚才是自己主动报上师门的:“道兄,张观主,依沈某浅见,云锦观在余安也是有头有脸的门派,不该对无辜村民做出施术这等丧心病狂的事情,要不是亲眼所见……”
他故意拖长尾音,等着方钧信和张栋木的反应。
果然,急脾气的方钧信忍受不了他的卖弄,催促道:“见?你倒是说说你见出什么花儿来了?”
“还能有什么!”不等沈阳荣开口,沈大勇率先道,“我爸他们全都倒在祠堂里,这妖道在边上叽叽咕咕念咒,还往他们身上贴符,要不是阳荣及时阻止,姓孙的可不就要了他们性命?”
“贴符?”方钧信敏锐地抓住话里的关键词,“贴什么符?为什么要贴符?”
“鬼知道你们贴什么妖符?”沈大勇一摆手,“幸好有阳荣,反过来贴符制住这三个妖道,才没让姓孙的害死我爸!”
方钧信没心思和沈大勇拉扯,直接点名沈阳荣:“你!你来说,到底怎么回事?”
沈阳荣也不客气,清清嗓子,把回村那天的事情娓娓道来。
他年少时不学无术,是村里的混混,后来出村务工,因缘际会拜入了九华门设立在西南平阳市的分舵。
沈阳荣读书不行,脑子却活络,混了几十年,在平阳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大师,人到中年难免生出衣锦荣归的念头,于是趁着今年村里大办法事,决定回到余安发展。
回村那日,正好是第三天的法事,沈阳荣想着自己好歹也是玄门中人,便跟着沈大勇一起到办法事的祠堂去,两人刚走到门口,就见祠堂天井的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六个老人,孙炳办正好蹲在沈大勇的父亲,也就是沈家村村长身边,单手结印念念有词。
沈阳荣和沈大勇一看不对劲,上前询问怎么回事,却被孙炳办两个徒弟阻拦。
沈大勇脾气暴躁,当下张口骂人,沈阳荣手上有点小功夫,拍开两个徒弟之后,冲到孙炳办跟前,抓住他的胳膊,问道:“这位道兄做什么?好端端的对着活人念什么咒?”
--